空针刺血比别的针具更好用,除了容易排除血液之外,更重要的是放气比放血更重要。气郁的患者,在相应位置用空针扎一下,的确能起到放气的作用,病人感觉好极了,效果比放血还好
最近使用承浆穴一次治愈了口腔溃疡,非常欣喜汇报如下
我的口腔溃疡四五天了,疼痛难忍,承浆穴放血。大约十滴。
香山:三棱针用法:将皮肤捏起,绷紧,等等,不要让皮肤松驰。。。或在近心端扎医用绑带。。。
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位,所谓的穴位,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刺血量要大。认准了要放心刺,刺血手法快就不痛。一般刺血后再拨罐。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二、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二、严重的心脏病。
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
一、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二、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三、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四、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临床经验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肾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息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闲: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董氏放血療法擧隅
1.口眼喎斜:足跗上放血。此症若口內(臉頰之內側)見青筋亦應放血。
2.眼皮上長瘡:後心五、六椎間放血。3.青春痘可於後心五、六椎間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5.牙痛:原則上如上牙痛則青筋現於小腿外側,下牙痛則青筋見於足跗。應用時,但見小腿外側或足背外側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於上下牙分屬之部位。
6.舌下腺發炎:腳背放血。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見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燒啞巴不能言:後背心見有黑青異色處放血。(此乃小兒高燒之重者;若輕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傷、摔傷或被點穴不能言語:五、六椎間放血立解。
10.自高處下墜不語:五、六椎放血(董師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後腦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見青筋放血亦效。12.耳後之頭部瘡瘤:崑崙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與丘墟附近尋青筋放血。14.咽喉炎、氣喘:尺澤及小腿見青筋放血
15.幽門阻塞嘔吐:腳背及四-六椎放血。16.嘔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適: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傷:在傷部放血,或委中、陰陵泉、足跗見青筋處放血。
18.後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見青筋處放血。19.解谿上七寸脛骨旁放血治各種肝病。
20.解谿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兩旁痛悶。
21.肋膜炎、肺結核:陽陵泉下九寸為肺胃神經通處放血。
22.各種急慢性腸炎:小腿外側及足跗上見青筋即放血,若無青筋則無效。此法亦治高血壓、十二指腸潰瘍。
23.一切心臟心皆可於五、六椎間及陰陽泉附近放血。24.急性心臟麻痺:曲澤放血。
25.心臟肥大:膏肓附近放血。26.委中、陰陵泉附近放血治心臟病、痔瘡,一次輕,多次癒。(陰陵泉見青筋非心臟即痔瘡)。27.低血壓過高:十六椎外開六寸放血。28.癲癇病:後背見紅色血管放血。
29.疔瘡類如手背疔、腳背疔……等…後背五六椎間放血立效。
30.小兒高燒:若委脇部見紅點成對出現,即在紅點上放血。
31.手腕關節炎:肩胛上部或足跗放血。32.手腕、手指關節扭傷發炎腫大:足跗外側放血。
33.手指五指不伸:後心四-六椎放血。34.膝關節炎:五-六椎旁開二寸左右放血。
35.足跗內廁及膝內側發炎、腳上長疔瘡:五、六椎旁開三寸放血。
腰背委中求,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可治伤暑、霍乱、吐泻、鼻衄、风疹、痹痛下肢病症。
关于如何刺中阴络:准确选点作要点,用手触诊,找到特殊反应之处(痛、结、动),准确定点。
精准进针:选择型号合适的空针(即医用注射针头),在快速突破皮肤层(不疼)后,一点点轻柔进针,血出再进1毫米止。
(一)是“筋结,刺筋结调气”。依据麻木脚趾所在经络,在其所在的整个一条经筋上找到明显的筋结,大脚趾麻木,我们可以在小腿胫骨内侧,脾经的经筋——腓肠肌上找到筋结,第二第三脚趾麻木,在大腿和小腿的足阳明胃经之经筋上,找到特定的筋结。刺中筋结,出现抽动。千万不要怀疑这种看起来很笨的方法,用好了起大作用。(二)是“络结 ,刺络结 调血”。方法同上,根据麻木脚趾所在的经络,在体表寻找明显的“阳络结”,刺血而解。以上两个方法可以互参。最后,还可以在八关大刺相关的“应象”部位,取微络刺血。配合动气针法。
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1.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委中穴位之部位.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类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足三里、条口附近(即董师之四花中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2)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即董师之四花外穴)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3)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4)阴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丘墟、昆仑一带。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中封、照海穴一带。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证。
7.解溪穴附近。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
(2)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
8.太阳穴。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9.舌下紫脉。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
二、其它常见刺络部位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背: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颌关节炎。
4.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主治:出黄水治肾脏病,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5.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
文地址:舌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的对应关系作者:我们人体在正常自然情况下容易看到的动静脉状况,可以说,没有比舌下静脉更清楚的了,请看下图:
这个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静脉解剖图,但当这此静脉出现扭曲,痉挛,硬化样改变时,你就得万分小心了,舌在中医归在心的开窍,也就是少阴经所控制;所以心的问题是第一位的考量!其次,你可以窥一点而知全貌,全身的静脉都有问题了,所以,头部要小心了,脾功能下降了,肺的交换有问题了,肛门静脉导致痔疮了!
通过刺血疗法,往往可能直接达到缓解甚至治愈此类疾病的目的,只是你要有心理准备,出血不是一般的多,但与中风次等重病比起来,还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肛门静脉全身比较敏感的静脉,所以也易至痔等疾病
但凡有了痔疮病变,就意味着你的大肠已在产生息肉甚至肿瘤样改变的体质,要引起足够重视了,既然荣X肛泰可以通过贴脐治好相当一部分痔疮患者,那我们就知道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没什么可担心的地方;倒是提醒那些想省事,一割了之的人,你的体质如果不加以改变,割是割掉了痔疮,就怕不久以后大肠开始长“痔疮”,总是可以长到你把肠子都割完为止!传统上,一直有一种治病和诊病方法,就是凡口腔治不好的毛病,总能在肛周找到一个或者数个异常的改变点,经过点刺出血后,治好口腔的疾病;反过来,肛周的疾病也可以在口腔含舌下,找到一个或者多个溃疡点或者异常改变,通过点刺出血,消除这些异常后治疗肛周的疾病;具体机理不明,我现在也只能用表里经转换来勉强凑数!大肠属于阳明,口腔内归属太阴的头支,太阴,阳明是一对表里经,所以,通过调整任一经均可影响相应的表或里经,自然,另一经的异常可以治愈!这也是中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能取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