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于心灵的修饰与辛勤的劳作,您来了就是朋友!一句留言镶嵌上永恒的留恋,祝福您一生健康!
1、倪瓒《苔痕树影图》
1、倪瓒《苔痕树影图》
《苔痕树影图》,元代/1372年,倪瓒,立轴,纸本水墨,纵91.5厘米,横33厘米,无锡博物馆藏
《苔痕树影图》是倪瓒为数不多的流传后世作品,画面虽然有些破损,却依然焕发着无与伦比的气息,是一幅难得的佳作!这是一幅散于民间的不可多得的珍宝。画之下方布以坡石,一株枯树挺立于画面正中,与细劲飘逸的丛篁修竹遥相呼应。笔墨淡雅,构图十分简洁。整幅画透泄了画家天真幽淡、狷介横逸的性情。画之左上有倪瓒自题六言诗一首:“石润苔痕雨过,竹阴树影云深。闻道安素斋中,能容狂客孤吟。”末识“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轩于吴门客邸,求赠安素斋高士并赋、壬子倪瓒”。按壬子为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倪瓒时年七十二岁。倪瓒卒于1374年,看来此图是倪瓒极晚年的作品了。
画之右上另有二题,其一为氿应七绝诗一首:“曾记林间扣绿阴,故人留我共高吟,到来几欲寻陈迹,口叶苍苔口雨深。”另为云泉子题五绝诗一首:“挺挺口悚林,英英君子节,抱此负坚心,岁寒傲霜雪。”从以上两题来看,除以画来赞美倪瓒的人格外,也表达了对倪瓒生平的回忆,所以这二题应该是倪瓒去世后所为。图中钤有清初耿昭忠、耿嘉祚等鉴藏印,明汪砢玉《珊瑚纲》等书著录,著录中名此图为“安素斋图”。此画被专家们定为真迹,应该是全国书画鉴定的重要发现之一。
2、《竹石图》
《竹石图》,元代,倪瓒,立轴,纸本水墨,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竹石图》是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竹石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一副,有一股清新之气扑人眉宇,使人感到爽朗、清逸,而且构图简洁,韵致清雅,笔法凝练,是倪瓒竹石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3、《瓒 筠石乔柯图 》
元倪 瓒 筠石乔柯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
倪瓒题《筠石乔柯图》
赵元于1352年作的《倪瓒写照》
元四家倪瓒,书画一绝,洁癖和偏执也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倪瓒的父亲和曾祖父都是富商,用现在的话说倪瓒是个富二代,不过富二代的日子相当短暂,23岁便已家道败落。只爱文艺不爱钱,不屑混迹官场,性格相当傲娇。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对书画的专注,倪瓒也成不了倪瓒,他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最好的体现了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4、题渔庄秋霁图
元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纸本水墨 96.1x46.1cm 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题渔庄秋霁图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倪瓒《渔庄秋霁图》纵96.1厘米 横4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在元代书法艺术崇尚柔媚浓妍,倪瓒能不为时风所动,师法晋宋之情韵,上溯汉隶之朴拙,由此创造了他恬淡瘦劲、静穆秀雅的书风。从《渔庄秋霁图》自题诗可见一斑。这个题款是倪瓒晚年所书。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严整有规矩,行气茂密,却不失淡雅自然宽舒之态。与诗的内容、画面的意境融为一体。《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平实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对明以后的文人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5、倪瓒题《容膝斋图》
倪瓒题《容膝斋图》
倪瓒《容膝斋图》立轴 1372年 纸本 纵74.2厘米 横3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的是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中幅为湖光波色,图上侧远岫遥岑,横于波际。这种三段式的构图,是倪瓒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矶头两点,石上横拖披麻,皴法清逸。其树法参差变,结体有骨力,而树头枝梢,每多生意。喜多作枯树,擦以枯笔,墨色浓淡错综而滋润浑厚。
6、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
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136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倪瓒《虞山林壑图轴》
倪瓒题《虞山林壑图轴》
倪瓒《虞山林壑图轴》纸本 墨笔 纵94.6厘米 横34.9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仍取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但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组杂树,远山近坡的淡墨皴染较多。画风较其典型作品繁密。与其盛年所作《渔庄秋霁图》、《枫落吴江图》等用线勾括坡石的画法相比,此图坡石皴擦善用乾笔,风格浑穆。应是倪氏晚期山水画的特点。
8、倪瓒《幽涧寒松图》
倪瓒题《幽涧寒松图》
倪瓒《幽涧寒松图》立轴纸本 纵59.7厘米 横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雲集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9、倪瓒题《安处斋图》
倪瓒题《安处斋图》卷纸本
倪瓒题《安处斋图》卷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题《安处斋图》卷纸本
10、《修竹图轴》
倪瓒题《修竹图轴》1374年
倪瓒《修竹图轴》立轴纸本 纵34.6厘米 横50.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修竹图轴》立轴纸本 纵34.6厘米 横50.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倪瓒《云林画谱册》
倪瓒《云林画谱册》
倪瓒的画,即使与古今名家的画混迹在一起,也是能够一眼就分辨出来的,这种特质不仅是画面构图的简淡,以及画风的率性,还有内在的、从画家骨子里透出的气韵。
倪瓒《云林画谱册》选页倪瓒的画,即使与古今名家的画混迹在一起,也是能够一眼就分辨出来的,这种特质不仅是画面构图的简淡,以及画风的率性,还有内在的、从画家骨子里透出的气韵。
上一篇
风水面相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