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咽炎(梅核气)
自从上周日跑完八公里后,嗯,感觉身体被掏空一样,日渐虚弱,又逢深圳降温,周二便觉咽部不适,具体表现就是觉得有痰紧粘在咽部,无论你吞咽食物与否,它就一直待在那里,不离不弃,也正是这次生病,才真正体会到啥叫“咽中如有炙脔”,除了这个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症状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热,咽部乃至整个颈部都觉得热,但又没有明显的咽干、咽痒、咽痛,并且进食热的食物不会加重,饮冷也未见减轻,轻微鼻塞流涕,无口渴,舌尖稍红,舌苔滑腻,脉滑,据此,拟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散及汤,原方,半夏取10g,其余药物按1两3g算,五两生姜15g,3剂药,“日三夜一”服,每天4次,(周三下午开始服药)一天半内服完3剂药,咽部异物感愈。
第二集 鼻窦炎
服完3剂药,喉咙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鼻子的问题又来了,鼻塞流涕,黏而量多,打喷嚏,声音沙哑,额头痛,后枕头部痛,手脚冰凉,鼻后滴流,咳久咽部干,黄白痰,以稀痰为主,舌稍红苔滑腻,脉沉弱,(鼻塞流涕,头疼,还得跟师问诊,特难受)周五急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奈何医院麻黄缺药,遂以香薷代之,并加霍香、桔梗、甘草、苍术、生石膏,其中细辛3g,附子、石膏、桔梗、生甘草均8g,余3药均6g,昨天中午跟完诊便开始服第一包药,服完药便裹被午休:只见背部、胸部迅速变热,后逐渐到达后枕部,鼻部,鼻腔稍干,但无明显疼痛,后又抵达咽部、下肢,最后到达脚底,整个身体都热热的,很暖和,就像坐在火炉旁边一样,但同时也发现心跳加快了,躺床上睡不着,闭目养神,静听心脏咚咚咚地跳动声,午休起床后发现头晕,尚能忍受,返回科室上班,测量血压104/77mmHg,体温36.6℃,心率126次/分(也能忍受),大约15:00钟的时候,心跳加快和头晕都逐渐消失了,但又出现了巅顶痛、后枕部痛、双侧膝关节痛,用手拍拍脑袋,按揉按揉局部腧穴疼痛也能缓解,但依然痛,除了痛外,就是身体整整一个下午都觉得很暖和,晚饭后,头还痛,卧床休息大约3小时后,头痛症状就消失了,其他鼻塞流涕、咳嗽的症状自从中午服了药后到晚上都没有出现过,声音沙哑也逐渐好转。鉴于午饭后第一包药反应过于强烈,故晚饭后未敢服药,待睡醒后头也不痛了,遂再空腹服药一包,这次服药后无不适(无心跳加快、无头晕、无身痛),今晨及中午各服一包,也未见任何不适,而鼻部症状也明显好转,整体情况也逐渐恢复正常,于是乎,第一次服药后的反应,暂且归于“瞑眩反应”吧!
特录于此,以鄉读者。
后记
这是笔者2021年12月25日记录的两则医案。现对其诊疗思路做一些补充:
咽炎案:“梅核气”的表现还是挺典型的:自觉有痰紧粘在咽部,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咽部乃至整个颈部都觉得热,但又没有明显的咽干、咽痒、咽痛,与饮食的寒热无关。舌苔滑腻,脉滑,无身热、口渴,为痰湿之征;而鼻塞流涕为太阳表证未解之征。综合分析,则该案的病机为内有痰湿,外有表邪未解。
《金匮要略》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云:(半夏厚朴汤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不瘥频服。
根据半夏厚朴汤的组成可知其病机为痰气互结,而“气行则津行”,所以,对于有痰湿而气郁不是很明显的病症,也可以使用该方行气化痰。因此,根据“抓主证+辨病机”选用经方的方法,
对于内有痰湿+咽中如有炙脔,选用半夏厚朴汤;而对于表邪未解,则选用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第313条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七,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根据第313条文及半夏散及汤的组成可知半夏散及汤证的病机为寒痰凝滞。半夏散及汤本为治疗咽痛之方,而本案选用半夏散及汤,主要是桂枝合生姜、紫苏可以解表散寒,而半夏又可以燥湿化痰,与本案“内有痰湿,外有表邪未解”的病机很合拍,故选用半夏散及汤。
鼻窦炎案:鼻塞流涕,质黏而量多,手脚冰凉,后枕部痛,脉沉弱,为少阴表证(风寒表证+少阴病);声音沙哑,咽干,黄痰,舌稍红,为内有郁热;咯稀痰,苔滑腻,为痰湿之征。综合起来分析,则其病机为:少阴表证夹郁热夹痰湿。
《伤寒论》第301条云: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条文即为少阴表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因此,对于少阴表证,本案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因药房缺麻黄,故以香薷代之;至于郁热,加生石膏辛散郁热;对于痰湿,加苍术燥湿化痰,兼散寒解表,加霍香芳香化湿以开窍,更用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