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经典| 跟着宾虹去游历

江山本如画 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的游历与山水画创作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北齐南黄”之说,前者指花鸟画巨匠齐白石,后者则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安徽歙县潭渡村,因村中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写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黄宾虹善绘山水,是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他总结中国历代山水画的传统精髓,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五笔七墨”的绘画理论以及“浑厚华滋”的艺术思想,启迪无数后辈画家,影响深远。

  黄宾虹的艺术生涯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主要是师法古人,耕读古法;中期便游神州,在谙熟传统基础上进行写生创作;晚期在师古人、师造化之基础上厚积薄发,画风大变,作品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卓然自成一家。

  黄宾虹出身于优渥的徽商之家,家藏颇丰,自幼耳濡目染;加之他从13岁(1876)起就经常往返歙县,得以有机会获观临习査士标、程邃、渐江等新安画派名家真迹。新安诸家多为明朝遗民,气节甚高,画作构图简洁,枯笔淡墨,风格清隽冷逸。黄宾虹受新安画派影响颇深,早年所作山水笔墨秀润,天真幽淡。

  《山水折扇面》墨笔纸本,粗笔勾勒山石轮廓,淡墨皴染,山石树木勾画精细,笔笔分明,用笔尚较为拘谨。款署:“癸巳仲春,画奉理卿老兄大人雅正,弟质。”钤“黄朴丞”白文方印一枚。题款工整,古拙质朴。癸巳即1893年,黄宾虹时30岁,为其青年时期的作品。《山水宫扇》为黄宾虹36岁(1899)时所作,绢本淡设色,仿倪瓒一河两岸式构图。图绘近处缓坡堤岸,林木蓊郁,几座房屋坐落其间;河对岸峰峦绵延,溪山隐现。款署:“己亥夏日,辉庭仁兄大人属正,朴岑黄质。”钤“黄质私印” 白文方印。《拟文待诏笔意山水折扇面》绢本设色,系仿文徵明的青绿山水,图绘“秋老红黄树色鲜,云林曳杖兴悠然”的世外桃源美景,工谨细致,设色明丽,古朴清逸。款署:“朴存黄质。”钤“黄质”二字半朱半白方印。无明确纪年,但根据绘画风格及题款可以判断是黄宾虹早年所作。

黄宾虹 山水折扇面

18cm×49.cm 纸本墨笔 1893年

款识:癸巳仲春,画奉理卿老兄大人雅正,弟质。

钤印:黄朴丞(白)

  《万壑千峰独闭门图》手卷,引首为方文隽乙巳年(1905)三月篆书“万壑千峰独闭门”七字,端庄遒逸,苍劲有力。方文隽(1867—1918),字啸琴,安徽歙县人,工隶书,家富收藏,精于鉴别。黄宾虹与方文隽为金石交,曾为其家藏评定等次撰写目录,此评画单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方文隽题字后为黄宾虹之师江南大儒汪宗沂(1837—1906)所题“劬书习静”四个行书大字,笔墨厚重,潇洒俊逸。《万壑千峰独闭门图》卷为浅绛山水,起首处以大片留白喻一溪江水,远处山峦逶迤,含烟吐翠;中后部为画面重点,绘山石错落,水平如镜;林木茂盛,几座茅屋悄然伫立,屋内高士独坐,面水沉思。画面疏朗清隽、风致古雅,透露出文人画中特有的书卷气。通幅枯笔淡墨,山石几不见墨染,而施以浅绛,远山用少量花青;笔墨松秀,清雅绝伦。款署:“壬寅春仲,写应乐亭仁兄大人法鉴,朴岑质。”钤“黄质私印”白文方印。壬寅即1902年,黄宾虹时39岁。

  《溪上青山图》是黄宾虹41岁(1904)时为方文隽所作,图以高远法绘诸峰巍峨雄伟,绵延起伏。古松悬于石壁间,奇姿异态,苍郁遒劲。瀑布蜿蜒曲折,顺势而下,坠入谷底。谷间水汽弥漫,云遮雾罩,如入仙境。高士倚窗,静听松风。构图繁复,山石大量使用披麻皴,间施花青、赭石,云山清晖,笔墨精妙。画右上角黄宾虹题七言诗一首:“溪上青山过雨浓,分明倒浸玉芙蓉,令人却忆匡庐项,百丈银河下碧峰。”款署:“甲辰夏日,写应啸琴仁兄大人雅属,即希指正,欣庵散人黄质。”钤“黄质之印”白文方印一枚。全图色墨融合,意境闲雅,传达出一种空灵静谧的审美情趣。

  总体来看,黄宾虹早期山水继承新安画派之风貌,萧疏简淡,含蓄内敛,意境幽深。在不知不觉中践行着作画“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至为画匠也”的理论,这对他以后的艺术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黄宾虹 溪上青山图轴

137cm×45cm 纸本设色 1904年

款识:溪上青山过雨浓,分明倒浸玉芙蓉。令人却忆匡庐项,百丈银河下碧峰。甲辰夏日,写应啸琴仁兄大人雅属,即希指正,欣庵散人黄质。

钤印:黄质之印(白)

“所谓师古人不若师造化,造化无穷,取之不尽。”“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在熟师古人粉本之后,黄宾虹又意识到游名山、师造化之重要,于是在50—70岁之间他几乎游遍祖国名山大川,尽览湖山胜境,体验山川林木之风云变幻,积累了丰富的写生画稿。其绘画风格也逐渐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演变,这在黄宾虹54岁时为家乡祖祠春晖堂而作的大幅山水四屏中已渐露端倪。《春晖堂图四屏》作于丁巳冬日(1917),纸本设色。图以高远法绘奇峰巍峨耸立,层峦叠嶂,山石棱角方折刚硬,犹如斧劈。近处山体浓墨染就,淡施赭黄、花青;远山淡墨勾勒,轮廓隐现。山间云环雾绕,溪水潺潺。每幅之上黄宾虹均长题,录黄氏祖先之诗文,盛赞诸叔祖之德行。此山水四屏笔酣墨饱,黑白浓淡对比鲜明,已初具晚年厚黑之风。

  黄宾虹对安徽贵池一直情有独钟,早在21岁(1884)时就到过贵池,1895年与维新名士谭嗣同在贵池相会,畅谈维新变法。1923年春黄宾虹再度来到贵池,在乌渡湖畔建池阳湖舍客居于此,闲暇之余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等地,并以池州风景为范本画过多幅作品。《翠峡飞泉图》纸本设色,图绘乱石嵯峨,杂树丛生,泉水潺潺而下,水边亭中高士对弈。远山淡笔虚写,近处山石用浓墨点苔,琐碎密集,甚至以点代皴,与房屋河流的疏朗清润形成对比。草木随意点染,金石意味浓厚。右上角黄宾虹行书题七言诗一首,清隽潇洒,诗画同趣,相得益彰。款署:“甲子九月宿涓桥作,宾虹。”钤“黄质之印”白文方印。甲子即1924年,时黄宾虹61岁,比上述《春晖堂图四屏》晚7年,墨彩华滋,笔力苍劲,已俨然大师风度。比较而言,丙子年(1936)作于池阳湖舍的《苍岩松溪图》则是另一番气象,平远法布局,由近及远,一览无余。笔墨秀逸苍润,设色明洁,古淡典雅。贵池之游对黄宾虹艺术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向学习吴镇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契机向“黑宾虹”过渡。

  1932年秋,年届古稀的黄宾虹入蜀讲学游览,一路沿江写生,登峨眉,游青城,涉夹江,抵灌县,又沿嘉陵江东下,探巫山十二峰。每到一处,勾画速写,积累大量写生画稿,归来后加工成纪游山水。“余游川蜀,由灌县经玉罍关至青城山中,朝夕所见,林峦烟雨,隐显出没,无不摹写,草稿置囊橐中,归而乘兴挥洒,笔酣墨饱,益见自然。”这次巴蜀之游是黄宾虹绘画艺术飞跃的契机,“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使他得雨山之水墨淋漓、云烟幻灭,悟夜山之沉郁幽深,对其晚年画风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灌县老人村》纸本水墨,通幅墨色清淡,渲染较少,多为线条和墨块的纵横交错,具雨意滂沱、水墨淋漓之气。款署:“蜀西灌县有老人村,年百二十岁者不计其数,山川郁勃,钟于期颐,写奉吉修世兄先生博笑,甲戌黄宾虹。”钤“黄宾公”三字半朱半白印。甲戌即1934年,为黄宾虹游蜀后不久即作。吉修即汪福熙(1860—1943),又名复本,字吉修,汪宗沂长子,近代著名画家汪采白(1887—1940)之父,为黄宾虹乡友。汪、黄人交清情深厚,黄宾虹还是其子汪采白的启蒙恩师。《灌县入青城山》则是小幅青绿山水,笔墨蒙茸沉厚,灵动放纵,气象浑朴。浓墨作苔点,密布繁杂,点到山头气韵自来。“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青城山在黄宾虹蜀游中意义非凡,青城山的幽寂空谷,云山幻境,无一处不入其画卷。《蜀西青城山图》纸本设色,绘青城山峰峦秀削、古木葱郁之景,烟起云涌,情深意动。好友许承尧(1874—1946)观后也不禁情动挥毫:“君游巴子国,得意在青城,绝似灵阳里,烟云足底生。”

  黄宾虹对夜山情有独钟,认为夜阑更能体味山川之趣,宵深月下,层峦更奇,叠嶂更险,甚至连青松也如美人矣,故其“游黄山、青城,尝于宵深人静中启户独领其趣”。《青城山月夜听琴图》纸本水墨,展现的就是霄深人寂之时青城山的静谧安详之态,别具一番风情。不难想象,黄宾虹夜宿青城山中,久不成寐,听到隔壁院中琴声悠扬,于是披襟当风独观夜山,体悟山之静美,挥洒笔墨完成此作。

黄宾虹 灌县老人村图轴

55.5cm×23cm 纸本墨笔 1934年

款识:蜀西灌县有老人村,年百二十岁者不计其数,山川郁勃,钟于期颐,写奉吉修世兄先生博笑,甲戍黄宾虹。

钤印:黄宾公(半朱先白)

  此外,《蜀山纪游图》《峨眉洗象池图》《广安天池山图》皆是以蜀游为题材的佳作,笔墨攒簇,层层深厚,笔隐墨中甚至以墨代皴,描绘出笔酣墨饱、益见自然的蜀中山水,构筑出浑穆深邃、滋润淋漓的深邃意境。晚年时期,黄宾虹提出了著名的“五笔七墨”说,主张以书法用笔入画,追求用墨的厚重与苍润,笔与墨会,是为氤氲,这在他入蜀之后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黄宾虹性喜自然,一生便游祖国名山大川,然而他最痴迷的还是家乡神奇秀丽的黄山,曾数次登临,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和画稿亦是数不胜数。安徽博物院藏《西海门图》《清凉台望云铺海图》《黄山诸峰图》《黄山老人峰图》皆为晚年所绘黄山佳作。其中《西海门图》是典型的黄宾虹晚年风格,“黑团团中天地宽”,而其他三幅则呈现清隽疏逸、笔墨苍润之风。《黄山诸峰图》以青绿为主色调,间施浅绛,绘黄山诸峰积石迥然、烟岚无际的奇绝之景。款署:“戊寅腊日翰飞先生属粲,潭渡黄宾虹。”钤白文“黄宾虹”、朱文“虹若”印各一方。戊寅腊日即1938冬天,时黄宾虹75岁,为乡友张翰飞而作。张翰飞(1884—1939),名鹏翎,诗画、篆刻兼擅,与黄宾虹、汪采白一起被称为民国时期“新安三雄”。《黄山小景图》纸本设色,绘黄山老人峰至文殊院途中小景,以短线和墨点的组合描绘草木丛生的江南丘陵,用笔草草,点画离披,笔墨色墨交错纵横。款署:“壬辰八十九叟宾虹。”较之75岁的《黄山诸峰图》显得丰富自然而又浑厚老辣,可谓人画俱老。时黄宾虹已定居杭州,彼年患有眼疾,视力减退几近失明,仍坚持用心作画。以他几十年浑厚扎实的笔墨功底,涂抹点染,激扬文字,作品风格奇绝,达到出神入化的澄怀之境。这一年是黄宾虹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折,成就了他绘画艺术的凤凰涅槃,被称为“壬辰之变”。

黄宾虹 黄山老人峰图轴

76.5cm×33.5cm 纸本设色 1952年

款识:黄山老人峰至文殊院途中小景,壬辰八十九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 冰上飞鸿馆(朱)

  1948年黄宾虹迁居杭州西子湖畔,开始人生中舒畅适意的最后八年湖上生活。他摒弃世俗,从心所欲进行书画创作,以石青石绿营造墨彩浓郁的山水,朴茂华滋,浑茫厚重。《临安山色之浑厚图》即是典型代表,采用北宋全景式山水法绘土石丰厚,草木蓊郁,白云流泉,溪涧湖畔有逶迤曲折的留白,婉转流动,涤荡空灵。墨华色彩相渗相合,相得益彰。右上角作者自题:“浑厚华滋,画生气韵,然纵真力弥满,不易至。兹以北宋人法写临安山色为之,八十八叟宾虹。”《水绘园图》纸本水墨,以平远法布局,空阔疏朗,溪山无际,水墨俱下,兴会淋漓。图右上角黄宾虹为水绘园赋诗一首,款署:“鹤亭先生八十大寿,癸巳宾虹补祝。”癸巳即1953年,时黄宾虹已是90岁的高龄。鹤亭即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是明末才子冒辟疆的后人。水绘园原是冒辟疆与董小宛的隐居之处,曲径通幽,风景宜人,几经易主后到冒广生手中才重获新生。黄宾虹以此作为冒广生补祝八十大寿,足见情意深重。《春江入户图》亦为黄宾虹90岁时所作,描绘江南地区大雨来袭,“小屋如渔舟,溟濛水云里”的烟波浩渺之景。款署:“癸巳宾虹年九十,写坡公诗意。”构图简洁,大片留白,唯短线与墨点的交错融合,老笔纷披,缥缈无际。

  《临安山色之浑厚图》与《水绘园图》、《春江入户图》所作年代相近,皆呈现晚年浑厚华滋之风,却浓淡悬殊,犷纤迥异,似出两手。前者黑密厚重,画生气韵;后两者则是简淡凝练,疏朗劲健。可见,黄宾虹的作品并不是俞老俞黑密,晚年也有简淡疏朗之作。也不是只有黑密厚重之作才算浑厚华滋,简淡苍劲也称得上“浑厚华滋本民族”。对此,黄宾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澄怀观道,须于静处求之,不论繁简也。”

  黄宾虹的画贵有静气,《题富春山图》云:“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晚年时期黄宾虹还提出了他一生中最有影响力、最核心的绘画美学思想—“内美”说,强调艺术家在静中参悟自然,巧夺天工而得自然物象的内在精神之美。而“浑厚华滋”则是他“内美”观的核心概念,从早年师古人、中年师造化直至晚年师我心,“浑厚华滋”之艺术内美都是黄宾虹一直孜孜以求的。

黄宾虹 水绘园图轴

48cm×27.5cm 纸本墨笔 1953年

款识:水绘名园迹已陈,清芬奕冀值维新。跻堂同日霓裳咏,我族柴湾庆德邻。鹤亭先生八十大寿,癸巳宾虹补祝。

钤印:黄宾虹(朱)

  古来圣贤皆寂寞。黄宾虹及其艺术同样经历了长期的“踽踽凉凉,寂寞久已”。当时能读懂体味其艺术内美的人并不多,故大师生前知音寥寥。但他并不为时俗所困,执着坚定,秃笔一支,孜孜不倦地恣意点染他心目中的山山水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黄宾虹山水画尤其是晚年作品,奇拙苍润,浑厚华滋,静美持重,给后学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所谓“画品之高,根于人品”,黄宾虹能够在绘画艺术上取得如此成就,与其挺拔坚韧、不媚世俗的高尚品格息息相关。他把“浑厚华滋”上升到民族性的高度,不流时俗,不愧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详见《中国书画》2017年8期】

本文编辑:欧阳逸川 新媒体编辑:崔漫 方誉蒙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