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著概览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①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读经典的意义: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二、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小篆成为国书,不久便有了隶书;汉末,字体由椭圆变为扁方,形成了标准的隶书;魏晋之际,变为“今草”;魏代将隶书去了挑笔,变为“正书”;晋代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 《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诗经》第四 春秋时诗的主要作用在乐歌;孔子时代,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懦家的“六经”之一。 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所见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春秋》三传第六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所记。《孟子》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史记》《汉书》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汉班固著,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令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观点不同,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苟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总题分咏,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以来,班固作《两都赋》,后张衡仿其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 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文第十三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代八股文盛行。 读《经典常谈》笔记
原句 | 原义 | 教育意义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 (1)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2) |
楚辞经典 |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
唐诗经典 |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
方法提要 | 阅读任务 |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 (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