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号,上海法兰克福展会主办方官宣:原定于12月20至23号的展会,延期举办。
12月4号,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官宣:12月5日零时起,在上海乘坐公共交通,不需要核酸阴性证明,去室外公共场所也是如此,另外上海39个高风险地区也解除管控。
以上两个官宣,结合起来看,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如果上海法兰克福展会,再多等个几天做决定,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假如今年法兰克福展会不延期,以现在各地放开的政策来看,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是愿意去参加展会的。毕竟流动的需求,被压抑了很久,这次展会,将是一个巨大的需求释放。
由此让我不禁感叹:做很多事情,时机真的是太重要了。虽然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事情发布的时间,但却没法自由的选择,事情发布的结果,不同的时机,结果天差地别。
中国人做很多事情,经常会说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等等,都是在强调时机的重要性,时机不到,就要隐而不发、韬光养晦、耐心等待。
中国的两个重要决策
二战过后,全球形成了两大经济体系: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经济体系;另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体系。
中国最初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体系,但是1959年中苏交恶,中国被踢出了这个经济体系。
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为了拉拢中国对抗苏联,将中国纳入了自由经济体系。为了加入这个体系,小平同志,先后做出两个重要决策:
一是改革开放:以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自由经济体系当中,参与国际分工,倒逼国内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二是韬光养晦:小平同志制定了28字方针战略,确立韬光养晦的基调,这28个字分别是:冷静应对、稳住脚跟、沉着应付、善于守拙、绝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得以腾飞;而韬光养晦,则让我国专注发展,避免消耗;韬光养晦,不是害怕武力冲突,而是克制力量使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两个智慧的决策,让我国现如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决策,缺一不可。也让自己对过程中的隐而不发:如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等等,有了后知后觉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
中国男足的决策
最近,正值世界杯期间,足球,也是目前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男足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也被很多人反复提及。
在我看来,中国男足之所以被很多人诟病,就是缺乏“韬光养晦”的精神。不老老实实抓青训体系,不坚定持续地做正确的事,总想着走捷径,什么见效快,就投入什么,打不过就砸钱请外教、请外援;输太惨就吹捧女足,以这种国外不重视的冷门运动成绩来挽回自尊。
越南足球为什么比我们强?就是因为越南足协,坚持不懈的对青训投入,用现代足球打法科学训练,所以才能击败我们。
如果中国足球,真想提升水平,就需要韬光养晦,彻底放弃以什么世界杯、亚洲杯等赛事为建队目的的心态,就单纯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水平为目的,抓好青训体系,脚踏实地的奋斗几十年,就跟上述国策一样,未来必定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汽车后市场的现象
这些年,汽车后市场很多所谓的独角兽、明星企业,出现接连倒闭的现象,而现存的几家巨无霸企业,也在出现摇摇欲坠的迹象,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也都缺乏“韬光养晦”的精神。在内功还没有修炼好的情况下,就想着闪电式扩张,想着通过资本的力量,快速烧出一片市场,形成某种垄断。但是,你有你的计划,市场另有计划。
汽车后市场不同于互联网,它是一个TO B的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自行完成产业的闭环。所以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必定是建立在,合作伙伴也成功的基础上。
但很多企业,不是比较,谁让合作伙伴赚钱更多?而是相互攀比,谁的声浪更大,谁的开店速度更快,谁的融资能力更强。不过这一切,都会随着加盟商的不赚钱,而土崩瓦解。
韬光养晦,不仅是对力量使用的克制,也是对能力内功的修炼,更是对时机出现的等待。
想想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这些车企,他们分别成立于1995年、1984年、1986年、1997年,以前他们的轿车品牌,有多不受很多人待见,但通过几十年韬光养晦、内功修炼,现在个个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
而汽车后市场的很多企业,却想通过资本一招制敌,这是有多么的荒谬。企业,比拼的是持久的耐力,而不是瞬间的爆发力。
前几年,汽配市场很热,但我觉得,汽配供应链未来的王者,不在如今锋芒毕露的高音者,而在于那些隐而不发的低调者,他们在厚积薄发,他们在等对手出错,他们虽不曾站在聚光灯下,但一直用盈利来诠释他们的实力。
汽车的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后市场也必将尾随其后,从高频的保养,到低频的维修;从可以修万国车,到拿到授权许可才能维修;新能源汽车,未来也必将走向苹果手机的售后模式,拿不到授权,就解锁不了模块,进而将很多企业拒之门外。
个人认为,未来不管是卖配件的,或者是开门店的,都没有什么好的融资机会,除了资本没钱在敦刻尔克 ,也因为这个行业,处于变革前的看衰期,企业唯有韬光养晦,积蓄能量,才能熬过这百业凋零的寒冬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