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那么几年,尤其迷茫。
可能是初入社会时,在芸芸众生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也可能是终日奔波,少得可怜的收入只够自己糊口;
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运转,又不敢停下来,因为停下来只会让自己更加不知所措。
那时候我们问自己:别人认为对的路就是对的吗?怎样的生活才不枉费自己的天赋与努力?
《错误之书》的主人公戴维,是一家大公司的员工。
在父母和朋友看来,他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过着羡煞旁人的生活。
斯基普·普里查德|中信出版集团
事实上,工作的压力、复杂的职场关系、付出与收入的不对等、成堆的信用卡账单,种种问题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曾经以为自己会在职场上节节高升,大把大把地赚钱,家庭美满幸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美好的愿望就被生存的渴望、失业的焦虑所取代了。
在被四周的压力搞得焦头烂额时,偶然的机会,戴维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让他发现了每个人在成长中最容易掉进的三个“坑”。
任由他人决定你的价值
一天,戴维路过一家银行,不由得为大厅里的巨幅画作吸引了目光。
他盯着银行大门看了很久,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女士推开门,邀请他进来。
“真是太棒了,对吧?我永远都看不够。”戴维抬起头,赞美着眼前的画作。
中年女士没有回复他的评论,而是询问他遇到了经济上的什么问题,带他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女士拿出一个破旧的饼干盒子,里面塞满了人们已经很少使用的硬币。
女士倒出几个一分的硬币和五分的硬币,将它们在面前的桌子上一字排开,“想知道这些硬币的独特之处在哪吗?你看这枚一分的硬币,制造这枚硬币的花费远远超过了硬币本身的价值,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真的吗?”戴维很是疑惑,“那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硬币呢?”
女士摆摆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始上她的课:“硬币上的面值本应该是它的价值体现,但它实际的价值并非如此。
一分硬币的价值超出了它本身的面值,五分硬币的制造成本差不多是它面值的两倍,但是面值摆在那里,我们就接受了,这就是现状。”
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随意评价你,说你不适合做管理,不擅长沟通,觉得你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
结果呢?我们的思维就像海绵一样,将他人的评价全盘吸收,被动地接受了他人对我们的价值判断,因为轻信别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而忽略了自己的潜能。
就像一枚硬币,硬币的面值并不能体现它本身的价值,可我们却相信面值是精确的。
或许曾有人对你说,女孩子缺乏理性思维、不擅长数学、对外沟通等等,旁人总是很容易给我们贴标签,为我们设定一些期望值,而我们很多时候就轻易地接受了别人设定的条条框框,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
但是你只是你自己,不是别人口中的你。遵照自己的内心而过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结交错误的朋友
像很多个周五的晚上一样,戴维约了朋友们在一家老酒馆碰面,喝酒聊天。
“我的老板就是个白痴!”朋友在一旁大声嚷嚷,“他不停地唠叨让我做事,很快又会改变想法,支使我像无头苍蝇一样,一天下来什么也没做成。他就不能想好再说吗!”
另一个朋友也不甘下风,“我的更绝,我上司上班的时候一直忙着拍老板马屁,没人能做成什么事儿,因为他从来不管。”
戴维听着,却心不在焉起来,朋友们的种种吐槽、埋怨和辩解,都是在掩盖自己不想改变的借口。
朋友们一一告别后,戴维决定一个人坐一会儿,就和吧台前的酒保聊起来。
戴维说:“我观察了你一整晚,你扮演了很多角色,服务员、酒保、心理医生、喜剧演员,你全包了,你一定看过很多人、很多事。”
酒保笑笑,“的确,好的,不好的,美好的,丑陋的,每天都会在这里上演。我在这里见过生活一团糟的人,也见过成功人士,还见过生活一团糟的成功人士,一团糟的人往往都有一群同样一团糟的朋友。”
人是关系的产物,周围最亲近的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可基于社交网络“传播”,就算分隔两地也阻断不了。
兄弟姐妹变胖,你变胖的几率增加 40%;你单方面认可的朋友发胖,你变胖的几率会增加57%,你们互相认可的朋友发胖,你变胖的几率会增加 171%……
反过来,如果朋友之间不是一起增加体重,而是一起收获健康、学识、财富,又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戴维想到了跟朋友的对话,所有的都是抱怨、批判、插科打诨,竟没有一句积极的言辞。
远离那些习惯性否定的人、怀疑论者,剔除生活中不断让你的精力和能量消耗殆尽的人,多结交鼓励者、激励者、能帮你实现目标的人,改变就会悄然发生。
认为成功的道路是有限的
被诸多智者点拨的戴维,生活慢慢变得轻松阳光起来。
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一位画画的艺术家。
艺术家邀请他在自己画了一半的画作上继续作画,戴维吓了一跳:“实在抱歉,我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也不是画画的料,我只会毁了你的作品。”
艺术家紧紧握住戴维的手,将画笔塞到他手里,“世上的机会是无限的,可我们的大脑却束缚了我们的行动。要学会打破固有束缚,解放自己。现在请闭上眼睛,看看你能创作些什么吧。”
戴维开始动笔了,一开始,他并不知道怎么画,不过画了一会儿,他后退几步,发现自己添加的那几笔也不错。
画完之后,艺术家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你的人生就是一块画布,你对刚刚的创作还满意吗?”
“我其实并没有多少准备,我只是跟着感觉,朝着更明确的目标画下去。”戴维回答道。
艺术家介绍,自己在刚开始作画的那几年,身边的朋友有的已经小有名气,他时常会嫉妒他们,拿自己和他们比较,感觉自己的作品并不差,但为什么成功的不是自己?
直到他想通一个道理,人们会有这种嫉妒心和焦虑感,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获得成功的途径是有限的,只有那么几条。
事实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成功的途径也是无限的。
有人可以通过售卖画作实现功成名就,自己可以做其他和画画相关的事业,定制贺卡、设计成衣、教人画画等等。
别人在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并不影响自己发挥潜能,做自己的事业,我们唯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思维和能力的限度。
人终其生要面对无数选择,有的是无需思考的习惯,比如几点起床、吃什么东西、收到任务立刻开始做,还是拖延到最后;有的是主动思考的重要决策,比如职业、婚姻、立场……
所有选择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底色,是浑浑噩噩,还是光明普照,是作茧自缚,还是活出自我。
上一篇
甲亢平复汤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