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末日降临:幸存者的精神指南
在多数末日题材的影片中,主人公都具有强烈的求生本能,本片却不太一样。影片开场不久就交待芬奇早已预知自身必然的死亡且坦然以对。他早已丢失了作为末日幸存者所具有的求生本能,如今,他坚持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怀揣生的希望等待救赎,而是考虑如何让一只狗(古德耶尔)在他死后的末日世界继续生存。这样的使命让他从影片一开始就担起了“救世主”的责任,尽管这个责任暂时让观众充满疑问。
芬奇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救世主,更不是一位超我的人类英雄。面对末日后的生存困境,他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曾动摇过心中的道德法则;他没有强大的力量,只剩下一身残破佝偻被辐射折磨透的身躯;他没有远大的志向,无意承担起解救人类的命运,更无意在末日中寻找一个新世界。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发现,他之所以主动地承担起这只狗的救世主角色,本质上是要实现内心的自我救赎。芬奇具备的是对投射在古德耶尔身上的自我反省和人性坚持,这是他在孤独的废墟里始终活着的精神指南。在得知死亡即将到来之际,他必须想方设法延续自己的使命。
于是,他创造了杰夫。
二、自我救赎:造物主的精神克隆
世界末日后,资源的毁灭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直接导致人类回到物竞天择的原始法则,人与人之间丧失了信任、温情、友好等积极的情感连接,眼中只有敌对的异己,人类的精神世界已和物质世界一同沦为废墟。
在这样的情境下,芬奇幸存下来后必须面对来自外界、来自同类的无数不可预测的危险和恶意。最初,他选择采取防御手段或者隐蔽旁观,他不去主动挑起战斗,也不会去直面威胁。在一次旁观他人的缠斗中,他目睹了一个孩童拿着本不应属于她的武器无措地与人对峙,最终母女死于非命。这一次逃避让他重新审视自我与人性,他懊悔于自己的懦弱,更不解于人性在面对灾难时所迸发的丑陋和恶劣。而在女孩的粉色书包里,被偷偷藏匿保护所遗留下来的就是古德耶尔。它是末日之中还有人性残存的见证。自此,他自愿担当起延续这一缕人性的使命,逃离人性堕落的沉沦中。这是芬奇从幸存者到救世主角色转变的开端。
芬奇创造杰夫的初衷只是创造一件更加聪明能干的工具以延续其使命,他以功能来定义它,带有明确的目的来创造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芬奇将杰夫视为自我精神上的克隆。起初,他只寄希望于机器人能够在他死后,以不伤害人类的前提下继续陪伴与保护古德耶尔。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这个机器人逐渐地开始有思考,有记忆,有创造力,有自我意识,有了人性。
三、人与非人:救世主的人性延续
前面提到,影片一开始就明示了芬奇自身是没有求生欲望的,因此,一个属于人类的新家园于他而言并没有任何激励的意义,然而,影片通过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芬奇缺失父亲的童年创伤,加上杰夫的助推,还是让主角们踏上了旅程。这趟旅程以躲避灾害、寻找安全环境为名,为弥补芬奇与父亲错过约定的遗憾而确定目的地,这段旅途,引领着观众进入到了一场关于全人类的人性自省中。
杰夫的人性初显首先表现在好奇心。初生的他是懵懂的、纯粹的、真实的,让观众不自觉地产生怜爱。他像是一个孩子,带着好奇心一点一点地探索着这个残破的世界。由于技术的先进,他在既定的常识和科学领域几乎是全知的,但在人类行为、人情世故、情感连接这些维度他又是无知的,正是这种反差以及他面对这个世界毫无偏见的思想,让整个废墟自他出现后都变得有趣起来。渐渐地,杰夫从芬奇的教导出发,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尽管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犯错,但也正是这种违背了人工智能低错误率的设定反证了杰夫的人性正在缓缓生长。另一方面,他也和人类一样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属于自己的梦境。
如果说好奇心、创造力、思考和梦境反映的是杰夫与客观世界的相处以及他在不断探索对自我的认知,那么其人性的终极表达则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之上,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信任的建立。信任是情感建立的基础,要重建已经在末日坍塌的人性废墟,唯有从信任开始,才能搭起沟通的桥梁。也正是因为杰夫对末日的无知、对情感的无知、对残酷的无知,才能充当起末日后第一个给予芬奇善意和信任的“人”。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芬奇是古德耶尔的救世主,是杰夫的造物主,但杰夫除了延续芬奇守护古德耶尔的使命之外,他同样也是芬奇精神世界的救世主,是辅助芬奇实现自我救赎的重要力量。他们之间从最初的精神克隆和镜像模仿,到最终杰夫成长为独立的主体,完成了影片要为人类重建的人性废墟。通过让人工智能来重建人性的废墟,影片最终也向观众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何以为人?
四、Live a little:废墟中的末日浪漫
就我个人而言,公路片的叙事节奏及冒险情节常常略显乏味,《芬奇》也一样。因此,我不太在意主角们如何解除危机,我也不在意最后杰夫到底能不能独自带着古德耶尔抵达他们的目的地。
《芬奇》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人物,不是主题,不是美学,不是结局,而是影片从一开始就透露出的那一抹末日的浪漫,是风暴迷眼,他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自得其乐;是十万火急,他在慌乱中有条不紊地抄起咖啡和酒;是太阳毒辣,他说“Live a little”,然后用垃圾桶盖在太阳底下炸爆米花;是满眼荒原,他盛装打扮坐在小破伞下肆意享受生活情趣;是月影清梳,在不该出现极光的地方,他们看见了极光。这抹浪漫让我想到博尔赫斯的一句诗:
“黑暗中或许有一把剑,或许有一朵玫瑰。”
芬奇便是在黑暗中看见玫瑰、守护玫瑰的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