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盗汗

盗汗

李某,男,50岁,干部,盗汗1年,于1983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从1982年5月中旬起,每当熟睡后,上半身汗出如洗,醒后汗止,且感冒冷汗刺骨,伴头重乏力,畏寒肢冷,渴不多饮,大便时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此乃湿热交蒸,阻遏阳气,营阴失守,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当归、黄芩、黄柏、熟地各10g,黄芪、生地黄、薏苡仁、茯苓、白术各15g,黄连5g,服15剂而愈。

邹某,男,33岁,干部,间断发热盗汗5年,每逢阴雨天或闷热天即感夜间睡中汗出,醒后方止。入院前半月始,病证再发,且日益加剧。见睡中汗出如浴,浸湿衣褥,每夜常须易衣擦汗数次,伴有胸闷,困倦乏力,口苦,渴不多饮,大便干结,舌鲜红,苔黄浊腻,脉滑数。证属湿热郁蒸,营卫失和,治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当归、黄柏、黄芩、白术、熟地各10g,黄芪、生地、薏苡仁、茯苓各15g,黄连5g,服药5剂,盗汗即止,余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案中之头重胸闷,困倦乏力,渴不多饮,口苦,便干尿黄,脉濡滑数,乃湿热常见之证,但辨湿热的关键在于舌诊。《湿热经纬》谓“热兼湿者必有浊苔”,为其辨证依据。二案均舌红,苔黄浊腻,当属湿热证,为热重于湿。由于湿热交蒸,一则卫阳被阻,加之夜间阴盛,入睡后卫气行于里,肌表更失固护而汗出;二则阴津受湿热蒸腾而迫溢于外,故乃成湿热盗汗也。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自汗门》,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之功,素治阴虚火旺盗汗之剂,为何用来治疗湿热盗汗?主要是因为药证契合。湿热盗汗,以清热化湿为主治之,然本案汗出已久,阴血耗损,且属热重于湿,湿热日久不解,亦可化燥伤阴,若独施清热化湿,苦寒燥湿之品则更伤阴血,使盗汗倍增;而单滋阴血,则阴药滋腻,反助其湿。此时宜当清热化湿与滋阴养血并进。而方中之黄芩、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降火;当归、地黄既能滋阴养血,又可防止芩、连、柏苦寒伤阴之弊;生黄芪益气止汗,以固卫气。综观全方,清、燥、补三法具备,切中病证,再加白术、薏苡仁、茯苓健脾祛湿,以防阴药滋腻恋湿。诸药相伍,湿热得除,阴血得补,中气得旺,卫气得充,其汗自收矣。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