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中秋将至,就来唠唠中秋。我们现代人如今都过的中秋节,其实已经延续数千年了。在早前,也就是封建迷信传说较多的时候,那时候的月亮被认为是邪恶的星星,于是为了消灾祈福就产生了祭拜月亮的传统——后来这个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

关于中秋,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礼记》之中即:“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又被称之为仲秋,而这一天的月亮一般特别的圆满,因此又被称之为团圆节。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虽说它是在北宋才被完完全全的盛行,被所有人承认是为普天同庆的官方节日,但其实它作为一个值得庆祝节日早在唐朝就应该是有了,虽说在当时地位不可与中元节相提并论,但是规模依旧还算是有,上到皇帝,下到文人其实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比如清代《渊鉴类函》引《唐太宗记》有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盛露囊。”从这可以看,唐太宗时就过中秋了;又比如当时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杜甫等人都有诗作庆祝中秋,刘禹锡有《八月十五夜观月》,而杜甫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据粗略统计,以中秋为主题的诗在当时足足有上百首。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皇帝是当时大唐至高无上的存在,而诗人是当时社会的主心风骨,他们往往是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所以可以证明在当时,也就是在唐代,中秋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即便它可能远远是没有宋代那么世俗化。因此,本文就来详细说说唐代的中秋节。

一、以赏月为载体的文化活动

在唐朝时期,文化空前繁荣,唐代的中秋节自然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而他们的文化活动一般是以月亮为载体,寄托情感,所以赏月这个活动是当时必不可少的。

其实总的来说,唐代的赏月要比其之后朝代的赏月要更为纯粹一些。为何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唐代赏月是文人们单纯的欣赏月的自然美,然后有感而发,吟诗作对,相互讨论文学。而宋开始的赏月由于世俗化的影响,就很容易参杂一些其他情感,比如普通人赏月随便看看的因素多些,又比如商人赏月可能是打着商业目的,出于商业化考虑。总之,单论赏月还是唐代来的更为纯粹一些。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而且唐代的赏月,不像我们如今随便在家里摆个香案,坐在家门口或者天台上就开始赏,它特别有“仪式感”。我为何说其有“仪式感”呢?这是因为它赏月的地方相当讲究,是要仔细找的,找一个能够最为贴近自然,贴近月亮的地方(这里的贴近月亮,不单是实际贴近,还包括心理上更好感受月亮的存在)。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为找地方赏月,一度打算大规模修建望月台,只不过不久爆发安史之乱就搁置了。

有人或许会说,李隆基是皇帝,他的生活一贯讲究奢靡一些,大规模修个望月台也属正常情况,这个例子不能当作当时讲究的完美论证。那好,我们来看看其他,拿当时的晚唐文人许浑来说,他写了一首诗叫做《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从诗名中不难看出赏月是在寺庙中。为何寺庙呢?毫无疑问,寺庙安静,贴近自然,对文人来说更有那种想要的静谧之感。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不过寺庙虽好,但很多寺庙并不是当时最佳的赏月之地。在当时要论最佳,当属杭州灵隐寺,因为它不仅本身就是寺庙,还有具有不小名气这个天然优势——虽然它是在宋发光发热,但其实在唐之前的五代时期吴越王重修之后,就已经有不错名头了。

而除了这两个因素,在灵隐寺中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桂树多,桂树与月亮一样也是中秋的一个特色,都是有典故的,而文人遇到有象征性质的桂树,往往也是能激发出内心那股最为纯粹的创作欲的。初唐诗人宋之问,晚唐诗人白居易,都曾于灵隐寺赏月写诗。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二、以吃食游玩为依托的娱乐活动

虽然在唐代文人对于中秋,多寄托在赏月之上,甚至有的赏月到了痴迷阶段。但中秋有一天之长,而月亮只会存在于晚上,赏月也不可能一直在赏,所以该赏月的时候会好好赏,其他时候会辅助于一些其他的娱乐活动。

首先自然是吃食。中秋节处于秋季时分,是属一个瓜果丰收的季节,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唐代,丰收代表着一年辛苦劳作获得成功,在这个季节能够令人们最为真切的感受到收获喜悦,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人们的心情却是火热的。

是丰收之际,人们又心情火热,毫无疑问这让他们的庆祝中秋会更加的有激情,也就会摆弄很多的吃食,当时的吃食有很多,不过主要以玩月羹为主,这些多以桂圆、莲子所制成。辅助一些桂花糕,桂花酒。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而在现代出土的一副唐代壁画上,我们还能够看到唐朝人除了喜欢吃胡饼之外,还有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甜品之类的饼食。因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饼食相当的流行,中秋节吃饼食自然也是会有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虽然也会有食饼食的习惯,但在唐代并没有月饼这个称呼,这个称呼在宋才开始有,然后普及流行。在有唐一代,我们可以说其有月饼之实,但无月饼之名。

接着再来说游玩,在当时游玩最为出名的活动之一要属就是玩花灯,虽然由于世俗化程度不如宋代,因此唐代在花灯的数量、种类、规模都无法与宋相提并论。但即便如此,花灯依旧有不少,比如棱角灯、礼花灯等等,依旧是十分的绚丽夺目。

而除了花灯,还有就是在南方的观潮了。当时到了中秋节,大批人会去参与观潮,在那个时候观潮最多的地方当属浙江一带的钱塘江,毕竟是在那能看见最为有特色的潮水,因此在中秋时日很多人不远万里前往观潮。白居易也曾在中秋节时日,前往过钱塘江观潮,并写下了名诗《潮》。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中秋最为惬意的要属一些沿海地区比如浙江等地的人们,因为他们可以近距离无压力的观潮,在中秋他们往往一边提着花灯吃中秋月食,一边观潮。

唐代中秋怎么过?以参与文娱活动为主,赏月、吃食与游玩一个不少

总结

说了这么多唐代的中秋,我们再回归现实,再啰嗦啰嗦如今现代化的中秋节。其实相比于古人对于中秋节的重视,现在的我们显然是比不上的。拿唐代中秋节来说,它仅仅是兴起不久,并没有像宋乃至之后那样达到鼎盛,但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其中浓郁的节日气味。

中秋节随着历史的变迁,慢慢的在后来是带有团圆意味的。也就是在如今来说,团圆即中秋,家人能够团聚才是一个真正的中秋节,但即便是如此简单,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其实我们仔细想下,在如今,在不远的后几天,选择在中秋节这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中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喝茶聊聊天,对自己,对家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再啰嗦最后一句,对于有些老人来说,中秋节或许已经是过一个少一个了。

参考文献:《礼记》、《渊鉴类函》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