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阳和汤”之研究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阳和汤”之研究

干祖望 来历

打开了谢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内谓阳和汤发明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实则未然。可能它的错误,基于参考邵子雨之外科辑要而来,因外科辑要曾谓:“……王洪绪立此方……”。

本方最初见于陈实功之外科正宗,之后,御纂之医宗金鉴,王洪绪之外科证治全生集、邹五峰之外科真诠等亦有刊载。

考外科正宗撰于明末,在外科正宗以前,确似没有见到“阳和汤”一名。但欲知一张具有高超疗效的成方,都是从千锤百炼而来,决不是偶然的,阳和汤当然也不例外,自有它的前身或雏型,陈实功不过做了总结了历代广大医工从临床上积累经验的成绩的工作。因为该型剂方的治疗对象为纠正了不“和”的“阴”证而使转成“阳”证,寄寓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时在中春,阳和方起”之意而命名“阳和”。

我们再研究一下在外科正宗之前,施用于“阴症”的类乎阳和汤的方剂有多少?据笔者所看见过的有以下几方:

地髓煎千金方,由生地黄、鹿角胶、生姜、酒研苏子四药,及蜜、酒煮成,主治剧度的衰弱。

黑芥丸普济方,由黑芥子、白芥子、桂心、胡椒等六药组织而成,糊丸梧子大,用姜汤送服,主治冷痰痞满。

托里温经汤证治准绳方,由麻黄、白芷、甘草、当归等十药组织而成,主治寒伏皮毛,遏经络。

和气散证治准绳方,由肉桂、乾姜、高良姜、苍术、甘草等七药组织而成,主治癰疽溃后,气虚滑泄,四肢逆冷。

以上几方的主药,差不多都是阳和汤中的组成药,故阳和汤的发明,正是接受了它的启发,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总结。

内容

外科正宗:“熟地一两,白芥子(炒研)二钱,鹿角胶三钱,肉桂一钱,姜炭五分,麻黄五分,生甘草一钱。

如乳岩加土贝五钱”

计七药,用水加酒一盃同煎。

外科证治全生集,相同,只肉桂下注:“去毛研粉”。

外科辑要,相同,只肉桂下注:“桂枝更妙”,并说明,服后更饮酒一盃,以助药力。

外科真诠,计药六味,较上方少甘草。

适应症

外科证治全生集:“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外科真诠:“阴毒血虚者用之”。

外科辑要:“治阴毒白疽,平塌色黯,不肿不痛者,及脱疽、流注、鹤膝、横痃、骨槽、乳岩、瘰疬、失荣、石疽,一切阴症,兼治寒凝疼痛。红肿阳症勿服”。

马培之:“乳岩万不可用,阴疽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

中国医学大辞典:“疗阴疽白陷”。

根据以上几家的叙述,它的应用范围,已钩划得十分明白,是各型“阴证”的疮疡。结合现在临床上所遇到的病名病候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种:

Ⅰ慢性颈淋巴腺炎——包括淋巴结核——

(瘰疬、失荣)

Ⅱ慢性腹股沟淋巴腺炎(横痃)

Ⅲ慢性化脓性骨髓炎Ⅳ慢性化脓性骨膜炎(贴骨疽、附骨、流注)

V慢性颚骨骨疽或慢性根尖脓炎(骨槽)

Ⅵ慢性关节炎即肥大性关节炎(鹤膝、鹤膝风、鹤膝疽)

Ⅶ慢性萎缩性关节炎即类风湿性关节炎(寒凝疼痛)

Ⅷ乳房良性肿瘤或乳房恶性肿瘤 (乳岩)

Ⅸ乾性坏疽包括老年性坏疽(脱疽)

X不属于以上几型的慢性冷脓疡(阴疽、阴毒、石疽)

总之,我们固然对治疗对象的选择,务求严格。但是比这个原则更重要的关键,是掌握一个阴证的“阴”字。否则,可能使你获得一个失望。

中医之所谓“阴”,是指“慢性的”“虚弱的”“衰落的”“静止的”“……”,总之是“亢进”的另一面。外科疾患的阴证,一般性是如此:

局部的:

皮肤表面:无烧灼感,苍白,没有潮红,有时发绀。(坏疽例外)

肿胀:弥漫的,不高凸的,不规则的,但也有少数病患是限局的。

硬度:或顽坚如石,或软如絮(坏疽例外)。

自觉症状:不甚疼痛,或全不疼痛,或麻木,或痠楚。

全身的:

体温:一般的降低。

脉搏:细,迟,乏力。

血压:一般降低,有时也有例外。

心音:大多减弱,或其他异常。

营养:不良。

皮肤:苍白,松弛。

情绪:淡漠,忧郁。

食欲:不振。

大便:不正常,或便秘,或泄泻。

小便:肉眼所见,清白。

总之,治疗对象选择严格,加以“阴”证辨别不悮,所要求的效果,一定是像马培之对该方评价的:“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了。

不过,外科辑要谓可治乳岩,而马培之则谓乳岩万不可用,好似起了矛盾,其实外科辑要所谓乳岩,是良性肿瘤,而马培之所遇到的,一定是恶性肿瘤,更其是后期的恶性肿瘤,毋怪乎阳和汤的“万不可用”了。

古人的评价及其药理作用之推测

许辛木谓:“诸疽白陷,乃气血虚寒滞凝所致,阳和一转,则凝结之毒,自能化解。血虚不能化毒者,尤宜温补化脓,脓虽已溃,毒气未尽,通其腠理之功,仍不可缓。盖补而不温,则血凝气滞,孰作酝酿之具,犹之造酒不煖,何以成浆,造饭无火,何以得熟。温补而不开腠理,则寒凝之毒,何以觅路行消。且毒甚反受其助,犹车粟以助盗粮矣。……此方用熟地姜桂鹿角,以为温补之品,用麻黄以开腠理,用白芥子以消皮里膜外之痰”。

邵子雨谓:“此方真能从至阴之处,透至阳分,转重为轻,允称良剂。……方内麻桂,得熟地则不散,熟地得麻桂则不腻,白芥子者,驱经络中之寒痰,即向道之意耳”。

马培之谓:“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用熟地姜桂鹿角,以为温补之品。用麻黄以开腠理。用白芥子以消皮里膜外之痰。且熟地得麻黄,则补血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用治诸疽白陷,如日光一照,使寒沍悉解,故有阳和之名”。

总之,此方创于明末,其历史当远不及麻黄承气等汤的悠久,故古人对它的评论,并不多见。不过虽不多见而以以上几家之议,确已看出对该方的估价很高了。

至于它的药理作用,可能是熟地黄具有强心补血作用,鹿角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增进心脏功能,消除心肌疲乏和衰弱。都足以纠正衰弱,促进体力的恢复而对病毒抵抗力的增加。麻黄除了众所周知的发汗外,因能使心脏搏动加快,血液被迫而转输于外,致分布于皮下的毛细血管扩大,再加上了乾姜的引起血管运动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来加强毛细血管的扩张,这样则使瘀滞于失了正常的组织间的毒素,得能有疎导的机会而排泄。白芥子能吸收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正符合了古人所谓“去皮里膜外之痰”,故有高度的退肿作用。肉桂能解除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循环障碍,所以对“寒伏皮毛,鬱遏经络”的“阴疽”,宜有其独到之处了。甘草虽无突出的作用,但其缓解组织的功能,不可抹煞。致于麻桂与熟地黄的颉颃作用,缘乏参考,不敢忆测妄谈,有盼于中医界科技界的先进作进一步的阐明。

病例四则

第一例:患者,胡朱××,女性,43岁,已婚,主妇,住松江龙兴桥,于1953年12月26日来本诊所门诊治疗。

〔病历摘要〕一星期前起,右肩胛酸痛,肿胀,不能转侧,寒热,食欲不振。以往身体很康健,无一切慢性病,去年曾患一度“风湿性关节 痛”?不治而痊。

〔检查〕体温38.2℃,脉搏106次,发育良好,营养良,面部表情苦闷。局部检查。右肩漫肿,范围发展,前至胸骨旁线,后超过肩胛骨线,下至第五肋间,锁骨上大窝外侧,锁骨下窝外侧及棘上窝,俱消失,皮肤轻度潮红,局部温度微高,硬度中等。右臂不能运动。在前腋窝线外侧第三肋间,有隐约的波动感觉。

〔印象〕化脓性肩胛关节炎,(流注)。

〔治疗经过〕

十二月二十六日外用,依克度软膏涂布。内服,给予每日4公分量之磺胺噻唑及等量之重炭酸钠,注射每日30万单位之青黴素。

十二月二十八日无变化,惟波动显著而区域扩大,处理如前。

一月四日肿势依然。波动区域处切开,放出脓液约200毫升,其他处理如前。

一月九日流脓已少,但颇清稀质薄,肿势依然。病家要求改用中药治疗。外用,创口插药线,用九一丹,贴小膏药,肿处贴砂膏。内服中药汤剂,内容为土贝、功劳叶、西赤芍、桑枝、白芥子、佛手、丝瓜络等。

一月十四日服中药五剂。创口处肿势已退,脓洩亦少。肿处不增不退,无焮灼,痛减而痠增,体温正常,精神倦怠,食欲更不振。外用,创口除去药线,用丹盆散,贴膏药。肿处改贴阳和解凝膏。内服汤药,内容为独活、秦、佛手、当归、白芍、白芥子、土贝、功劳叶、宣木瓜、威灵仙、丝瓜络等,嘱服三剂。

一月十六日服二剂,症状毫无进步。体温36.5℃,脉搏68次,细软乏力,精神惫怠。创口无愈合现象,肿势依然不退,反形坚硬,痠楚甚至不能安眠。外用,如前处理。内服汤药,改投阳和汤,原方加佛手,肉桂研末,饭丸另吞,鹿角胶用蛤粉同炒使松。

一月十九日连服三剂,经过良好。处理如前。

一月二十二日连服又三剂,症状大有进步,创口呈愈合徵象,肿退,坚柔,痠痛俱减。照原方,除佛手,加当归。

一月二十七日创口迫近愈合阶段,肿势所存无几,硬度柔软,右臂已能运动,疼痛消失,轻度痠楚,饮食正常。外用药如前。内服阳和汤原方,嘱间日进服三剂。

二月一日创口已愈合,痛俱消失,尚有轻微肿势残留,肩胛关节运动如意。内服八珍汤,嘱间日服五剂后覆诊。

二月十五日最后一次门诊,痊愈。

第二例:患者蒋文云,男性,17岁,学生,未婚,住松江花园村,于1954年4月17日来本诊所门诊治疗。

〔病历摘要〕在半月前,跌了一跤,右腿跌痛,于是晚上痠痛,起初还好,现在一天一天的肿大,很不舒服,步履不便,食欲锐减。

〔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发育中等,营养尚佳。局部检查,右大腿漫肿,石硬,色白,有压痛,无焮灼。

〔印象〕骨膜炎?——阴疽、贴骨疽——。

〔治疗经过〕

四月十七日外敷三福消肿膏。内服阳和汤,除乾薑肉桂,加土贝、川独活、秦艽、桑寄生、功劳叶、炮山甲。

四月二十日连服三剂,肿微退,硬微柔,处理如前。

四月二十三日连服又三剂,肿退四分之三,步履方便,饮食正常,睡眠舒适。处方用阳和汤,除肉桂,加当归、白芍、丝瓜络,嘱再服三剂覆诊。后未来覆诊,势必痊愈。

第三例:患者,徐××,女性,45岁,已婚,家庭妇女,松江白漾滩。于1954年10月20日来本诊所门诊治疗。

〔病历摘要〕十多天来,食欲减退,精神倦乏,无寒热,左颊肿胀痛。以往身体不太健康,无一切慢性传染病。

〔检查〕体温37.2℃,脉搏92次,左颊漫肿,色白,无灼热,硬度中等,下颌关节运动障碍,不能咀嚼。

〔印象〕①慢性颚骨骨疽?②慢性根尖脓炎?(骨槽)。

〔治疗经过〕

十月二十日外用依克度软膏涂布。内服中药汤剂,内容桑叶、牛蒡、荆芥、杏仁、象贝、归尾、赤芍、苏子、薄荷、佛手。

十月二十二日连服二剂,无效,肿胀有增无减,硬度增坚,口腔呈锁闭现象,体温脉搏如前。外用改贴硇砂膏加麝桂,内服阳和汤,加桑叶。

十月二十六日连服三剂,肿退三分之一,坚硬柔软,恢复原来第一次门诊时状态,已能勉强作咀嚼运动,言语方便。原方照服。

十月二十九日又服三剂,肿势退三分之二, 饮食言语与平常相差无几。内服用阳和汤原方,嘱再间日进服。

十一月四日隔日进服阳和汤,计又三剂,痊愈。

第四例:患者,马关泉,男性,54岁,已婚,农民,松江城西区姚库滨,于1954年12月14日来本诊所门诊治疗。

〔病历摘要〕三十多天前,在右腹股沟起一疙瘩,像莲子大,可移动,不痛不热,惟同侧股关节酸痛,日间轻夜间重,步履如常,不以为苦,故未予治疗。不料一个月来,一天大一天,步履维艰,食欲减退,精神倦怠。以往身体一向尚健康,无一切慢性传染病,无旅行或居住于外地的历史。

〔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发育中等,营养差,脸色苍白,两手在按脉时有轻度震颤。局部检查,在右腹股沟有硬肿一块,长七厘米,阔五厘米,不能移动,坚硬如石卵,有压痛,表皮毫无焮灼潮红。

〔印象〕慢性腹股沟淋巴腺炎,(石疽)。

〔治疗经过〕

十二月十四日外用,贴阳和解凝膏,加麝桂。内服汤药,内容台乌药、当归、大川芎、佛手、土贝、白芥子,另人参再造丸,每天一粒吞服。

十二月十七日连服汤剂三剂,人参再造丸三粒,无效,精神更形惫怠,体温36℃,脉搏70次。改用阳和汤原方,加土贝、佛手、鹿角膠同蛤粉炒成珠状,肉桂研末吞服。

十二月二十二日连服五剂,大有进步,肿块缩小,中央柔輭,呈波动,嘱原方再服。

十二月二十五日又服三剂,肿块残存原有的四分之一,波动处切开,嘱原方间日进服。

十二月三十一日又间日服三剂,步履如常,精神饱满,饮食正常,肿块消失,创口脓腔缩小,脓液分泌亦少,外用丹盆散,贴膏药,内服药停止。

一月五日创口将近愈合。估计即可痊愈。

结语

此方为中医外科内服药中最具准确疗效之汤剂,在过去有它的价值,到现在还是有价值,还没有因抗生素等新药出现而逊色。盖如仙方活命饮之用于一般癰疽,普济消毒饮之用于丹毒,七星劔汤之用于疔疮,犀角地黄汤之用于败血症,虽同样的具有特效,但俱有磺胺制剂及抗生素可以代替。而阳和汤则到今天止,还没有一种新的药物,足以颉颃,遑论代替了。

此方虽初刊于外科正宗,但陈实功喜于清凉,擅于“切开”“腐蚀”的局部治疗,故对此方,未能重用。至王洪绪而重用发挥,尽量的发掘它潜在的优点。可惜外科证治全生集的流传,没有外科正宗的广泛,这也是使此方招到了多少的“不遇”。

“水能载舟,更能覆舟”,阳和汤未尝不如是,用之得当,可应手而愈,否则,祸即随之。笔者的使用它,一贯抱着“与其错投,宁毋使用”的主张。

本文引用参考书: 李梴医学入门王肯堂证治准绳李时珍本草纲目陈实功外科正宗张介宾景岳全书钱保斗等医宗金鉴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邹五峰外科真诠邵子雨外科辑要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朱颜中药的药理与应用张昌绍现代的中药研究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于达望国药提要朱中德科学的民间药草陈朝政简明口腔外科学张光炎口腔外科学吉井丑三郎近世耳鼻咽喉科学汤本求真皇汉医学茂木藏之助外科学

(本文发表在1955年9期第28页上)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