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太平天国的历史上,除洪秀全外,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即冯云山和杨秀清,毫不夸张的说,太平天国能做大,此二人功不可没。

而在这二人中,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能站稳脚跟的最大功臣。

当初,洪秀全跑到广西传教,冯云山随行,但由于受不了这里艰苦的环境,加上当时传教过程极为困难,因此,洪秀全打起了退堂鼓。

最终,他返回广州,而冯云山则留了下来。

让人没想到的是,留在广西的冯云山,居然开创了局面,他先是几经周转,来到一个叫做“紫荆山”的山区,在这里,他利用自身的学识,结合宗教理论,拉起了一大批的信众队伍。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这支信众队伍的主要成员,就是当地的烧炭工。

队伍成规模之后,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而最初加入拜上帝会的那群烧炭工们,就是日后太平天国的主要骨干。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太平天国早期能站稳脚跟,还是得益于冯云山的功劳,没有他,洪秀全依然还在四处艰难传教。

只不过,冯云山这个人功利性不强,在他拉起信众队伍同时,依旧尊洪秀全为“精神领袖”。

比如他告诉信众,自己是奉“洪先生”之命,前来紫荆山传教的,这么一来,广大信众,就对于冯云山口中的“洪先生”无比敬仰,同时也无比期待他的到来。

所以,在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洪秀全再次抵达广西紫荆山后,顺利的就成为拜上帝会的最高领袖。

从这一点来讲,冯云山对于太平天国是具有极大贡献的,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建立太平天国政教系统的操盘手,没有他的话,基本上也就没有太平天国了。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而在同时期,作为太平天国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杨秀清却不起眼的多。

正如前文所说,杨秀清便是广西紫荆山中的烧炭工之一,而他的早年经历,说起来那可是相当凄惨。

杨秀清出生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其祖上原是广东人,后在杨秀清曾祖父那一代,由于生计所迫,一路辗转,就来到了广西。

到了广西之后,杨秀清曾祖父同样是生计无着,最后不得不在大山里开荒种山,砍柴烧炭,虽说辛苦,但好歹让生活安定下来。

到了杨秀清这一代,其家族人口也逐渐增多,但杨秀清却十分命苦,五岁丧父,九岁丧母,最后还是其伯父将其收养,这才让他勉强活了下来。

由于家境贫困,杨秀清小时候压根就没读过书,斗大的字更是不认识一个。

并且,长大后的杨秀清,最开始也是“继承祖业”,即靠着烧炭来养家糊口,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造成他身材矮小,甚至还有一只眼睛有问题。

但也正是这种环境,极大的磨砺了杨秀清的性格。

到了冯云山在紫荆山地区传教之际,杨秀清不出意外的也加入了拜上帝会,同时与他加入的,还有后来的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

但最开始,杨秀清和萧朝贵,与大部分的普通教众一样,都只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小角色,而真正让杨秀清崛起的,是拜上帝会遭遇的一次巨大危机之际。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也就是洪秀全从广东返回广西的那一年,当时的拜上帝会在冯云山的领导下,信众已经达到两千余人。

对此,洪秀全极为高兴,而为了扩大影响,同时也为下一步工作做铺垫,经洪秀全与冯云山商议,最终决定,“搞”一把大的。

具体操作,就是拿当地香火最旺的甘王庙开刀,将其捣毁后,又历数其罪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要当地民众加入拜上帝会,以此来反抗清朝的统治。

对于拜上帝会成员的举动,当时的官府以及地主阶级,吓得够呛。

因此,为了防止事情闹大,当地的地主便组织团练,对洪秀全以及冯云山进行缉捕,由于力量上的悬殊,最终,洪秀全、冯云山以及部分拜上帝会的首脑被抓。

被抓之后,在信徒的贿赂当地官员之下,洪秀全得以最先脱身,脱身之后,他就当即“跑路”,返回广州,而冯云山则被下了监狱,并被冠以“结盟聚众、不服律法”等罪。

而按照当时的律法,此等罪名,基本上就跟谋反差不多,一般情况下,都是要被处死的。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初具规模的拜上帝会,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随时都有被瓦解的危机。

关键时刻,目不识丁的杨秀清站了出来。

他结合当地盛行的降童巫术,同时结合拜上帝会教义中的“天父”形象,在关键时刻,当着众信徒,上演了一番“天父下凡”的场景。

据说,当时杨秀清先是在众人面前,毫无征兆的跌在地上,同时“陷入”昏迷状态,之后过了大约一刻钟之后“苏醒”,并以一种十分庄严肃穆的表情和语气,对众人表示,自己是“天父下凡”,借助杨秀清的身体,来宣传“圣旨”。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一套把戏,只不过是糊弄人的,但在当时,却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毕竟当时的教众,普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贫民,他们原本就已经被洪秀全和冯云山的那一条理论给糊弄的一愣一愣的,如今再有个所谓的“天父下凡”,自然就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所以,杨秀清的这一套把戏,看似拙劣,但却在当时,起到了稳定人心的效果,避免了拜上帝会瓦解的风险。

而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一点,就是杨秀清这个人不简单。

为啥呢?当时与杨秀清一同加入拜上帝会的人不在少数,且比他有文化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他的堂姐夫曾玉珍,就是当地的一个富户,自然就接受过一定的教育。

但这么多人中,只有杨秀清想到了“天父下凡”的办法,不得不说,他这么做,不仅仅是胆子大,更是将教义融会贯通,且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行动。

而这些,是没有人教过他的,因此只能说明,杨秀清此人,天生就有一定的能力。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通过这一套“天父下凡”的把戏后,拜上帝会成员的人心迅速被稳定下来,之后,杨秀清又号召大家,拿出一定的积蓄,凑成一笔不算小的数目,用这些钱,最终将大牢之中的冯云山给救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萧朝贵也仿照杨秀清,来了一个“天兄下凡”,让自己也跻身于“天父大家庭”之中。

等到冯云山被营救成功后,得到消息的洪秀全,也从广州赶了回来,经过他和冯云山的商议,认为杨秀清、萧朝贵的办法可行,同时也认可他们的功劳,最终,公开宣布,承认了杨秀清、萧朝贵这二人可以代言“天父”以及“天兄”的权力。

至此,杨秀清摇身一变,从一个普通的烧炭工,成为太平天国的核心成员之一。

而在此之后,一直到杨秀清被韦昌辉诛杀前,他对于太平天国的建立、发展乃至壮大,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如在金田起义之前,是杨秀清一改保守政策,开始主动与清军决战,尤其是在金田起义前夕的“迎主之战”中,杨秀清运筹帷幄、布置停当,其才能更是令人赞不绝口。

当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平南县花洲村秘密商议起义,结果被得知消息的清军团团围住,关键时刻,杨秀清派出两路共计三千人的队伍,前去营救洪秀全。

在杨秀清的安排下,这两路人马,一路做佯退,吸引清军,另一路则绕道清军背后,最终,两路人马合击,将清军彻底击败。

正是这次胜利,才得以让洪秀全安全抵达金田村,随后发动了金田起义。

而在金田起义之后,杨秀清的能力更是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比如在太平天国成立早期,由于成员多为农民,因此队伍纪律涣散,严重影响战斗力。

正是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的办法,向广大教众宣扬说教,并传达必胜信念,这才得以将教众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

同时,当时由于参加天国的人成分不一,也出现了不少叛徒,比如当时担任太平天国“军帅”一职的周锡能,他就在当时暗中投靠了清军,并秘密潜会金田,准备做清军内应,伺机拿下天国的首脑人物。

关键时刻,还是杨秀清识破了周锡能的把戏,借用“天父下凡”,点出了周锡能是叛徒,最终将其处死,此举,为太平天国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

上述还只是杨秀清体现能力的一小部分事迹,而在之后太平军参与的多场战役中,更是证明了一点,杨秀清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同样出类拔萃。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比如,在太平军拿下广西永安,并在这里进行“永安建制”后,清廷意识到,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因此就加大了对永安的围剿。

关键时刻,杨秀清临危不惧,最终成功的带着太平军突出重围。

但在突出重围之后,太平军一直在广西横冲直撞,还因遭到围剿,不得不转战湖南,而在这种情况下,杨秀清就意识到,必须找一个落脚点,才能发展壮大。

而他最终选择的落脚点,正是金陵南京。

之所以选择这里,用杨秀清的话来说就是,“专意金陵、据为根本”,金陵作为江南的中心,只要拿到了手,对于当时的太平军来说,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乃至政治方面,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也正是在杨秀清的一再坚持下,最终,太平军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攻克金陵,并定都于此,改名为“天京”。

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更是将他的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清军为夺回南京,分别组建了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囤集兵力极为可观,而在杨秀清的主持下,严阵以待的清军,被接连击败,江南、江北大营也被太平军攻破,天京也至此转危为安。

上述便是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以及战略能力,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杨秀清绝对不是一个泛泛之徒。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太平天国五王之中,能和他比肩的,也就早逝的冯云山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烧炭工出身,且大字不识一个的杨秀清,是如何炼成这般颇具战略和军事能力的呢?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一是天赋,而是善于总结经验。

天赋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历史上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比如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当初在没有发迹之前,不也是混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地步吗?

但是他在加入刘邦团队之后,就迅速展现出了惊天的军事天赋,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不世功勋。

同样,从杨秀清的身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感觉。

如果不是天赋的话,一个没见过大世面,且没有文化的烧炭工,是不可能在当初洪秀全离开、冯云山被抓的情况下,及时用“天父下凡”这个戏码,来稳定住局势,并借此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之一的。

单凭这一点,就说明了他极具天分。

而善于总结经验,意思就是说,杨秀清能从每一次的战斗中,吸取教训,同时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加以改进和改良,然后得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继而取得胜利。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太平军攻克南京之后,杨秀清所派发给太平军的一份小册子。

这份小册子,名为《行军总要》,是杨秀清召集主要参战人员,对曾经参与过的战役进行经验总结,对失败和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汇编而成的一份颇有意义的军事手册。

在手册中,不仅有对部队军纪的要求,同时对于行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等细节问题,均有不同的标准。

比如行军扎营、警戒巡逻、指挥集合、点名查夜等,在《行军总要》之中,皆有详细的标准和规定,此外,还制定了九种行军号令等。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更重要的是,这份手册里,对于面对各种战场上情况,比如迎敌、撤退、包围等,同样也标注出了相应办法。

而这些,都是杨秀清经验之谈。

通过这份册子,我们就能看出,杨秀清虽说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这个善于总结经验,其经验均来自实战中的特点,是他军事才能逐步提升的关键。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除此之外,杨秀清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格局非其一般人能比,比如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曾因自己屡试不第,因此就仇视一切儒家经典,甚至还下令,销毁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学说。

对于这一点,杨秀清则认为并不妥。

在他看来,百家学说中,不乏有忠君爱国之谈,不加分辨就肆意销毁,难免有些狭隘,同时,如果以这种态度立世,无疑是将一些有心投身天国的知识分子拒之门外,这对于天国的发展,没啥好处。

所以,在他的坚持下,洪秀全的要销毁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学说的想法被阻止,而是改为有目的性的销毁。

所以,要说杨秀清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乃至格局都是怎么来的?很简单,那就是一部分属于天赋,而更多的则是后天的善于总结经验,最终淬炼而成。

靠着这个本事,以及立下的功勋,杨秀清的地位越来越高,最终成为基本上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的“天国之主”。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而对于杨秀清的“功高盖主”,其实最开始,洪秀全并未感到担心。

甚至他还对手下说,“东王(指杨秀清)是上帝爱子,与朕一母所生”,这就意味着,洪秀全已经承认了杨秀清在天国的实际领导地位。

之所以会如此,实际上洪秀全也是乐意如此,他对于行军打仗等事情确实一窍不通,而有了杨秀清,自己个落了个逍遥自在。

所以,就由着杨秀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但是,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当时的洪秀全,就像是杨秀清前进路上的一个绊脚石,而不甘于屈居人下的杨秀清,自然就对洪秀全百般看不顺眼。

于是,他开始假借“天父”名义,多番羞辱洪秀全。

比如,他曾以天父的口吻,斥责洪秀全不思进取,还曾利用这个办法,当着众人的面,狠狠的责打了洪秀全一番。

一次两次,洪秀全忍了也就忍了,但次数一多,洪秀全也忍不下去了。

毕竟他十分清楚,所谓的“天父下凡”,背地里只不过是他们糊弄人的把戏而已,因此,这分明就是杨秀清故意在整治自己。

所以,随着杨秀清对洪秀全一次又一次的羞辱,就导致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并且,在借机惩治洪秀全的同时,杨秀清为加强自己在天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以及燕王秦日纲,同样也进行了惩戒。

而这就无疑让杨秀清把所有人推到了自己对立面。

终于,忍无可忍的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以及秦日纲,返回天京除掉杨秀清,而密诏下达后,韦昌辉、秦日纲急不可待的返回,石达开则磨磨蹭蹭。

最终,杨秀清被诛杀,而造成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也拉开了帷幕。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他的军事才能是怎么来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在杨秀清主政的那段时间里,太平天国总体是呈现往上走的趋势的,不管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整体的一个氛围,都算相当不错的。

但随着杨秀清被杀,太平天国就逐渐开始走了下坡路,除了与当时的形势有关之外,更多的就是,太平天国少了一个关键性的灵魂人物。

没有了这个人物,剩余的石达开也好,还是李秀成、陈玉成等人也罢,顶多就只能算是一个将才。

而将才,打仗或许在行,但真到了策略、方向层面上,那就差远了。

所以,最终太平天国走向末路,并直至灭亡,也是必然的结果,假如杨秀清没有被杀,而是一直活到了最后,清朝灭亡的时间,说不定还会早上几年。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