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歌》浅释原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玉堂注 刘鑫整理
《玉龙歌》乃战国时期扁鹊所著,为明代杨氏转载于《针灸大成》。此文用歌赋形式写成,便于后人记忆,精简疏针,效专力宏,却包涵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络 郗俞募,奇经八脉,根结标本等内容。余从事针灸专业60余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不辞简陋,撰写成文。望同道批评指正。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释:曲池行六阴,为大肠经合穴,与阳经交接,调节阴阳,人中乃督脉穴位,为任脉与督脉的中点,调节任督两脉;少阳主肾,肾藏精、生髓、主骨,取髓会绝骨,风池为胆经穴位,同贯多歧,与肝相为表里,肝肾同源,与绝骨上下呼应。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释:顶门禁针;百会为三阳五会,督脉、足厥阴肝经、手足三阳经交会之处,贯通心脑肾。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即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释:上星穴位于两眉之间,入发际一寸。督脉为诸阳之会。鼻流清涕为受寒所致,阴邪伤阳,可配合合谷使用。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释:急惊风多因高热、惊吓等引起,颈项强直、抽搐等表现为主,慢惊风多因脑炎等引起,也可由急惊风转变,多以抽搐发作为主。现代医学多配合镇静药物。心与脑通,心主神明,督脉入脑交巅,与脑相通。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释:承浆与风府前后对应,承浆为任脉穴位,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汇;风府为督脉穴位,须浅刺,莫深刺。
偏正头风通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释:偏正头风为少阳病候,针灸效佳。丝竹空三焦经,沿皮平刺向率谷,依据疼痛部位,在于足少阳胆经。取同侧穴位,头病足取,可取足临泣配合。今以血管舒缩障碍性头痛居多。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释:
口眼㖞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释:今鼓腮试验可见面神经麻痹症状,以春季及秋末多见,以肝主筋故也,故以风邪外中为称,风善行数变,发病迅速,外感风邪,非痰火内发中风所致。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克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释:迎香为手足阳明交汇之处,阳交于阳。合谷可作配穴。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释:瘰疬多出现在颈部、腋下,今以结核病人多见。古以肝火旺,少阳经病症,少阳为相火,火性炎上,三焦经病耳中聋,故出现此症。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释:足少阳胆经听会为结,窍阴为根,与手少阳三焦经一脉相通。可配合外关、窍阴或中渚、关冲、足临泣针刺,效佳。听会须张口取之。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释:后天性疾病,如乙脑等可出现失音、言语困难情况,哑门穴可用(1973年邯郸救灾时邱县陈村病人陈三立患乙脑遗留后遗症,针刺此穴确有实效)。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释: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单取攒竹、头维效果欠佳,《会元针灸学》提出可配合解溪穴治疗,待读者探讨研究。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释:太阳穴点刺放血、泄热开窍,睛明慎用。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针疾自平。
释:西医称红眼病,太阳、关冲放血即可。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抽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释:迎香是大肠经和胃经交接的穴位,鼻塞不同、鼻流清涕皆可治疗。配合远端合谷效果更佳。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释:脊柱疼内伤外感皆可导致此证。督脉经病,督脉为阳脉之海。委中别名血郄,是气血深聚的地方。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均交会委中。所以《四总穴歌》言简意赅地指出“腰背委中求”。
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释:肾俞对应深部为肾脏,左右各一,肾主骨生髓,外伤、寒凉、劳累过度均可引起腰痛,取此穴对于肾、腰、膀胱均有益,艾火灸之更佳。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亦可神圣功。
释:腿股风现代医学为坐骨神经痛,有腰椎间盘突出、外伤、受凉等病因,坐骨神经部分以足少阳胆经所循行通路而行,沿大腿外侧沿至足趾,因邪气而受阻,以针刺之,祛邪外出,效较中药更佳,体位要求务必摆放准确。
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释:二市为风市、阴市。伏兔、髀关、阴市治疗瘫痪病人抬腿困难,效果佳。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释:髋骨存疑代考。膝头红肿病因多以湿热为主,膝关节主屈伸运动,其红肿导致屈伸困难,针内外膝眼,即犊鼻穴,可配合太冲使用,膝关位于曲泉下两寸,膝关屈腿取之。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释:现代医学称寒湿脚气为末梢神经炎,表现在感觉迟钝、下肢走路无力,由寒湿之邪诱发或饮食所伤导致。脾主肌肉、四肢,足三里为阳明多气多血之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气机失调,出现痰饮,痰饮为病望诊形体肥胖,舌质淡胖,白腻苔,脉弦或弦滑,可致水走肠间辘辘有声。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窿。
释:此为湿热下注于足腕部。申脉、昆仑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配伍。太阳主寒水,太溪属肾,疏通阴阳表里,水气清则病自愈。
脚背疼起丘墟穴,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释:此为湿邪下注于足背部,横贯于胆、胃、脾三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更加丘墟,利胆和胃,则疼痛俱消,其病自愈。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爪。
释:素有膝总疼痛疾患,行路加重,为何取太冲穴呢?太冲乃肝经原穴,主本源之气,肝藏血,肝主筋,故也。足三里为胃之合也,再加肝经中封,益气养血,益气荣筋。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释:什么叫鹤膝风呢?两个膝关节红肿热痛,上下肌肉枯瘦,步履艰难,日渐加重。阳陵泉,胆之筋会也,阴陵泉乃脾经合穴,二穴合用,疏筋利骨,健脾利湿,相得益彰。(余曾治一18岁男性患者,患此症已三年余,经连续针此穴,于数月余痊愈。五年后随访健康无恙。)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释:此病属于实证。《灵枢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大抵疼痛为实,痒麻为虚。故针腕骨用泻法。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元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释:肩井在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具有降气的作用,以手指按之,则沉困酸麻。两胸胁乃胆经所行所过之处,肩井降肺气,甚速。气降其痛自止。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
释:两臂靠拢时出现皱纹,阿是穴,局部穴主治局部病,止痛、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五枢在带脉下三寸,髂前上棘。腰痛是胆经连带脉所行所过之处,针此穴,治疗腰胯、下肢外侧疼痛。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
释:此处指经脉挛缩,一是寒邪伤筋,二是中风瘫痪,均能引起此病,所以筋急挛缩不伸。尺泽能医筋骨挛,曲池行六阴,阴阳交接,阳气盛。二穴相合,相得益彰。即能温筋散寒,又能养血荣筋。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若向肩顒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
释:寒胜则痛,湿胜则肿。湿热相争,故痛难当。针此穴,湿去热除,则痛自止也。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释:尺泽乃手太阴肺经合水穴,肺主气,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筋脉得气血的温煦濡养则病自除。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鼻旁迎香交会于胃经,均属阳明经。阳明多气多血,所以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腹中气块痛难当,穴法宜向内关防,八法有名阴维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释:内关乃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其经脉历络三焦。腹中气块痛难当乃中上焦病,脾升胃降,脾胃和则肺气自旺,肺气通则诸气皆通。培土益金,金气旺,以防肝木相克,脾胃和、脾胃健,则疼消痛止。
腹中疼痛亦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胁疼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释:腹痛一般指中腹部的脾胃和小腹疼痛。心包经历络三焦,三焦经偏属三焦。大陵乃包络经的原穴,外关乃三焦经的络穴,原络相配治疗表里相通之病。闭结,闭指小便不畅,结指大便燥结。支沟是三焦经经穴,所行为经,其经脉具有疏泄三焦,通利肝胆的作用。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释:脾主湿土,胃主燥土,燥能济湿,湿能济燥,才能保持脾升胃降,阴阳平衡。间使为包络经经穴,经主喘息寒热,包络经历络三焦,与三焦、肝胆相通,所以出现有寒有热之症,故也。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释:程钟龄在《医学新悟》里对九种心痛作了切合实际的解释,引证如下:“心痛有九种: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热,四曰寒,五曰饮,六曰食,七曰虚,八曰虫,九曰疰,宜分而治之。”上脘,中脘相对应深部为脾胃所居,调理脾胃为主,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寻。
释:二白穴在大陵穴上四寸,在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为什么取包络经呢?包络代君行事。《内经·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释:三焦相火炎炽,火性炎上,故口苦咽干。关冲,手少阳三焦经井穴,泄热。相火静,则口苦自治。
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
释:相火炽盛,中渚乃三焦经输穴,是气血灌注之处。所以它的作用与本经各穴不同,大有差异。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释:中冲乃包络经井穴,泄热开窍醒脑,殊效。人中具有回苏启闭功能。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
释:此乃心胆两虚,胆为清净之腑,性喜宁谧,而恶烦扰。针刺此穴有激发旺盛胆的功能,病在脏者取之井,故也。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释:仲景所著《伤寒论》把疟疾归结为少阳病。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太阳主开”,又是奇经八脉的穴位,“后溪督脉内眦颈”,交会于督脉的大椎穴贯通诸阳;阳明主合,少阳主枢,太阳主开,故也。
牙痛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若患翻胃并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释:牙疼指下牙痛,二间是大肠经的荥穴,下牙疼是大肠经所行所过之处,入下齿中。中魁穴存疑待考。
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释:乳鹅之症指扁桃体炎。咽喉者,肺胃之门户。针肺之井穴少商,能泄五脏之热。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通诸气皆通。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
释:天井属手少阳三焦经合穴,主半表半里,宣泄三焦之热。解表清热,表证清,里证除,则病自愈。
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释: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络穴,又是奇经八脉的穴位,“列缺任脉行肺系”。太渊是肺经的原穴,统治肺脏疾患。古人言“言灸者未必皆灸”,因为太渊深部是桡骨动脉,古人有说“灸则伤神明”;神明二字指动脉。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释:痰火闭塞心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的精神意识导于心,心与脑通。神门乃心经原穴,统治心脑疾患。
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释:此为心火炎上。何以知之?面次,舌诊边尖具红,两脉细数。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以表现为虚烦面赤。通里乃少阴心经络穴,慢性久病取之络。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
释:作者未曾经过实践,因此不做释义。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膠,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释:少泽乃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小肠与心相表里。心主血脉,小肠主液所生病者,血乃粘稠的液体所化生。所以取少泽,病在脏者取之井。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释:百劳即大椎穴的别名。督脉是七脉之会,对人体各种虚劳症有良好的作用。振奋阳气,所谓阳盛阴长。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释:身柱在第三胸椎下,主一身之柱。(身柱局麻曾多次做,用手术刀切开皮肤,以三棱针挑断皮下肌纤维,治疗发际疮,效果显著,仅供参考。)身柱相对应深部是肺脏,有宣肺止喘,化痰止痛的作用。六十年代有人在中医杂志报导,至阳有明显压痛是黄疸发病的预兆。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邅迍。
释: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多发于老人,灸肾俞。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释:痔漏主要是饮食过多导致。长强局部穴主治局部病。承山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二便。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释:伤风,肺被风邪所伤,不能宣发肃降。咳嗽吐痰,久病不治或医治不当则成肺痨(即肺结核)。肺俞,宣肺止咳。丰隆乃胃经络穴,久病入络,络病治痰治血。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灸,二十一壮亦无妨。
释:膏肓治疗虚劳病,灸疗为宜。在第四胸椎旁三寸,肩胛骨脊柱缘。单玉堂先师所讲膏肓取法:正坐两手抱膝头,勿令摇动得穴纯。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亦加艾火深。
释:腠理不固,卫气虚热,风邪侵入人体。风门为风出入之门户,故也。
胆寒由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治一般针。
释:胆为六腑之一,有柔无刚,《至真要大论》“胆者,忠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为清净之腑,性喜宁谧而恶烦扰。心虚胆寒则多梦,多梦则出现上述症状。心主神,心与脑通。白环俞相对应深部是肾脏,调节肝肾,肾得阳则开。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知,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
释: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肝血不足则目䀮䀮无所见。三里补后天脾胃之气,血乃水谷精微之气化生。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番胃吐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释:中医理论认为,黄疸的病机是由于脾湿胃热,湿热蕴蒸,则出现黄疸。腕骨系小肠经原穴,中脘位于任脉,腑会,胃募,根本标结之结。二穴同用,共奏相辅相成之功。
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释:被寒邪所伤自然无汗。复溜有利尿的作用,利水除湿,水弱则火旺,火旺则汗自出,其病自解。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多气多血之经。汗多是阳虚不能固表,气血旺汗自收。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释:照海位于足内踝下一寸《甲乙经》,位于足少阴肾经,又是奇经八脉的穴位。支沟在前条已叙述过治疗大便秘结的病机。张景岳:“三焦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二穴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小腹胀满气攻心,内庭二穴要先针,两足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
释:少腹胀满系其深部为肝脏所居,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气,水气上行攻心。内廷乃足阳明胃经荥穴,直接联系脾胃,心胃同源。胃属燥土,以济脾湿,故取内廷。脾湿不能运化水。肝和胆相表里,在五行属木,来克制脾土。更加胆木经输穴足临泣,输是灌注的意思,由地平面突然下降,取胆经足临泣,胆随胃降。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俱载三毛处,不遇师传隔万山。
释:肝脉环阴器抵少腹,上行至头顶百会,升清阳降浊阴。下病上取,脏病取之井。肝脉起于大敦。(临床曾见到男童单侧睾丸下脱,一般多得于性情暴躁,扎太冲而愈)。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须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亦可施。
释:传尸日晡潮热,刺涌泉出血,泻热引火归原,也叫水中泻木。丰隆系胃之络穴,痰系水所化,久病入络,络病“治血”“治痰”。丹田为任脉的关元穴,足三阴交会于任脉。所以有人记载“诸虚百损关元好”。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祥,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释:不定穴即阿是穴,取痛点针刺。但在针刺前需考虑不定穴的深处有无重要脏器及组织器官。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释:劳宫、大陵均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劳宫是包络经的火穴,大陵是包络经的原穴,与肝经一脉相通,对于气滞、胸满、心烦都有显著效果,它又是十三鬼穴之一,有宁心镇静安神的作用。满手生疮指手掌部位刺痒、脱皮、皮肤层层剥落甚至露出红肉,实难治疗,而且临床常见。针劳宫一穴,手以重刺激,隔日一针,连续治疗十余次,完全痊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艾便安康。
释:哮喘,呼吸急促谓之喘,口有痰声谓之哮。甚则气逆胸满,不能平卧。天突降肺气,膻中气会,调节气机,均能取效。老者不宜根治。
鸠尾独治五般癎,此穴须当仔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
释:鸠尾在人体剑突下,相对应深部有横膈,最好不针多灸,针亦伤内脏。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
释:其病在肺,璇玑相对应深部是肺脏,肺主气。所以针气海调节气机,“一切气机针气海”。凡是脏气虚惫,真气不足,均可取气海。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
释:关元为肝、脾、肾、任脉四脉交会。来自肾的奔豚气,气逆上冲。张仲景在《伤寒论》称为“奔豚气”,桂枝加桂汤主之。大敦是肝经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井。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释:此病多属于肾脏。水道、水分都是利水的主要穴位。三里、阴交健脾和胃,还有升降气机的作用,脾升胃降。针后加灸更好。
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释:关元是小肠经募穴,又是四脉交会。带脉环腰腹一周,如束带然。什么叫肾气冲心呢?肾为阴阳水火之脏,肾阳不足则水气上犯于心火。关元是丹田之气,取关元治疗肾气虚损,开郁结节刺募穴,带脉约束诸脉。究其缘由,系水谷寒热之气,感则伤于六腑,传于五脏。小肠,膀胱均属太阳,“肾得阳则开”引自《医学法律》。通利小便,排出寒水之气,阴寒自除,心火必胜。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需着意看。
释:白带乃人体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长期大量排泄,则有损于人体健康。灸中极,振奋阳气,温暖下焦。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释:俞府、乳根相对应深部是肺脏,局部穴主治局部病及邻近疾患。由于相对应深部是心和肺,针刺时十分小心,避免事故。
伤寒过经犹未解,须上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释:太阳病未解传少阳,少阳传肝,肝又传于太阴。期门是肝经募穴,开郁结节刺募穴。三里,培土生金,金气旺,则喘自愈。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释:天枢乃足阳明胃经穴,又是大肠经募穴,脐旁两寸,它具有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功用。脾属土,能藏万物亦能生万物。土湿则木寒,脾泄乃脾湿过重,灸之,温暖脾土,则万木生发。脾升清则腹泻自止。
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释: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绪思虑过度,心为火旺,故口臭。大陵乃包络经原穴,大陵在五行属土,土乃火之子,实则泻其子。
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