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火表演有多牛?
最近全国各地的 社火表演有多火爆?
几乎只要出门就能碰上有民众围观的社火表演,一打开视频软件,就能刷到各种热闹非凡的特色表演,直接拉满了元宵节的氛围感~
那么对于社火表演,你了解多少呢?
(图源:@人民网)
什么是社火?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社火”寓意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早期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风靡全国,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每逢新春佳节时,“社火”活动“火”遍华夏。
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庆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仪式更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发展与文明传承离不开其独特的节庆活动或节庆仪式,所以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社火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使命。
千百年来,是社火活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每一场社火活动都要精心策划、组织、筹备,而且需要很多的人积极参与其中。
社火都有哪些类型?
锣鼓类。以节奏强烈明快,场面壮阔粗犷为特点,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质朴豪放的气质。
秧歌类。有的地方侧重歌唱如“伞头秧歌”、“小秧歌”,俗称文场秧歌;有的则歌舞结合,以舞为主,俗称武场秧歌。
车船轿类。以精湛的技巧装饰成各类民间交通工具的外形,表现丰富的时代内容,主要有《小车会》、《旱船》等节目。
灯火类。一方面继续传统灯火的艺术,具有全国各地灯火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发挥地方地理资源优势,具有独具的地方特色。
模仿禽兽类和模仿鬼神类。以深厚的文化意蕴见长,表现了远古时期人类与自然界凶禽猛兽的斗争,反映了人类对邪魔鬼怪的迷信与敬畏,透过它可以窥视到民间娱乐由娱神到娱人的发展过程。
武技类。有九节鞭、鞭杆拳、剑舞、刀舞、穿心杠、跳火笼、霸王鞭等,以高超的技艺引人。
阁跷类。它以道具制作精妙神奇、表演技巧惊险动人而被广大群众喜爱。每年春节期间初十前后一直到正月二十在大街小巷进行演出。
今年你看踩“高跷”了吗?
高跷,俗称“拐子”,由舞者踩在木跷上表演,是北方普遍流行的社火形式。
木跷高度不一,有的低至一尺多,有的高达一丈五尺,一般为四、五尺。
高跷有文高跷、武高跷之分。
文高跷用弦乐伴奏,边走边舞,变换各种队形,在街道上表演,舞者有的化装为戏剧人物,既表现历史故事,也表现现代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武高跷用打击乐伴奏,一般在村庄或者街道中心专门设置场地,每隔二丈远摆一张方桌或条桌,连续摆四、五张,舞者逐个跳过之后,还要大劈叉,观者屏息静观,直为舞者的惊险表演捏冷汗。
高跷表演的特技有“过天桥”、“朝天蹬”、“跌八叉”、“跳桌子”、“跳双凳”等,颇有艺术色彩,把惊险的表演与美丽的造型艺术融合为一体。
武高跷表演惊险紧张,动人心魄,与文高跷的气氛热烈舒缓形成鲜明对比。
“血社火”:另类的民俗,血腥的艺术
在类型繁杂的社火形式中,西北地区的“血社火”最流行,以其恐怖血腥的造型形象为人所津津乐道。
(图源:@陕视新闻)
“血社火”,又被称为“快活”、“八斩”、“把扎”、“扎快活”。大抵是因为其故事题材大多取自于《水浒传》,故以“快活林”命名。其中又以武松杀西门庆为故事背景的《七拳六脚十三件》最为经典。
所谓“七拳六脚十三件”,即西门庆手下十三名打手,以刀、斧等武器攻击武松,却反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被扎进了他们身体之中。
形象大概都是剪刀、锥子刺入眉心、菜刀砍脑门、木橛子钉额头之类。
当然,除了《七拳六脚十三件》外,还有《地狱十八层》、《耿娘杀仇》、《刺辽》、《黑虎搬三霄》、《王佐断臂》等听名字就血腥诡谲的剧目。
恐怖血腥的“血社火”,并不单单只是以吓人作为最终结果,其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价值,正是上千年来,人们对于惩恶扬善这种最基本朴素道德观的体现。
你的家乡,
有什么独特的“社火”表演吗?
出品:人民旅游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