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蕴含着深刻含义,而中国的语言表达,也同样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中文相较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来讲,都是最有内涵的。
我们能用最言简意赅的表达,将故事叙述的非常生动,而在中文表达的过程中,谚语、俗语、成语等频繁的出现,更是让很多外国人觉得,中文实在是太难了。
殊不知,作为国人的第一语言,其实大家也有很多,对中文理解不深刻的地方。今天就来说说,大家常挂嘴边的成语“三长两短”,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三长是哪三长?两短又是哪两短?
成语的起源
自我们牙牙学语时,成语就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一心一意、五湖四海等等,这些简单的成语,成为了我们来到人世间后,使用的第一批成语。
但是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叫成语呢?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明白为啥成语叫这个名字了。举个例子:“差强人意”这个词,表示的是大体上让人满意的意思。
如果把这个成语放到一个语境当中:今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呀?然后被回复:差强人意吧。这个时候问话的人就知道,哦,原来你这次考
的还算令你满意啊!
那么“差强人意”仅用四个字,就表达了整句话的意思,所以这四个字,就是能够成一个语句的词,“成了语句”成语也就由此而来。那成语又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如果想要找到,是谁最先说出成语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成语是人们长久
的使用后,总结出来的一个固定短语,并不是谁发明了它,也不是哪个朝代开始才正式投入使用的。
成语最早可以从《战国策》、《史记》、《唐书》中找出一二,比如自相矛盾、完璧归赵等。绝大部分古成语,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中的,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来的词语,便成为了成语。
成语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的,最常见的是四字成语,也有三个字的、五个字的或是七个字及以上的成语。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使用成语,,但是成语和习语、谚语还有很大的区别。
成语常常会用来放到书面中使用,它的文学性质要更强一些,而习语和谚语通常都是口头上使用的。相对来讲,习语和谚语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三长两短的故事
我们常听到影视剧中:“你可一定要万事小心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活”。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就是会遇到不幸的事情。为啥遇到不幸要说三长两短,而不用别的词语来形容?三长两短中三长是什么?两短又是什么呢?
在词典中,三长两短的意思是指意外发生的灾难和祸事。也是对人们去世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人死之后要用棺材,而棺木的制作就与三长两短有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人去世之后,后代一定要好好
的为他进行安葬,而安葬时就需要用到棺材。棺材的选用非常严谨,毕竟这是人死后的最后一站了,所以讲究就多了起来。
先说棺材的形状,用现代人的语言来形容,就是四四方方的长方体,上下左右四个面是长方形,而两个侧面则是正方形。棺材之所以做成这样,是因为寓意着四平八稳,表明人死之后可以入土为安。
在下葬前,棺材是不会钉死的,因为还有亲人送别的环节。等到送别过后,就需要将棺材钉死了,古代人迷信,他们认为只有封紧了棺材,鬼魂才不会出来祸害人。
但是那时候没有钉子,只能用别的办法,于是就出现了用绳子捆紧棺木的做法,用绳子捆棺木也不是胡乱捆上就行,而是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
最长的木板要用的绳子最多,为了防止散开,需要捆三道绳子,而窄的那两块木板用料就变少,只用捆两道绳子就行,这样就得到了三长两短的结果。
既然三根长绳子和两根短绳子,被用来捆了棺材,那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不吉利。人们也因此开始沿用三长两短这个词语,形容晦气的事。
除了捆棺材时,用到三根长绳和两根短绳外,三长两短还被用来形容为死人上的香。人去世之后,就变成了精怪魂魄,人们认为它们也是需要吃食,才能生存。
它们吃的东西,不是人类吃的五谷杂粮,而是香火。通常都是祖宗牌位前的供香,这些香燃烧时散发出的烟,被它们吸食到肚子里后,就会恢复元气。
而供香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常说“人最忌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意思是说人怕出意外,担心有三长两短,鬼魂却最喜欢三长两短,因为鬼魂已经不在人世,根本不害怕有三长两短的事发生。
其次,三长两短是死人的专属,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供奉,就会出岔子。因此在供奉香火时,通常都会在牌位前摆上两根短蜡烛,这两根短蜡烛就是三长两短中的两短。两根蜡烛中间,还会点上三炷香,香要比蜡烛长,这样人们就不用担心出错了。
结语
总而言之,三长两短中的“三长”、“两短”即表示绳子,又表示三根香和两根蜡烛。由此可见,每个成语背后的故事,都蕴含着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看过之后真是长了不少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