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力田
大司马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去杭州游玩,当时有出租车司机吐槽说:“要是没有西湖,杭州就是个县城。”细想一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西湖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湖了,杭州自然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城市。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名城巡礼(稿件发完之前欢迎继续赐稿)
河南的朋友们相当给力,期盼每省都不缺席:
直辖市:北京 天津1 天津2 重庆
黑龙江:哈尔滨 阿城
吉林:四平
辽宁:抚顺 朝阳
新疆:伊犁 喀什
内蒙古:呼和浩特
甘肃:兰州 武威 酒泉 敦煌
宁夏:银川
青海:西宁
西藏:拉萨
山西:太原 大同 长治
陕西:西安 宝鸡 汉中
河北:邯郸 承德 正定
河南:郑州 洛阳 安阳 开封 邓州 滑县
山东:济南 青岛
安徽:安庆 歙县
江苏:南京 苏州 扬州 如皋
湖北:宜昌
湖南:长沙 湘潭
江西:上饶
四川:达州
云南:大理 丽江
贵州:贵阳 海龙屯
浙江:台州 湖州
福建:福州 南平
广西:合浦
广东:汕头 河源
海南:
台湾:
日本:奈良
易中天说过,城市有性别,北方城市粗犷、豪放,大约是男性。南方城市婉约、精致,大概是女性。如果要在南方城市中寻找一位颜值最高的,应该是杭州吧。
杭州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天生丽质,更在于其后天的气质,比起小家碧玉的姑苏小桥流水,她多了一份雍容华贵的大气。比起王霸十足的北京西安,她又多了一份知性的温柔。
这座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的城市宛如集所有上天宠爱于一身。这里有数不清的英雄名臣的事迹、才女名僧的逸闻,这里大约集中了自古以来相当一部分的诗词和传说,这些诗词增添了杭州的风情。杭州数不清的传说使得这里历来文人荟萃,甚至有一种说法,没写过杭州的作家不算真的大作家。
许是沾染了杭州的浪漫气息,我与杭州颇有缘,身为江苏的隔壁省份,我去过杭州数次,并在那儿向老婆表白成功,杭州是我的幸运之城。
在我心中,杭州就是浪漫的代名词。然而,我们回顾历史,惊异地发现,杭州并不是自古就是独宠的天鹅姑娘,她曾经是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由于她的努力,最终完成天使蜕变,让我们回到杭州的远古岁月,回到数千年前的杭州湾。
越人歌
1
一部悬疑小说《荒村公寓》中提到了神秘的良渚文化,小说中的荒村位于中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传说荒村是古代良渚文化的起源地,小说家为了找寻良渚文化的秘密,来到了荒村,遇到了一系列神奇的故事。
在良渚文化之前现在的杭州还属于河姆渡文化的范畴,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
传说中,这儿古代是大禹南巡的地方,夏禹南巡,大会诸侯,因为要统计各位诸侯,所以要“会计”一下,就把今天的绍兴叫做“会稽”,在去往会稽的途中,曾经乘船停留在杭州,所以此地叫做“禹杭”,其后口语相传, 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正因为如此,现在的绍兴还有大禹陵,甚至还有百越族是大禹后裔的传说。
其实,浙江之地古代属于百越人居住,很多地名,比如“姑苏”、“余杭”、“会稽”都是古代的越语,究竟是什么含义,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汉语翻译过来的字还挺美,就此沿用下来,催生了苏州和杭州的名字。
虽然名字很美,但是百越族有着同中原人完全不同的习俗,让很多中原人很是诧异。
比如中原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而百越民族却断发文身,这让中原人很不能接受,其实百越族大多要下海捕鱼或者采珍珠,文身只是为了吓退水里的鱼,剪掉头发也是为了方便在水下活动,这和草原游牧民族为了骑马髡发或辫发很类似。
在春秋时代,江苏的苏州一带兴起了吴国,浙江的绍兴一带兴起了越国,吴越争霸,著名的西施美女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越王勾践亡国后卧薪尝胆,一举灭掉了吴国,勾践北上琅琊(今天山东东部的临沂、青岛一带),威胁到了老牌诸侯国齐国,诸侯大惊,承认勾践为天下霸主,越过就此挤进了”春秋五霸”的末班车。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楚国灭掉了越国,杭州地区归楚国统治。
越人美女西施
和邻近的苏州、绍兴不同,那个时代的杭州丝毫没有存在感,只有一首越人歌流传了下来。在电影《夜宴》中,吴彦祖佩戴面具唱越人歌的景象震惊了威尼斯影展,被评为最神秘的东方文化。
楚国的一位王子,失意之时泛舟,遇到了一位越人,越人听懂了王子的歌声,两人引为知音,越人唱了这首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和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何其相似,前一个故事似乎更是中原人的喜好,而越人歌则完全不顾礼法,完全的蛮夷做派,不管不顾,却清新可爱,情感真挚。千百年来,也影响了百越之地的自由之风。
在秦国统一天下后,杭州名叫“钱唐”,是一个小县城,属于苏州的吴郡管辖。
当时的杭州还是一处靠海的滩涂,土地泥泞且贫穷,《史记》记载,秦始皇喜欢巡游,曾经去过杭州,“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秦始皇来到了杭州,看到了波浪汹涌的钱塘江水,觉得这江水太凶猛,连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也觉得受不了,匆忙回头。
汉朝的时候的杭州,大约几万农民和渔民居住在此地,十分荒芜。那个时候,西湖也并未形成,当时的雏形叫做“金牛湖”,只是一个邻近海洋的小水塘。
三国时代,杭州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就是富阳的孙权,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三分天下,建立东吴,连曹操也忍不住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你如果跟孙权说,他是杭州人,他可能一脸懵,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杭州,孙权是吴郡富阳人,他只会觉得自己是吴郡人。孙权定都南京,一辈子经常在武昌,可能从来没来过杭州。
跟汉朝已经十分繁盛的吴郡苏州相比,杭州像个丑小鸭,疏松的头发、黝黑的面孔、残破的衣裙,哪里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杭州的模样?然而,这就是那个时代真实的杭州。
虽然汉魏时代杭州默默无闻,然而,此时还是有一个大事,毕竟杭州要想完成女神成长计划,首先要定下一个小目标——去除水患,当时杭州的农民修筑了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西湖诞生了,呱呱坠地的她尽管还是一个荒湖,但将来会出落得名扬天下。
大运河
2
前文说到了丑小鸭杭州,在汉魏时代,当已经“长安十万户”繁华的时候,杭州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
西晋末年,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大量北方士族南下浙江,给浙江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然而,他们完美错过了杭州,大多都是来到了绍兴,宰相谢安东山再起隐居之地在绍兴,书圣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时仍然在绍兴。
他们都错过了杭州,那个时候,扬州之地繁华的地方仍然是苏州和绍兴,尽管东晋年间,有一个印度的僧人在西湖边建筑了灵隐寺,但长期无人问津。
到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杭州因为人口增多,从县变成了郡,南陈祯明元年,也就是587年,设置了钱唐郡,下面管辖了五个县,钱塘郡属于吴州,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城管辖。
好景不长,两年之后的公元589年,北方的隋朝派50万人南下,韩擒虎和贺若弼攻入南京城,南陈灭亡。江南之地很快发生叛变,又被杨素平定,隋朝重新划分天下,刚刚升为郡的钱唐,因为人口损失太多,再度变为县城,后来又恢复为郡。隋朝时开始了行政改革,将天下繁复的郡县都改为了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了。
千年以来,杭州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杨广。
隋炀帝杨广的功过先不说,他开凿大运河对杭州却是实打实的利好。大运河主要以洛阳为中转点,呈现出一个“之”字形,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江南运河,从今天的镇江直达杭州。
杨广非常重视江南运河的开凿,亲自督促,最终提前完成。交通闭塞、隐居深闺的杭州第一次有了发达的交通,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可以通过运河直达杭州,杭州终于有了成长的资本。
有了江南运河和其后开凿的浙东运河,杭州一下子成了东南的物资集散地,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但隋炀帝为了自身功业残民以逞,还没来得及巡视,国内就大乱,进而灭亡了。
隋朝大运河
隋朝只有三十多年寿命就夭折了,继任的唐朝和汉朝一样,都继承了前朝的历史遗产,唐朝非常重视大运河,尤其是江南运河。
经过南朝数百年经济发展,江南一带经济十分繁荣,尤其是粮食产量,足以保证京师用度,当时称“苏湖熟,天下足”,就是形容的苏州和湖州,而这些地方都要通过运河运送到长安和洛阳,对漕运的重视让杭州重要性突飞猛进,杭州一跃而“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江南运河沿岸的堤坝、闸门都设立了巡检司。
唐朝对这条河的重视度不言而喻,甚至成为了唐朝的生命线。而在唐朝进一步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甚至关中干旱,唐朝皇帝多次来到洛阳“就食”,就是看中了洛阳和杭州中间的运河交通。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河北地区藩镇林立、持续混乱,唐朝更加依赖江南地区的粮食,杭州确立起了它在江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公元822年,杭州来了一位大诗人任职,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是书香世家,他有着中亚血统,长相胡化,类似于西域人,长相估计很受女子们欢迎。白居易支持改革,因此被贬杭州,在那个时代,长安是繁华的,杭州却还是相对冷清的,可不是今天繁盛的杭州,所以他被贬来到了偏远的杭州。
白居易到了杭州之后,发现虽然大运河的开通让杭州部分商家富裕了,但普通老百姓十分贫困,他访问百姓,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原来杭州最大的祸害就是三国时期人们拦起来的海迹湖——西湖,这个西湖面积太小,一旦到了干旱的时期,西湖就干涸了,没办法灌溉。一旦到了洪涝的时期,西湖水又漫出来了,造成了水患。
白居易决定修筑一道湖堤,扩大西湖的面积,堤坝旁边是湿地,可以容纳一部分水,平时有了堤坝,干旱时期可以开闸进水,洪涝时期又可以放水,水到了湿地,容纳不下了自然可以流到海里去,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今天的这道堤坝已经不存在了,但老百姓怀念白居易,把他诗中写到的“白沙堤”称为“白堤”,以示对他的缅怀。其实这道白堤早就有了,是西湖中间的一个小堤坝,白居易自己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时西湖的名字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从之前的“金牛湖”变成了“钱塘湖”,最终人们觉得这湖反正在西边,不如就叫“西湖”,从此之后,这样一个简单却有韵味的名字成了最终的定名。
白居易主政杭州三年,功绩很大,他离开杭州之日,杭州士民百姓纷纷拦住他的马,双手捧酒,依依不舍。白居易后来对杭州也不舍,写下了《忆江南》怀念杭州,成为千古名篇,其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的句子。
白居易对杭州最大的贡献当然在文学领域,他重新发现了苏小小这位歌姬。
苏小小很多人听过名字,但不清楚其事迹,香港电影中把她安在了明朝人身上,其实她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一个歌妓,对于她,历代文人多有传颂,传说她才华横溢,自制了一辆油壁车,整日游山玩水,她受到负心人的辜负,也资助过穷书生,最终被人陷害入狱,去世前要求葬在西湖,被她资助的书生鲍仁给她建造了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故事,据说最早见于南北朝的诗集,后来宋代的乐府故事中也记载了她,后世的人不断在她身上加了各种传奇和渲染,渐渐成了戏曲的有名形象。
不过,苏小小的形象至今受到了历史学家的质疑,他们质疑南北朝时期的杭州,西湖并未成形,苏小小或许是隋唐时期的一个歌妓,还有待考证。而白居易很是风流,最喜欢流连青楼瓦舍,他对于苏小小的喜爱,可能跟自己同情某位歌妓,将她形象代入有关。
不管怎么说,白居易是最早发掘出苏小小文学形象的人,他写道: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又在《杭州春望》一诗中写道“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不管怎么说,经过白居易的推介,大唐掀起了苏小小热,大唐是个非常包容的王朝,对于诗歌很是喜爱,对于苏小小,并没有歧视她是个妓女,反而看重她的重情重义,她成了美的化身。
苏小小
著名的“诗鬼”李贺一向内向不合群,他的诗歌很少有跟风的,但他却到过杭州,参观过苏小小墓,还写下了一首凄惨诡谲的《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歌写得十分空灵诡异,鬼气森森,渲染出午夜迷雾中飘渺的女鬼形象,果然是“诗鬼”,笔下的苏小小直接成了聂小倩。大唐因为苏小小更添了一份美。
钱王潮
3
唐朝最终灭亡了,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杭州进来了发展的最关键期,五代十国中九个国家都在南方,其中浙江所在的吴越王国持续70余年,保证了浙江之地的持续发展,当宋朝统一天下后,休养生息近百年的吴越之地开始了富甲天下的历史。
吴越王国是钱鏐建立的。钱鏐是杭州临安人,虽然曾经学文习武,但长大后开始贩私盐,这在古代可是大罪,跟大反贼黄巢一样,只是,黄巢最终攻克了长安,却很快败亡,钱鏐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封疆大吏,却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钱鏐在杭州建国后,杭州身为自己家,当然要好好经营,钱鏐对杭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堪称杭州之父。
杭州湾
如果我们看下浙江省地图,会发现浙江在大海边形成了一个缺口,这个“之”字形的缺口就是杭州湾,而杭州,则成为了既滨海,又背靠大山的一座城市。 但在唐朝以前,钱塘江大潮经常泛滥,水患严重,杭州多为盐碱地,也不便于耕种。统治杭州的吴越国王钱镠,看到杭州的海患、水患问题,首先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到了农历八月十八,也就是射潮那天,钱塘江大潮又如约而至,滔天的巨浪几乎要掀翻吴越大地,吴越国王钱镠一身戎装,对着潮水射上了一箭,不久,连天的潮水退去了,早就躲在门楼上观看的民众欢天喜地,祝贺钱镠射死了海魔王,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射潮”的故事,其实,钱镠也只是利用了涨潮的规律,在潮水快涨的前夕射潮,赢得民心。
就这样,钱鏐营造了自己“真命天子”国王的形象,获得了民众的爱戴,但要真想得到拥戴,需要靠实事。于是,钱鏐修筑了多道海堤和江堤,采用了一种叫做“石囤木桩法”的方法修筑,江水一到今天的六和塔那儿就乖乖平复下来,弯弯曲曲地流淌着,呈现出“之”字形,因此浙江又被称为“之江”,而钱鏐修筑的堤坝就被称为“钱王堤”。
此外,钱鏐还下定决心治理西湖,在白居易挖湖的基础上,把原来的湖面又挖大了三倍,同时将西湖水引入城内运河,真正形成了完备的水系,建成的西湖不仅成为了风光名胜,而且有效阻止了水患。
治理了海患和水患后,钱鏐又开始扩建杭州城,前文说过,隋文帝建筑了洛阳城,周世宗建筑了汴梁城,朱元璋修筑了南京城,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的建筑者,而对于杭州来说,西湖已经名满天下,名气超过了杭州,但杭州城小人多,已经不堪重负,需要扩建,钱鏐在王宫之外,修筑了杭州罗城,城市以杭州西南山区为主,发动民夫20万和十三都军士修筑,新修筑的杭州城周围70里,依山傍湖,风景十分优美,同样易守难攻,因为形似腰鼓,还被称为“腰鼓城”。《淳佑临安志》称赞道:城内“雕梁画栋,廊回路转,垂杨夹道,间以芙蓉,环以古松。”俨然一座花园城市,为日后的南宋皇城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钱镠造就了杭州、造就了西湖。
钱鏐在杭州一带的贡献受到了后人的尊敬,引得各路英雄前来投靠,其中一位叫做贯休的和尚,写了《献钱尚父》夸赞钱鏐,意外成为了名诗。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好一个“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正因为钱氏家族在吴越一带经营很久,所以北宋初年吴越儒生编纂《百家姓》的时候还把“钱”姓排在国姓“赵”姓之后,百家姓开篇就是“赵钱孙李”。
钱鏐虽然成为了一方霸主,但他不像北邻建都金陵的南唐一样称帝高调,他一直向中原的后梁和后唐王朝称臣,并被封为“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封号,弥留之际,他找来继承者,告知他一定要事奉中原王朝,倘若中原有真命天子,当纳土归顺。 当大宋建立后,吴越王国果然纳入归降了,保全了境内人民。
钱鏐重视教育,后来江南钱氏家族教育兴盛,近代出现了钱穆、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钱永健等人物。
五代十国
钱鏐诠释了新的一种古代统治者,不求统一天下,只求保境安民。
然而,老百姓还是怀念他,怀念钱王堤和钱王潮。
可是,历史的车轮还是来到了大宋。
西子湖
4
北宋一开国,中原百废待兴,然而,休养生息近百年的吴越王国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经过百年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当中原地区还在经济恢复时,吴越王国的经济车轮仍然飞速运转着,和渤海国、高丽国、大越国交往的船只一刻也没有停歇。
此刻的杭州,已是一副“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的兴旺景象。因此,北宋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杭州开始了富甲天下的历史,天鹅姑娘终于长成了。
北宋时期,杭州的富庶甚至让皇帝都坐不住了,宋仁宗还亲自写了《赐梅挚知杭州》,称赞杭州城的繁华: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
暂出论思列,遥分旰昃忧。
循良勤抚俗,来暮听歌讴。
原来,嘉祐二年(1057年),大臣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挚到了杭州之后,就建造了一座“有美堂”,使用了宋仁宗“地有湖山美”这句诗,有美堂成为了西湖有名的景点。同样,北宋时期,杭州再度迎来了一位知州,他就是苏轼。
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吃货,发明了红烧肉的多种吃法,其次是文学家,写了不少诗歌,他在杭州的时候,同样修筑了很多堤坝,堤边种上植物,使西湖更加美化,所以百姓把苏轼修筑的堤坝称为“苏堤”。
实话实说,苏东坡治理的西湖和白居易治理的不一样,白居易时期,西湖还是水患,西湖非治理不可。苏轼时期,西湖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苏轼的修堤只是锦上添花。但苏东坡给杭州带来了太多的人文遗产,比如他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啊,西湖和西施都有一个“西”字,然而在苏轼之前千年,却没人把她们联想在一起,其实她们很相似,都出生贫苦,都命运多舛,都艳冠天下,然而,人们在想到她们美的时候,谁能理解她们内心的孤独。
苏轼理解,所以他给了西湖以“西子湖”的美名,千百年来,西子湖成为了西湖的绝佳代称。
西子湖已经初长成
总之,苏轼让杭州、让西湖有了更多灵气,同时,苏轼和苏小小都姓苏,很多人把两人联系在了一起,甚至说苏小小是苏轼的妹妹,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了。
还有一位诗人,同样爱杭州,他就是柳永,柳永才华横溢,但十分恃才傲物,写下了《鹤冲天》一词,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诗句,宋仁宗一看,你不喜欢功名,那你别做官了,连续几次科举考试把已经中试的柳永开除。
柳永考不了进士,只能流连秦楼楚馆,和妓女们作伴,一直到50岁的时候,柳永才当上了官,叫睦州团练推官,在今天杭州的淳安,柳永去杭州任职了,他考虑浪子回头。
在汴梁城,他结识了杭州名妓谢玉英,后来听说她从良了,便去杭州寻她。没想到柳永找到谢玉英时,得知她还在秦楼楚馆,柳永很是气愤,在墙上写下了《击梧桐》一词,其中有“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的句子
谢玉英回来后,看到了墙上诗句,知道柳永来找自己了,也去寻柳永,两人都厌倦了漂泊的日子,就私定终身。柳永随后定居杭州,把杭州当成了第二故乡。
柳永在杭州,有谢玉英相伴,非常的惬意,也写了一些带有豪壮风格的词,有一首《望海潮》,据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后来看到此词,被其描绘的美好景象所吸引,想要侵占大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北宋的杭州城已经十分繁华
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看到这首词的时候,还写下了一首《题临安山水》,羡慕杭州的山水: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女真人蠢蠢欲动,大宋风雨飘摇,这已经是南宋的时代。
临安府
5
靖康年间,刚刚灭亡辽国的女真金国大举南征,轻而易举突破黄河天险,靖康二年,金朝直接攻取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北宋王室大多被俘虏走,女性宗室全被凌辱,唯一幸免的王子康王赵构连忙渡河,和东晋司马睿渡河南下建立东晋一样,赵构在北宋南京重建了大宋,史称“南宋”。这里的北宋南京并不是今天的南京,而是商丘。没想到金兵攻势太猛,商丘不安全了,赵构逃往建康,随后再往南逃往杭州。
没想到三年之后,金兵五路大军翻江倒海般地扑向江南,转眼间建康留守溃败,随后,镇江、九江等要地全部丢失,杭州危在旦夕,赵构连夜弃城逃跑,来到了明州,即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
临安陷落后,赵构逃往东海上,避难舟山群岛,等到击退金兵,赵构才回到杭州。这次之后,赵构支持主战派对金作战,同时,把杭州称为“临安”,仍然把汴梁作为南宋的都城,意思在于恢复中原。
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宋军在多次取得了胜利,陕西一线,名将吴玠,吴璘取得了和尚原之战的胜利,江淮一线,韩世忠取得了黄天荡之战的胜利,中部战场的荆襄地区,岳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岳飞,河南安阳汤阴人,早年入伍,他曾经读过书,也会写词,他的《小重山》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诗句十分出名。第一次北伐,岳飞攻取襄阳,襄阳成为南宋军事重镇,成为连结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甚至,南宋末年,蒙古攻宋,襄阳一城保住了南宋20年平安,襄阳被攻陷后,南宋不久也灭亡了。
岳飞第四次北伐,在取得郾城大捷后,即将抵达开封附近的朱仙镇,这个时候,南宋已经有足够的实力防御金兵,赵构对岳飞等军人的猜忌压过了对金人的憎恶,为了清洗军队不惜觍颜事敌,将岳飞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
最终,赵构遵从了金国的指示,杀害岳飞成为和谈的必要条件。秦桧等官僚经赵构授意,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赐死岳飞,岳飞就此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
岳飞被杀后,韩世忠很是愤怒,质问秦桧岳飞到底什么罪,秦桧说“莫须有”,意思是或许有,或许没有吧。韩世忠怒不可遏,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最后醉情山水,不理世事。
岳飞和儿子岳云被杀了,尸体都被焚毁。直到20年后,宋高宗的养子宋孝宗即位,他做太子时就十分崇拜岳飞,和秦桧也有矛盾,即位后就开始为岳飞平反。
这个时候,有一人称,岳飞的尸体没有被焚毁,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偷出来,埋葬在城外九曲丛祠旁,临终前才把这件事告诉儿子,儿子上报皇帝,皇帝将岳飞遗体重新安葬在西湖旁,就此形成了后来的岳庙基础,同时,宋孝宗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今天的岳庙是明朝修建的建筑物,大家如果去西湖边可以去看下,进大殿后看到巨大的岳飞塑像和“还我河山”的题字,墓后面两侧有秦桧等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
岳王庙
岳飞给杭州、给西湖增添了一股英勇之气。虽然岳飞含冤而死,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是南宋朝廷很快就忘记了半壁江山的耻辱,开始日日歌舞,这也极大促进了南宋时期杭州的繁荣。
南宋时代的临安城在钱王修筑的罗城基础上建筑,在布局上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把皇宫放在了南方,之前所有的都城,皇宫都在北方,民居在南方,临安城却沿袭了钱王王宫的设置,宫城在南边,可能跟南宋朝廷认为这不是都城,都城在汴梁有关吧。
临安最繁华的就是御街,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今天杭州城的清河坊还有这条御街的痕迹,大家去杭州可以去看看。
南宋临安城,西湖在西侧
南宋朝廷醉生梦死的景象被诗人林升诟病,他写下《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歌以批判为主,但用词很美,后来杭州一家有名的酒楼还自名为“楼外楼”,让人啼笑皆非了。
杭州城
6
南宋时代的临安城十分繁华,然而南宋最终还是被元朝灭亡了。宋亡后临安城多灾多难,南宋皇宫被存疑的民间失火烧毁,虽然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还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但是临安已经不及宋时。不过杭州人无所谓,他们不稀罕皇宫,有西湖就够了。
在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让运河拉直成为了一条直线,依靠漕运的便利,杭州继续繁盛起来,大量汉人文士不能考科举,都居住在杭州做戏曲,元曲繁荣起来。
元朝对杭州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一首元曲吧。元朝中期,一个女真人,名叫奥敦周卿的,写下了《蟾宫曲·咏西湖》一曲: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个“奥敦”,满语Etuhun,满族作鄂通氏,是女真语“强盛”的意思,满族也有此姓,后改汉姓曹氏、鄂氏等,所以说奥敦周卿,有点陌生,要是在清朝,改叫曹周卿,就不那么违和了。
正是他,第一次提出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前南宋范成大也将两者并称,可能有人对苏州和杭州并称不理解,但苏州繁华2000年了,杭州是后起之秀,能后来居上,已经很不容易了。
明朝建立之后,杭州的重要性凸显,一开始朱元璋分封诸王,将五子朱橚分封在杭州,封为吴王,后来觉得杭州之地距离京城金陵很近,就把他改封为周王。
到了明朝中期,朝廷对江南的管控稍微放松,江南地区又发展了起来,杭州和建州一样,成为印刷业的中心,和南京、成都一样成为丝绸、纺织品的中心。真正意义上的杭州城在明代形成了。
这一时期,明朝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被蒙古瓦剌部的也先俘虏了,关键时刻,杭州人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驳斥南迁的提议。扶持明代宗即位,他亲自率兵在北京城门外与也先作战,大败瓦剌,保住了明朝。然而明英宗复辟之后却将其杀害,因此,于谦又给西湖增添了一抹凄迷。
明朝后期,杭州的经济持续繁荣,造船业、丝绸业、印刷业都很繁盛,其中对后世很有影响的是茶业也兴盛起来,特别是龙井茶,龙井茶大多就生长在杭州边的小山上面,西湖水给了茶树充分的滋润,山地又给了茶树矿物质的滋养,湿度大的空气使得茶树在清明前就长出了嫩芽,所以龙井又分为“明前龙井”和“雨前龙井”等,就是说在清明前和谷雨前等时期采摘的龙井,格外鲜嫩。
明前龙井
说到龙井就要说到杭州名菜龙井虾仁,事实上,杭帮菜正是明朝开始形成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等名菜此时都已形成,龙井虾仁有点像上海本帮菜的清炒虾仁,大多数人能接受,但西湖醋鱼,吃过的人都不能接受,包括我,觉得太腥太酸(大司马按:你没吃到好的而已),可能古人做的火候好,能体现出鲜味,现在真觉得这道菜无法接受。
这一时期是西湖更为兴盛的时期,众多西湖名景,如断桥残雪、三潭印月等大多建造于南宋,但是没有人来包装它们,明朝人把这些西湖美景进行了排列,形成了著名的“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有的人觉得就是一些很小的建筑物,没什么大不了的,理解不了为何那么大的名气,但“西湖十景”很符合中国人的美学审美,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说:“中国美学讲究以一当十。从一滴水看太阳,太阳不必看全部,从水中倒影里看足矣。”
明朝诗人高濂以西湖赏景总结了四季的不同幽赏,撰写了《四时幽赏录》,其中说,西湖春天赏花、夏天听雨、秋季观月、冬季看雪的评论影响很大。如果再结合西湖十景的话,春天,观赏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
夏天,曲院风荷,完美诠释了那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杭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完美蜕变为白天鹅的杭州,引得天下游人纷至沓来。
秋季,平湖秋月。中秋时节还可以看三潭印月,那三座水中小塔的景象就是杭州的代名词,三塔是苏轼所建,现在是明末重建的,可以说,苏轼对于中国古典意象的理解十分深,这一景点被日本人誉为最符合禅意的景色。
三潭印月
到了冬季,断桥残雪自然是首选,哀艳凄迷的爱情故事,大多发生在烟雨西湖,其中又以断桥最为出名,因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我们到杭州去也不能免俗,虽然未能雪天登上断桥。
关于西湖,古人的游记已经十分之多,在此选取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的西湖游记: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色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已经和曹植梦中遇到洛神般,不可言说其美了。
清代江南的织造规模进一步扩大,杭州成为全国最大纺织中心,但产业十分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
明清时期的杭州,进士与状元也十分多,杭州府仁和县、钱塘县,苏州府吴县 ,常州府武进县,绍兴府山阴县,苏州府长洲县,安庆府桐城县,常州府无锡县等是进士最多的县市,杭州府文化之兴盛可见一斑。
清末,风雨飘摇的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之乱,起初清政府并没有重视,等到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清政府才如梦初醒,太平天国攻入南京后,由李秀成领兵大举进军浙江,攻取余杭县后直奔杭州,遭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在攻克海宁等周边县区后,太平军向杭州发动总攻,公历1861年12月31日,该年的最后一天,杭州陷落,清军全部战死,殉难者9万7000余人,太平天国占领杭州。
太平天国失利前,战争拉锯极其惨烈,杭嘉湖平原成为创伤最大的地区,浙江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屠杀,甚至太平军把刀插在土里,比它高的人都要被杀,可见惨烈。
左宗棠收复浙江后,浙江省的人口从太平天国占领前的3127万锐减到了1497万,死亡率52.1%,要知道150年后的浙江省也才只有5700万人。杭州城也遭到了最严重的破坏,人口被杀达80%。严州,这样一座曾经诞生了北宋方腊起义的城市,人口只剩下了数千人,不得不最终并入杭州,成了杭州的县。
太平天国治下的浙江非常凄惨
旷日持久的天平天国导致江南人口大量死亡,那么今天的杭州人从何而来呢,清政府从绍兴府、宁波府等浙东地区大量移民杭州,今天的杭州人大多是绍兴人的后裔,所以有句俗话叫“杭州萝卜绍兴根”,显示出杭州和绍兴的关联,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杭州仍然属于吴语区,而大量安徽移民的南京,早已变成了淮语区。
左宗棠攻下浙江后,看到杭州残破不堪,开始招抚流民、改善民生,他虽然在杭州呆了九个月,但奠定了杭州的稳定,最终杭州迅速恢复,到了清末,又恢复到了站前的水平。
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中要求中国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四大通商口岸,杭州又来到了不少日本人,外贸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清末,靠近上海的杭州也进行了光复斗争,斗争进行得十分顺利,当时年仅28岁的蒋介石参加了光复战斗。
民国时期,杭州同样人文荟萃,鲁迅、郁达夫等文人都居住过杭州,林徽因祖籍福州,却出生在杭州,在杭州生活到8岁才去了上海,杭州一直是林徽因心中真正的故乡,西湖的山水孕育了她的蕙质兰心。
林徽因
民国的杭州城继续繁荣,利用上海的金融资本,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然而,杭州人却越来越平和,不搀和任何斗争,每天学着南宋的韩世忠来到西湖边散散步,笑看云起云落。
我喜欢杭州的也正是这点,记得去年和老婆去西湖,从侧门进入,喝了一杯星巴克,随后走几步,看到荷花池,不远处有一个“花港观鱼”的石碑,赫然是康熙帝所题。
杭州处处有古迹,体现的淋漓尽致,别人家都把文物放在博物馆的玻璃罩子里,杭州不在乎,就那么直接把康熙题字的石碑放在露天中,至于那忝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就那么不收门票,变成百姓的公园,杭州人何其幸福!
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浙江省的经济仅排中国第13名,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后面,浙江人敏锐捕捉到了商机,浙商走遍全国,乡镇集体企业迅猛发展,杭州再度成为丝绸和纺织中心,进入新世纪,杭州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先锋,今天的杭州就如同钱塘江潮一样,勇立潮头、无所畏惧。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十分丰厚
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