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有着杰出贡献的名将,其中李牧、白起、王翦、廉颇被后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在我看来,李牧白起和廉颇实至名归,而对于王翦来说,如何坦然直面李牧廉颇他们?可否有愧疚之心?耐人寻味。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李牧形象

四大名将起底清盘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 "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虽说有点传奇,但也算与事实相符。

李牧出名于宜安之战,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秦军忌惮李牧,赵国少得安宁。一时间李牧名声大噪,于是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有意思的是,武安侯封号之后,李牧的厄运便接踵而来。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李牧

说起来有点迷信,其实之前白起也是在得到封号后开启霉运之旅,巧的是,李牧和白起是一个封号,那就是所谓的武安侯。

白起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只不过这位与李牧效力的国家不同,白起是秦国名将,据传这位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也就是写《战国策》的那位老先生。

白起跟随秦昭王征战六国,可以说秦国统一六国,白起居功甚伟。尤其是长平之战的胜利,白起功勋赫赫,被封为武安君。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白起的评价很高。说这位是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也正是因为如此,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是白起形象

至于大名鼎鼎的廉颇,也是赵国的名将。这位率兵讨伐齐国,一举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也正是由于廉颇勇猛果敢,闻名于天下。尤其在与燕国的征战中,屡建奇功,被封为信平君,待遇很是丰厚。

著名的长平之战前期,就是在廉颇的主政之下,赵国以固守的战术,有效遏制了了秦军进攻。后来廉颇被赵括取而代之,这才导致长平惨败。再后来,赵悼襄王即位,廉颇郁郁不得志,出走魏国大梁,客死他乡。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王翦形象

王翦是战国时期与李牧白起廉颇齐名的军事家。

王翦自打秦王嬴政以后,展示开挂人生。先是攻破邯郸,再是扫平三晋,攻克燕国都城,随后又灭掉楚国,一路高歌猛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王翦与他的儿子王贲功不可没。有趣的是,这位因功绩卓著,先是被秦王拜为太师,后来又封为武成侯。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然而,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居然销声匿迹,去向不明,抑或隐退,也未可知。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的交集

仔细盘点这四位,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1、王翦,白起,李牧,廉颇都被封过侯爵。

所不同的是,王翦被封为武成侯,廉颇被封为信平君,而白起和李牧则都是被封为武安君。有意思的是,这俩武安侯的下场几乎一模一样,都是被自己效力的那个君王给杀戮。而廉颇稍好一些,幽幽寡欢,被主子视为弃子,只好怅然自己离去。

相比而言,王翦的下场最好,销声匿迹,自寻快乐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翦不仅仅是一位名将,更是军事家谋略家。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廉颇形象

2、廉颇与李牧败于王翦之手。

秦王嬴政登基后,灭掉赵国是他的首选,问题是李牧在那里,谁也没招。秦王无计可施,只好来请老将王翦。同是名将,王翦自然明白李牧的强势,很是忌惮,这真要是当面锣对面鼓开打,谁胜谁负还真难说。

于是长平之战画面再现,一样的离间计,一样的合作人,这就是当年陷害廉颇的郭开,成为贿赂的理想人选,于是一样的效果,赵王迁接受了郭开的建议,于是李牧被杀。说起来,李牧廉颇被同一个小人郭开设计陷害,不知是廉颇李牧他们的悲剧还是不幸。虽说是各为其主,但无论如何,王翦罪不可赦。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长平之战

3、长平之战是廉颇和白起之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毫无疑问,这场战略决战对于秦国统一六国有着决定性意义。廉颇和李牧一样,在固守不战方面颇有造诣,但就是由于廉颇的固守,一方面赵王觉得脸上不好看,另一方面秦国却无可奈何。

于是王翦极力使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国并不怕廉颇,而是惧怕赵括。赵王昏庸不堪,居然相信这些流言蜚语,启用赵括,替换廉颇。

秦国任命白起为统帅,白起也不负重托,先是示弱,假装后退,然后诱敌深入,以至于切断赵军粮道,分割包围,于是长平之战,秦军大获全胜。这样一看,廉颇还是失败与自己人的手里,而白起却因为长平之战一举闻名。也可以认为,王翦是白起成名的最大推手,而廉颇就是白起的一个踏脚石。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长平之战

战国四大名将的功过得失

1、对于李牧来说,固守似乎是这位的取胜之法器。

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李牧颇有心得。比如镇守雁门郡时,李牧只是每天宰杀牛羊犒赏三军,而将士们只有三项任务,那就是练习射箭骑马,看守好烽火台,此外便是侦察敌情。

可这个样子时间一长,赵王看不下去,召回李牧,改派别人去镇守边关。哪知再往后的一年多里,匈奴频频来犯,赵国每每出兵却是屡战屡败。弄得赵国边境民不聊生。无奈之下,赵王这才请李牧出山。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廉颇形象

李牧赴任后,尽管表面上看还是原来的套路,其实已经埋下了几十万伏兵。匈奴觉得这李牧还是照抄作业,派遣小股人马入侵,李牧佯装败退,单于一看前方得手,亲率大批人马入侵。李牧的伏兵仿佛从天而降,勇猛杀敌,匈奴丢弃十多万人马,溃散而去。在之后的十多年里,匈奴忌惮李牧的存在,再也不敢窥视赵国一步。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长平之战

2、廉颇的战略战术和李牧很是相近。

在长平之战的前期,廉颇采取了坚壁固守战略思路,用一个拖字使得秦军毫无脾气,这种很无章法的战术,叫秦军打不成,走不得,苦不堪言。秦军长途奔袭,急于求战,廉颇坚守不出,秦军拿他毫无办法。要不是后来赵王中了反间之计,临阵换将,廉颇完胜当无悬念。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李牧形象

3、 白起是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位担任秦国将领30余载,累计攻城70余座,合计歼灭近百万敌军,后来功成名就,封为武安君。

白起的强项似乎是走的运动战的路子,基本思路先是示弱,麻痹对方。然后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白起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攻城夺地并不是他的为唯一目标,歼敌有生力量才是白起的战略思想。

尤其是这位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亮眼之处。还是拿长平之战为例,面对赵括的轻率进攻,白起佯败后撤,将赵军引进早已布置好的口袋阵里,此时白起天降奇兵,突然堵住赵军的退路,陷入包围的赵军毫无斗志,失败已不可避免。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王翦

4、相对于前三位来说,王翦的名声稍大一些。

而且这位擅长的不仅仅是带兵打仗,在计谋上更是李牧廉颇他们望尘莫及的。比如,李牧就是死在这位的手里,再比如,廉颇的失落和客死他乡也是拜王翦所赐。当然,这些与王翦设计赚取魏齐来说,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话说这范雎是秦国的宰相,却与魏国丞相魏齐有些不对。范雎逼迫魏国交出魏齐, 魏齐逃到赵国,在平原君赵胜门下混吃等死。谁知就是这样落魄,这范雎还是不愿意放过魏齐。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影视剧中的王翦形象

为了满足范雎的私欲,王翦隆重出场,献计于秦昭王,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待平原君来时,秦王出尔反尔,扣留平原君,要这位与魏齐交换。魏齐闻得消息,走投无路,拔剑自刎。一直到赵孝成王打发人把魏齐的首级送往咸阳,秦王这才释放了平原君 。可以想见,王翦未费一兵一卒借刀杀了魏齐,其心机可见一斑。

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全是小人作风,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廉颇

其实在我看来,王翦的宵小行径是不可以与白起李牧和廉颇他们为伍的,因为这四位不在一个量级之上,起码在光明磊落方面,王翦的落差很大。而就王翦的心机来说,还真的不配与作为战神般存在的白起李牧他们同框。

其最大的理由就是,白起李牧以及廉颇他们的高风亮节王翦不但没有,而且所做的基本上是上不得台面的,也就是德不归位。虽然说王翦后来隐退江湖,说到底还是自保,这与白起李牧廉颇他们为社稷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相比,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微不足道。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靠旁门左道来设计李牧廉颇他们,换得尊严和名声,既不地道,也不长久。我想,这也是历史对白起李牧廉颇他们评价远远高于王翦的原因所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