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胜区司法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有助于纠正和厘清当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体必然是具有一定共同性的整体。这就引出一系列关乎共同体的问题: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同体应该具备哪些共同性;哪些共同性是共同体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增进这些共同性的动力和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和阻碍因素有哪些;增进共同性的有效方式是什么;哪些差异性不利于增进共同性。这些问题是围绕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关系具体展开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那些不可或缺的共同性,是共同体存在所必须的。它主要体现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及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对于不可或缺的共同性,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科学有序增进,坚决反对和抵制以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名义削弱和危害共同性。要聚焦增进共同性,探索研究方式方法和思路举措,特别是分析研究支撑共同性的条件和要素,积极创造和发展这些条件要素。
当前,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把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以及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作为核心任务,掌握和遵循共同体建设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科学扩展共同性的范畴和领域,建设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深刻认识到,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差异性将长期存在,要在增进共同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同时要坚决防范差异性削弱和危害共同性。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侮、同赴国难的过程中,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首先要厘清二者的层次关系。二者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这种层次关系决定了各民族意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任何民族的本民族意识不能等同或凌驾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上。事实上,只有当民族意识错位或存在狭隘偏见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才会产生“矛盾”。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坚决防范。
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牵涉到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各民族增强“五个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对于后者,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阐释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逻辑关系。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传承和弘扬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筑经得起历史检验、各族人民认可、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激活各民族文化活力,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
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中,要重视物质的作用,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并不自然而然带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重视精神的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来源 | 内蒙古工业大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