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这几年感觉国内的文化题材的节目如诗词大会越来越多。涉及到国内的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如军师联盟,大明王朝,大秦帝国,楚汉争霸制作也越来越精良。国内的古文教育也再加强。连漫画也有一人之下这种设计大量本土道家文化的内容。

之前看欧美的电影也看到了一些对中国文化的借鉴比如漫威中的庄生梦蝶。

感觉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比很多人想象的好。起码夺回了大量的国内市场。很多国内本身的深层文化也在用比较好的包装向外输出。

这是都是一个自有文化项好的趋势,并且比很多人以前预测的要乐观呢?

关于文化输出这事,其实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从现实来看,所谓的“文化输出”并不如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是两个国家间的平等交流。实际上,在大多数场景中,A国而对文化输出对于B国来说,往往就意味着一种“文化侵略”。

如果不是抬杠的话,一个人应该会承认,每个人生活的时间和场景都是有限的,你接触A国的文化多,接触B国的文化必然就少。一个10年天天看日本动漫的人,跟一个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0年的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肯定有区别,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这套逻辑用在互联网上,就是所谓的“社会总时间”——对很多互联网厂商来说,哪怕我从你身上赚不到钱,我也要加各种小功能来抢夺你的时间,因为你一旦有空,就很可能用上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

所以在欧美的文化理论中,“文化帝国主义”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关注的问题。而在目前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恰恰不是如何搞文化输出,而是如何不被别国的文化侵略。

或者说,当有些人在羡慕日韩、美国文化成功输出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法国、德国、俄罗斯等等这些国家,如今正在发愁的不是自己不能文化输出,而是面对强势文化的侵袭该怎么办。

毕竟,文化产业既是文化也是产业。从文化的方面来说,它可以改变和提升一个国家的形象;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它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统计时间:2019.1.1 - 2020.1.22

这一点,可以从各国的电影票房榜上看得很明显。在上世纪60、70年代,欧洲电影在世界上还可以与好莱坞分庭抗礼,但如今打开欧洲各国的电影票房榜一看,几乎全都被好莱坞电影霸榜。

你总不能说德国没文化吧?

实际上,尽管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白人”、“欧美”、“西方”是一个整体,但实际并不如此。在如今欧洲的文化圈里,对美国文化和好莱坞电影的批判也是一个主流。

回到中国这方面,我觉得很多在这儿动不动讨论中国文化输出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过去20多年里,在文化产业这个领域中国实际上是处于相当弱势的程度。还是以电影票房榜来说,自中国开始批量进口国外电影那个时候算起,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国产电影基本上只能在国产保护月苟延残喘,很多人对进口电影占据票房榜前几位已经习以为常。

20多年这个时间看似不长,但其实也不短,那怎么说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而在过去几年里,可以看到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国产电影在市场上开始崛起。尽管从工业水准来说,国产电影与同等票房的进口电影还是有一定差距,但这已经是一个很难的逆转。而对照日韩的电影市场来说,本土电影能够渐渐对抗进口电影,也是其能开展所谓“文化输出”的一个前提条件。这同时也意味着本国文化工业的逐渐成熟。

当然,以中国目前的文化工业能力,谈文化输出还为之过早。但从近几年国内文化市场的表现来看,国内文化行业的工业能力是在上升的。在影视领域,我们既有《战狼2》、《流量地球》这样的电影重工业作品,《哪吒》、《白蛇》等也代表着在动漫领域制作能力的上升。而放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其实很难做到——毕竟,全世界能承担得起1亿美元以上投资的电影摄制的国家屈指可数。

至于说国内文化输出是否有向好的趋势,目前看来只能说不确定。一方面,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下,文化输出的难度本身就比以前难了很多,文化上的保守趋势也让一些突破变得更难;但另一方面,文化制作能力的上升,也具备着在某个特定时刻影响力爆发的可能。因此,如果只以“本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来界定文化输出的能力,那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大概率不会变强,甚至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减弱。

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文化输出”并不是一个当下最要紧的事情。除了美国情况比较特殊之外,对于日韩这种国家来说,之所以要搞“文化输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国内的市场容量有限。韩国一共5000万人,票房最高的电影观影人次也就是1000万出头——按一张电影票50块钱算,也就是5亿的票房,这显然是不够的。但对于中国来说,比起关注“文化输出”,站在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本土的文化市场开始崛起——不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文,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将同类的进口文化产品挤出,这反而是一种进步。

这同大多数国产的工业品一样。一开始,整个市场被进口产品占据。之后,国产开始慢慢替代进口商品,国产商品成为主流。但是,在国产商品占据国内主流之后,这个品牌是否一定能出海成功,在国外市场打开影响力?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甚至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中国能成功出海的企业没有几家。然而,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国产商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本身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就。

当然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层面。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市场是进口产品占主流,那这个国家进口商、经销商这几个渠道就把利润分走了,但本土的影视生产可以满足本国所需,那就可以提供数百万甚至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个角度上,中国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意义也是要肯定的。

如果要给一个确定的结论,那我会说中国的文化输出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向好的概率并不大。只是,我也从来不认为这单纯就是审核的锅——如果一旦说文化输出不行就是审核的原因,那恐怕除了美国和日韩,剩下的国家文化审核一个比一个严格。何况,如果中国搞文化输出不行就是审核,那事情反倒简单了——你想写什么你觉得在国内不能发的东西,完全可以去外网上发表嘛,外语好的直接写外语,外语不好的找人翻译了再发表也行。但迄今为止,海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也有几千万人了,这已经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体量,在文化领域有世界影响力的却寥寥无几。如果国内出不了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是因为审核,那这几千万人力也出不了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又是因为什么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