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温、冬温
1.男。壮热7昼夜,夜间较白昼为严重,白昼尚清晰,暮则
谵语。凡温邪之发于秋者,热入心包,较其他时令为早。以秋令
之燥,温、燥相煽,来势颇重。
忍冬花9克,清水豆卷12克,连翘9克,赤苓12克,卷心
竹叶4.克,碧玉散9克 (包),黑山栀9克,枳壳9克,
全瓜蒌12克。
二诊:其效如此之速,殆温而不夹湿者。
薄荷3克,粉葛6克,佩兰梗9克,全瓜蒌12克,晚蚕沙6
克 (包),枳实3克,忍冬花12克,赤苓9克,莱菔英9
克,淡子芩4.克。
[按]燥为秋令主气,初起亦在肺卫,吴鞠通主以桑杏汤。此病
壮热7昼夜,且暮有谵语,是燥气化火,侵袭心营,故以锿、翘、
栀、芩、竹叶心等以清心肺之热,全瓜蒌、枳壳、莱菔英等以润肠通
腑。以其并不夹湿,故一剂知,二剂已。
2.男。清代医家所谓秋温。包括感冒、胃肠炎、轻型之副伤
寒三者。病者从无大病,面垢脉软,苔虽腻而白滑,须防上述之
第三者。
清水豆卷12克,北柴胡24克,姜半夏9克,江枳实9克,浮萍
草6克,黄芩6克,全瓜蒌12克,煨草果4.克,佩兰梗9克,
赤苓9克,粉甘草3克,太乙丹1粒(分2次吞)。 ;
二诊:热虽较减,面垢苔腻亦见减退。前方轻其制。
清水豆卷12克,北柴胡12克,姜半夏6克,枳实9克,黄
芩9克,佩兰梗 9克,赤苓 9克,全瓜蒌 9克,粉甘草 3
克。
[按]本病例随后叠用清热利湿之剂,约10天而告痊愈。一诊方
中用柴胡24克,为当时他医所少见。先生论柴胡功用有三:一祛瘀,
二解热,三泻下。这里正用其解热作用。先生又说:“治病用药需胆
大心细,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于此可见之。
3.男。秋温侵入血分,面部胸部皮肤锨红如丹,两臂散布红
点,咽头红痛。清其热、凉其血。
净连翘9克,白薇12克,小蓟9克,紫草茸6克,芦根100
厘米 (去节),金银花12克,黄芩6克,丹皮9克,绿豆衣
12克,射干6克。
二诊:古人以望疹之色,定治疗之法,亦自有其见地。例如
疹红者,属热、属血分、属有余之进行性。仍当解热、凉血,平
其过胜,为必然矣。
杭菊花9克,赤芍9克,金银花 15克,川雅连 1.克,全
瓜蒌12克,嫩白薇12克,紫草茸4.克,射干9克,紫花,
地丁9克,赤苓9克。
[按]时在秋季,一因壮热发疹,此症所以辨为秋温;一因先生
治此类发疹病,每每遵守叶天士、吴鞠通邪入营血之说,而用清热凉
血之法。足见先生临床辨证论治、不阿私一家之说。本病例三诊
时,热退神爽,皮肤见脱屑成片,先生仍投前法。认为清热凉血药有
消炎解毒的作用,必须维持服用,而不宜立即停用。如其言,病果获
痊。
4.女。冬温28天,神志时明时昧,唇焦齿燥,邪未去而阴已
伤,阴伤则热愈炽,恐有痉厥之变。
北沙参9克,玄参9克,带心麦冬9克,天冬9克,白芍9
克,连翘9克,黄芩9克,桑白皮9克,白薇12克,川贝6
克,朱灯心1.克,粳米1杯。
二诊:检温不甚高,但脉数不静,其主因在咳。病温已匝
月,两颧发赤,邪犹留恋,已见神蒙,不可再见气逆。
南北沙参各9克,玄参 12克,桑白皮9克,连翘9克,川
贝6克,甜葶苈9克,远志4.克,石菖蒲9克,陈胆星6
克,牛黄清心丸1粒 (化服)。
[按]此案患温已28天,阴液亏耗,更兼神蒙,故在养阴生津、
清热涤痰外,更用牛黄清心丸。
温 热
1.女。高热卒然而起,屡次得汗而热不大挫,此温邪也;大
便溏而臭,时欲呕。予葛根芩连汤。
葛根12克,川连1.克,淡黄芩6克,晚蚕沙12克 (包),
连翘6克,赤苓6克,金银花 12克,姜竹茹6克,荠菜花
炭12克。另:六一散30克,代茶。
[按]若是风寒,便当得汗而解。此症高热卒起,为《伤寒论》
所谓 仇汗出已,身灼热n的温热病。因其大便溏而臭,时欲呕,可知
热在肠胃,故以葛根芩连汤加减。
荠菜花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作用。早在30年代,先生即经 j
常采用此类草药,这是他重视民间医疗经验的具体表现。
2.男。热6日,其热不甚壮,而神色有迷蒙状。不更衣6日,
时作呕,苔垢腻。此阳明腑实证,当急下存阴。
全当归9克,杭白芍9克,全瓜蒌 12克,生锦纹6克,制
厚朴2.克,生枳实9克,姜半夏9克,莱菔子 12克,石
菖蒲9克,元明粉12克 (分2次冲)。 "。
[按I《伤寒论》阳明篇记载:“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
之。”成无己注释说:“呕者,热在上焦,未全人腑,故不可下。"先
生根据临床经验,认为此呕多与便秘有关,必须用大承气汤急下。由
于患者热6日而不甚壮,神色有迷蒙状,为抗病功能低下,所以加用
归、芍、蒌仁、莱菔子养营润肠,正所谓"不下则无以去其结热,不
润则适以速亡其阴”。
3.男。热高日晡,病势已入阳明阶段。吴鞠通以为温病当论
三焦,不可循六经,谬矣。
寒水石24克,淡子芩3克,青蒿12克,粉甘草3克,广郁
金末3克 (分3次吞),生石膏24克,知母 15克,苍术6 ,
克,梗米1酒杯,鲜石菖蒲6克。 一
[按]伤寒病人阳明,寒从火化,类同温病气分大热之候,其治 "
法往往无多差异。此用苍术白虎汤复加寒水石、蒿、芩,殆为温而兼
湿者设。湿热神昏,可用菖蒲、郁金之香开。六经是伤寒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三焦是温病辨证方法。后二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既
相互联系、相互印证,又相互区别。以"证"为主,则寒、温两家没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案寥寥数语,适表现先生一生之主张。 @
4.女。肌热恶寒,旬日不解,清晨忽然战栗。凡战栗得汗则
解者,名为战汗;不解者,乃高热之前驱。不更衣6日,先予凉
膈散。
薄荷6克,山栀9克,黄芩9克,连翘9克,竹叶6克,元
明粉9克,制川军9克,甘草3克。
[按]外感热病在气分留连日久,突作寒战,汗出即脉静身凉,
热随汗出名为“战汗”。盖正邪交争,正气胜则汗出也。此病人已汗
出而热不解,说明邪热末去,且不大便者6日,足证无形邪热借燥屎
为盘踞。凡邪热不从外解,却又见腹满便秘,治宜表里双解,凉膈散
是良方也。
5.女。热9日不退,舌中厚腻,边尖红绛,周身有淡紫色血
点密布。此温邪人营之候,宜其神烦不宁。治疗当用大剂清营解
毒。
细生地 15克,麦冬9克,玄参9克,银花 12克,连翘 9
克,地骨皮9克,紫花地T 12克,绿豆衣9克,白茅根 1
扎,神犀丹1粒 (化服)。
[按]邪入营分,便当清营解毒,方用神犀丹清营解毒而透营分
之邪。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茅根解毒泄热;生地、玄参、麦冬养
阴。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入心、肝经,能清热解毒,尤擅解疔毒,以
往外科多用之。用于温热病者则较少。今亦常用于急性感染性疾患。
6.男。体弱之人,而病极严重之温邪,缠绵时日,正气更伤。
今两候终了,转人极期,高热不退、耳聋、谵语,脉微欲绝,此
生死之关键系焉。夫正气旺盛则生,衰竭则死。纯用清温开泄,
祸不旋踵。昔张景岳治京师一少年,舌焦神愦。以大剂温补回
生,其书犹在。
炮附块9克,连翘 15克,郁金4.克,鲜石菖蒲9克,鲜
生地30克,党参12克,麦冬 15克,五味子9克,黑大豆
30克 (煎汤代水)。
[按]温病两候,见高热谵语而投参、附者,极为罕见。此病人
体素不足,虽高热而脉微欲绝,乃正气不支,是谓正虚邪炽。正虚是
本,热病是标。急用参、附以挽将亡之阳;生地、生脉散以救欲脱之
阴。上海老中医祝味菊先生于温热病之舌黑唇焦者,往往用附子。盖
其意均在振奋中阳,挽救心力之衰微。
7.男。病热4周之久,最近数日,更见耳聋、谵语,小溲刺
痛淋漓,一派温邪燔灼之象。甘寒以滋之、苦寒以清之。
小生地12克,知母9克,鲜石斛9克,白薇9克,卷心竹
叶9克,苦参片6克,黄柏9克,寒水石18克 (打),泽泻
9克,琥珀屑2.克 (分2次吞)。
[按]病热20余天,阴津受伤,心神受扰,邪末去而正己伤,故
用生地、石斛养阴;知、柏、寒水石、白薇、竹叶清热;泽泻、琥珀
利尿通淋。用苦参、黄柏者,"小肠火腑,非苦不通",其意亦在清利
湿热而通淋。先生于热病常用苦参,因此药有良好的清热效果,早在
《外台》即有记载,而后世则较少应用。
8.男。苔如积粉,不更衣5日,渴喜冷饮。白虎合凉膈散。
生石膏30克,粳米1杯,玄明粉12克,黄芩9克,知母12
克,甘草2.克,生川军9克,山栀9克,连翘9克,薄荷
6克,淡竹叶30片,白蜜30克。
二诊:虽然两药皆吐,而得畅便者三,壮热下挫,苔如积粉
者,转为松黄潮润。
冬桑叶9克,杭菊花9克,连翘9克,江枳实6克,冬瓜子
12克,黄芩9克,滑石12克 (包),竹叶30片。
三诊:两迸清解之剂,热退脉静,精神较倦,胄纳欠香。予
下方善其后。
太子参9克,白术9克,陈皮6克,粉甘草3克,茯苓9
克,炒谷麦芽各9克。
[按]壮热、渴暮冷饮而不大便者,即《伤寒论》所谓:"阳明腑
证",也是温热家所归纳的"气分证"。先生于此症每喜用白虎汤加凉
膈散,或单用凉膈散,屡屡奏效。二诊见便通、热挫,即改用清解之
剂。三诊热退神疲,则用加味异功散善后。于此足见先生方随症变,
辨证施治何等灵活。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