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字子中,号紫芝,出生于公元1307年,是浙江桐庐人。他性格淡泊宁静,喜欢隐居在民间,不喜欢从政,而热爱书法和文学。他年轻时曾多次模仿晋唐时期的名帖,并得到了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亲自指导,他的作品在形态和精神上都与原作极为相似,以至于后人常将他的书法误认为赵孟頫的作品。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自书诗卷》

晋唐时期书法讲究气韵与法度,而宋代则兴起了注重个人意趣的“尚意”之风。但是,有个悲剧发生了——到了南宋时期,即使是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也只擅长行草,对于楷书、篆隶可谓一窍不通。这又让后来的学书者陷入了资料匮乏和笔法失传的困境。有时候,看到南宋末期的书作,真的会让人望而生厌。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

元代书法的出现成为了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晋唐时期的书法在元代得到了全面回归的发展。有个人名叫赵孟頫,他可是书坛托古改制的核心人物哦!他主张“当则古,无徒取法于今也”。他认为我们应该以古代的书法为师,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当下的风格。这样的观点不禁让我们好奇,元代书法是如何融合古典与创新的呢?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

在元代,晋唐书法发展成为一股全面回归的潮流,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非赵孟頫莫属,他在书坛上扮演着托古改制的核心角色,主张“当则古,无徒取法于今也”。这意味着他认为我们应该直接以晋唐时期的书法为师,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当时的书风。这样的观点不禁令人好奇,元代书法是如何在古典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呢?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自书诗卷》局部

赵孟頫的观点迅速引起了元代书法家们的共鸣,他们努力回归古典,追求晋唐时期书法的精髓。这一回归不仅局限于个人意趣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将情趣、学养、品行、胸襟、抱负等丰富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字里行间和章法之中。他们试图恢复晋唐书法的辉煌,并将其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元代书法的发展与变革令人叹为观止。师古而能变,这成为了元代书法家们的座右铭。他们汲取晋唐书法的精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力求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古代书法的气韵和法度,又散发着个人意趣的光芒。这种追求古典与创新并存的精神,成为了元代书法的独特魅力。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一位书法家备受遗忘,他就是俞和。俞和在书法上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他的书迹至今仍然被保存着。然而,遗憾的是,俞和的作品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赵孟頫真迹,这使得他的独特光芒黯然失色,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赞誉。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被遗忘的书法家,以古为师,创新在手!

俞和行草书《次韵韩伯清见寄之什凡五首》

俞和的作品蕴含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价值。他的篆、隶、楷、行、草书法无一不精妙绝伦,每一种字体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气息。他的作品既承袭了晋唐传统,又带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展现出了元代书法的瑰丽风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