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许世友重战术不重战略?打济南太快影响打援?与粟裕不和被放大?

在研究济南战役时,不少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济南战役定的作战方针是“攻济打援”,而作为攻城总指挥的许世友,只是在战术层面上考虑问题,一味强攻猛打,致使济南战役打得太快,从而影响了粟裕的打援计划。出于这个观点在网络上比较盛行,同时这一观点自然也把许世友与粟裕不和的关系放大。因此,有必要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澄清。

帅克先亮明一下自己的看法:济南战役打快了,影响了粟裕打援,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济南战役从毛泽东到粟裕都认为是一场极为难打的战役,早打完早赢得战略战役主动。

济南战役之前,解放军还从没有打过10万人以上驻守的大城市。特别是济南,它是由国民党军名将王耀武来把守。因此,在战前组织作战筹划的时候,都判定济南战役可能打20天以上,甚至打一两个月。济南战役整个排兵面阵是根据这一基本判断作出的。

对于这样一个极为难打的战役,对于与国民党军王耀武这样的名将交手,从哪方面来讲,肯定都是越早打完,越能赢得战略战役上的主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其二,济南战役的核心作战目的就是夺占济南,要求攻城战役打慢不符合逻辑。

济南战役尽管确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但整体来讲,攻城是核心目的,打援只是保障攻城顺利实施。因为在此之前的一些战役,包括三战四平,包括南麻、临朐战役等,都是在打援上出了问题。所以,这次济南战役,对打援格外重视,考虑得非常充分。

不过,对打援不管再如何重视,都是紧紧围绕把济南城打下来作文章的。因此,要求攻城部队打慢不符合基本的逻辑。

其三,济南战役成了差一点打不下去的一场战役,攻城部队坚持住了最后五分钟。

济南战役外围作战打了7天之后,也就是在1948年9月23日打内城的时候,我们晚上发起的总攻,实际上并没有攻进去。当时不少纵队司令就觉得这场仗伤亡已经太大,没法再打下去了。

好在这时候,攻城东集团指挥、9纵司令员聂凤智等人坚持认为,我们伤亡大、困难多,敌人更困难、更难坚持,我们必须坚持最后五分钟,必须把仗一气打下去。结果是9月24日凌晨,我军再次发起总攻。最终,济南城被攻克。

回过头来看,济南战役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得多、艰难得多,甚至是差一点就打不下去的仗。

其四,济南战役打快了是因为多种综合因素促成,不是想打快就能打快的。

战争有它的偶然性和戏剧性的一面。济南战役最终8天能够解决战斗,是因为多种综合因素促成的。

第一个因素便是吴化文率部起义。因为这一起义共有两万多人,而守城总共才10余万人。济南城的整体防御体系因吴化文起义大受影响,这给王耀武带来了极大的被动和错乱。

第二个因素便是助攻改为主攻。原本上主攻是宋时轮指挥的西集团,助攻是聂凤智指挥的东集团。东集团的骨干部队是第9纵队。该纵主要是由山东子弟兵组成。在家门口打仗,打助攻有点说不过去。所以,聂风智在传达命令时便私自把助攻改为主攻。关键是这一传达,大大激发了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结果是聂风智的东集团打得非常勇猛漂亮。本来,王耀武判断西面是主攻,他的判断原本也是正确的。结果东集团这样一顿猛攻,搞得王耀武也判断不出到底哪是主攻哪是助攻了。这一错乱,无疑对加速济南战役整个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五,粟裕本人非但没有要求慢打,而是在战役进程中要求快打。

粟裕本人对济南战役打快打慢持什么观点,这一点是至为重要的。因为军委命令具体攻城由许世友负责,粟裕负责华野全军指挥。所以粟裕在战役期间更多关注的是打援方向。但即使这样,粟裕在战役期间还是发出过一些指令。

比如,9月20日早晨,粟裕便给西集团指挥宋时轮发电,要求他乘吴化文战场起义,加快向商埠和内城的攻击。透过这份命令,显然粟裕不是要求打慢,而是要求打快。

同样是在这一天,粟裕还发过这样一道指令:让本来参加打援的叶飞的1纵,加入到济南的攻城之中。同样,粟裕的这道命令,当然也是通过叶飞纵队加入攻城,希望尽快把济南城打下来,以防生出事端和不测。后来,粟裕经过审慎考虑,特别是吴化文率部起义,济南攻城兵力够用,最后他又于当天晚上把这一道命令撤回。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济南战役打快了,许世友只注重战术,不从战略上着眼,导致攻城太快,影响粟裕最终打援,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至于坊间传说的因攻城打快问题,影响了许世友和粟裕之间的关系,甚至这种不和的关系还被放大和扭曲,这些都是不成立的,也是不可取的。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济南战役》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