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巳时(早上9:00~11:00)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

1、足太阴脾经主要症状

本经主治病证:脾、胃、妇科、前阴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2、足太阴脾经用药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3、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

4、足太阴脾经穴位歌诀图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足太阴脾经

5、足太阴脾经取穴视频详解

6、足太阴脾经穴位(21穴)

本经穴位: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共21穴,左右合42穴。

交会穴: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隐白(足太阴脾经穴;井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大都(足太阴脾经穴;荥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呕吐。

太白(足太阴脾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漏,脚气,饥不欲食,善噫,食不化,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公孙(足太阴脾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位置: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嗜睡。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商丘(足太阴脾经穴;经穴)

位置: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足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舌根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不乐,好叹息,咳嗽,小儿痫瘈,痔疾,足踝痛。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痛,泄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足痿痹痛,湿疹。

漏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内踝尖上展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冷麻,足踝肿痛。

地机(足太阴脾经穴;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阴陵泉穴下展3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食欲不振。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穴;合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血海(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展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膝痛。

箕门(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展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遗溺。

冲门(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博动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痔痛,小便不利。

府舍(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冲门穴上展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腹结(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展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绕脐腹痛,腹寒泄泻,疝气。

大横(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虚寒泄痢,便秘,少腹痛。

腹哀(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食窦(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满,噫气,反胃呕吐,腹胀肠鸣,水肿。

天溪(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胸乡(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周荣(足太阴脾经穴)

位置:胸外侧,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喘,气逆,胸、胁胀满,胸、胁痛。

大包(足太阴脾经穴;脾之大络)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

足太阴脾经主治,十二经络循行顺序口诀,人体十二经络走向图足太阴脾经循行图解,手太阴肺经穴位定位,足太阴脾经歌诀十二经络歌诀,经络图解**大图,寸口脉的准确位置图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