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教育到底应该使人怎么样?

早上读了刘云杉教授的《教育应使人不被命运摆布》这篇论文,很有感触。一方面是这样的文章的确很深入很细致,深入到教育的细节,深入到教育者的内心,使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内心受到震撼;另一方面,这样的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所表明的观点,与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禁汗颜。

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到底应该使人怎么样?按照官方的表述:我们的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态里,包括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教育主管部门,都很清楚我们培养的方向是努力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似乎这个才是硬道理,至于其他方面,在现实的教育中考量得并不多。

教育到底应该使人怎么样?按照这篇论文的观点是要使人自知自明,自强。而我们的教育到底能够给予每个学生什么呢?能不能使人自知自明自强?还真的不好回答。至少,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看,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不少人还是并没有真正做到自知自明自强。要不然就不会出现北京大学的学生居然把自己当教师的母亲杀害,更不会出现复旦大学的学生投毒事件的发生。

当下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本质、本真,不说别的,我们现在有的省市公开进行各地市排名,而且还要把各所学校的分数向全社会公开,这是干什么?这不是要让教育彻彻底底地变成分数的奴隶?这不是要教育工作者完完全全地以分数为核心来开展教育工作吗?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都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又怎么可能把培养学生的自知自明自强当成工作重点?又怎么可能在校园内真正地将教育最核心的内涵传递给每个学生?这样的教育最终可能是一种什么结果,不用说,都很明白。

刘云杉教授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夸美纽斯早就洞悉其间的深意:本来可以温和地输入智性的东西,却粗暴地印上去、塞进去、打进去。本来是可以明白地和明亮地放在心智跟前的事情,却去晦涩地、迷惑地、错杂地看待,好像它是一个复杂的谜语似的。这既大又玄的知识正是为了心智不再明白与明亮。

还有一种愚,却具有很强的蒙骗性,它表现为聪明和伶俐。我们的教育中充斥着令人骄傲、值得炫耀的知识,讨人喜欢的才能,可以卖弄的技巧。譬如七龄童能做出他自己也不懂的古诗,一群孩子在课外班里培训奥数题,高比例的少年钢琴考过十级——然而,这些知识能否转化成为理解力、判断力乃至德行,却鲜被问及。

恰如卢梭所言,从我们童年时候开始,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外表看起来很机灵,但却破坏了判断力;学校里什么都教,唯独不教他们做人的天职。

这类知识华而不实,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愚蠢,更可能是虚荣。他们辗转相传这些知识并不为充实与营养自己,而是为了炫耀自己,娱乐大众,当作谈话的资料,像一枚不流通的筹码除了计个数扔掉以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一个少年,在外学了10多年,学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使他比离家前更神气和尖刻。他原该带回一个充实的心灵,而今却是虚空的;没有茁壮长大,只是浮肿虚胖。这些让人虚胖浮肿的知识,不能唤醒人,因而不能与心智的发展建立内在联系的知识,不仅是无用的,更是“坏”的——其坏不在于正与误、虚与实,坏在对人的误导与诱惑,坏在知识没能稳妥地渗透到人性里,再踏实地实践于生活中。”

这几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对照现实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当下的教育恰恰是文中所说的那种多了知识,少了做人的教育。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