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正月初一,只要是居家过年,我都会在给长辈及亲友拜完年后,静坐案前,展纸研墨,收摄心神,写一幅小楷《心经》,视作对农历开年的祈福,为家人,为朋友,为自己。今年,亦不例外。只是,却多出了一份为国祖国和世人的祝愿,期盼这个缠绕了我们一年之久的新冠病毒能尽快离去,让先前那种正常的生活及早回归,使人间继续那份祥和与太平。
《心经》是佛教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故称是。全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名《般若心经》;般若是现量智慧的意思,即是无须比量思考,通过直觉的洞察观照,所映现获得的最高智慧。《心经》世存译本者六,但终以唐玄奘译本为宗。全经260字,字字珠玑,博大精深,阐述三科(蕴、触、界)、四谛(苦、集、灭、道)、五蕴(色、受、想、行、识)等概念和佛教义理,认为般若智慧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行的至高法门,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业果。而《心经》的核心,则是“五蕴皆空”,意即诸法万物,皆和合而成,自性本空。
自《心经》传入中土,有唐以来,从欧阳询开始,至今,这部言简意隽的佛学经典,就被历代书家恭临敬书,精品叠出,异彩纷呈。现在,随着书法作品商品化的日趋喧嚣,各种风格书体的《心经》作品更是蜂拥而出,篆隶楷行草,颜柳欧褚赵,大幅小品,条屏手卷,千姿百态,妍蚩不一,但综括而言,大都心浮气躁,多是炫技逞才,少了古贤书圣们的那种肃穆和静气。
我写《心经》有年,因书法而始,先是中楷,后为小楷,日渐熟习,久之,便成为自己平日修身养性之法,受惠于斯,时得法喜。最为切实的感受,就是每在身逸神闲,欣然欲书,或是心烦虑乱,无所依止之时,先默念一通《心经》,涤心澄虑,收视反听,然后于明窗下,净几前,焚香一柱,操纸染翰,用小楷,由“观自在菩萨”开始,逐字书写,及至“度一起苦厄”时,遂觉忧烦顿去,时和气润,笔顺锋正,纸墨相发,浑身上下,无不轻快起来。于是,信笔而下,经出文涌,心观意想,一气呵成。
比较而言,我写小楷《心经》,虽功疏力薄,难比高明,但在静气方面,倒是有些体会。我认为,如要把《心经》写出一股静气,尤其是小楷作品,首先是要气定神闲。如开始时状态不好,情懈意怠,可以先行默诵几遍经文,或是在研墨及润笔调锋时,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中锋恭楷,让心绪随着经文的墨迹呈现,慢慢趋于平复,渐入佳境。最后写出的字,就会因此力由气注,笔健墨实,湛然有一种静气。
其次,就是要熟悉经文,书写时不暇有思。这样才能凝神静气,心系一念,字随笔落,无碍无滞,不会影响通篇气韵的流畅。为了让自己的每幅《心经》作品都能保有这种静气,我定制了事先裱好的手卷,采用蜡笺染黄的宣纸,卷首观音加持,一分的方格。在这样的手卷上写,不可有一笔失误,更不能有错字和漏字,否则,满纸皆废。为此,必须做到将经文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其实,作为书家,但凡书写任何一幅作品,或诗词,或文赋,都应该做到对书写的内容熟悉通透,写起字来才可以行止自如,文书合璧。有时看到一些所谓的知名大家做书,作品内容并不生僻,但还是要边写边查书翻典,实在是有些滑稽可笑,不知其名头何所来哉!
最后,心正意诚。要从始至终,升起并谨持着一颗恭敬虔诚的心,对每一笔,每一字都怀有拳拳之诚,兢兢之敬,笔墨间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安然静穆的书卷气。自己常以小楷《心经》作品结缘,这些年来,随喜出去的作品已经五百多幅了。每在为善缘友人写经时,都会将对方的印象悬系心中,意念观想。当有得意之笔落成,似乎可以从点画之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欢颜与赞许,仿佛卷首的观音菩萨显灵加持一般,自己的心神也就恬悦愉怡了起来,气因此得以贯通,舒缓而出,平铺覆纸。
书家有言:“心正则笔正。”书写《心经》时,气静而心正,心正则意诚。惟能气静,笔下作品方焕然有神采。释家亦云:“佛不远人,即心而证。”及此,明心见性,我心即佛,如见如来,得大自在。正是:
“达观自在波罗密,
受想行识色蕴空。
会使闲情逐岁月,
常怀静气写《心经》。”
上一篇
看风水时如何化解杀师日
下一篇
癸水命富贵条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