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与脏腑的中医辨证 (整理:春风微拂) (一)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足阳明胃经循于上龈,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循于下龈,入下齿中。
人体气机左升右降以顺,肝脾肾气左升、肺胃气右降。右上磨牙属胃、右下磨牙属大肠;左上磨牙属胆、左下磨牙属肝。 故齿病与脏腑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以及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致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 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致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松浮而隐痛。肾 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二)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于经络;久病多属虚,偏于脏腑。
1.实火牙痛: 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 龈肉引起。 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致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上龈,入上齿中。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龈,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 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胃火牙痛指上牙龈或右上磨牙肿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肠火牙痛指下牙龈或右下磨牙肿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 手阳明大肠经循下龈,入下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这是一种属于身体其它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舌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 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龋齿、牙损伤。
2.虚火牙痛: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肾火牙痛: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下门牙或智齿或满口牙痛胀。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处方]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肝火牙痛:左下磨牙肿痛而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冷热皆痛。 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三)中医辨证看齿龈
牙齿及齿龈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大肠经;犬齿属肺经,臼齿属脾经。 牙痛与脏腑之火的对应关系: 上门牙为心火、下门牙和智齿为肾火,右上磨牙为胃火、右下磨牙为肠火,左上磨牙为胆火、左下磨牙为肝火。
辨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肾气亏;牙龈出血,肠胃虚弱;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牙龈红肿,胃有炎症或疲劳。
(四)牙齿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
1.牙齿清洁 2.无龋洞 3.无疼痛感 4.牙龈颜色正常 5.无出血现象
据统计,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不足1%。我国牙龈炎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青少年牙周炎疾患发病率达50~70%,儿童龋齿发病率为80~90%。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水平较高的国家对牙的健康标准是“8020”,即“80岁时仍然拥有20颗牙齿”。
(五)牙齿保健法:百物养生,莫先口齿
“叩天钟”、“练精”健齿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晨起后闭口并舌抵上腭,然后“叩天钟”即门齿、犬齿、臼齿,依次上下齿叩击、磨牙36下,同时“自饮长生酒”,将口水分3次咽下。可减少口腔疾病,尤其是牙病发生,并强身健体。
“闭天门”健齿法: 《养生录》说:便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就是说小便时脚尖点地、牙关紧闭,大便时牙关紧闭。每天坚持,可牢齿、固精、强肾、壮体。
牙龈按摩法: 《景岳全书》载:食指或舌头抵在牙龈上,做局部小圆旋转的移动按摩动作,先外后内,然后漱口,使每个牙齿所属的牙龈区都受到按摩,反复做9次。
养成好的咀嚼习惯:慢慢咀嚼,并改掉单侧咀嚼的不良习惯。既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利于食物充分消化,又可促进循环,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正确刷牙法: 刷牙方法不当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日久天长会在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应将刷毛与牙冠接触,刷毛头指向牙冠,沿牙面向牙龈轻拂刷,依次刷净每个牙齿的每个牙面,既能清洁牙面,又能按摩牙龈。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
饮食调养:饮食应多样化,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零食,特别是含蔗糖多的食物,应避免过冷、过热以及酸辣食品对牙齿的刺激,戒烟限酒。
另外、“子牙疼痛一滴灵”是以细辛、牙痛草、骨碎补等九种纯中药配伍的外用酊剂!针对牙疼的病因,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平五脏六腑之火、营养牙齿,系统消除牙疼的脏腑根源,达到气血、脏腑、经络通畅,通则不疼。止痛、消炎、排牙毒、修复牙髓神经四效一体,1分钟止疼、24小时消肿,1-8次根治。(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