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度寺碑
说《四欧》就不能不先说化度,这个本子实在太有名。于今而论,唐碑孤拓屈指可数,国内所存更是寥若星凤,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国图藏神策军碑,另一个就是上图藏化度寺碑。事隔近七十年,我们终于又等到了原拓摄制的印本。
既然是图述,大家就跟着我一路看下去。
先来张封面印花的局部,仿真感比二玄的强
种种题签
黑白印本再精制,也似隔山听音,原色的魅力无法抵御
吴湖帆的碑式图,就是这张图揭示了四欧堂本原出四石
四本宋拓各有一幅吴手绘的题图,化度中为“勘碑图”,遥想古人对坐论碑,何等的雅兴
蒙娜丽莎揭开面纱,原装本样式,印章、边跋齐全。拓墨并非一片沉黑,剪条、衬纸层次清晰,裱本的补纸也非常旧。碑拓印本我们看了百年,但其中只有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的本子能够一定程度上再现拓本的古气,而《四欧》可算其一。
争论不休的“化度”二字,纸墨之疲敝实令人叹息
吴的填描也不是四欧堂本的第一次,重重笔墨之下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个人不太赞同“唯老版优”的论调。中华版用了滤镜,很多细节其实已经没有了,那是“粉饰太平”。
看中华本第二个“度”字的横笔,你会以为没问题,可《四欧》里你会清楚看到纸是损的。
我觉得中华本充其量只能用来做个补充,就为了看那一笔和后面删去的一些跋文(而《四欧》中新添之跋更多更有价值,具体跋文的增删可见化度印本综述一帖)
另一个例子,很多朋友喜欢研究的“属”字,我看这个字整体描出的可能性也不能被低估。吴的边跋中也执此论
再来最后一页,也是“内容”很多的
局部一下,可看出有增益的印章与无增益的印章之对比
这行金字小跋也是《四欧》卖点之一,观感不错,只是扫描出来没有看起来“闪”
用专色版做印章一方面色彩效果有大幅增益,另一方面套色的难度也大幅上升,常会在边缘有少少漏色现象
跋文中几种彩纸的颜色相当舒服,墨迹质感大幅超越“翰墨瑰宝”第一集,很流畅,没有滞墨的感觉
世上独一份儿的外文跋,中华旧版中就没有
价值二百大洋的罗跋
近人的最后一个跋文是沈老的,这件淡墨写在彩纸上,意外地漂亮
也局部一下,《四欧》的墨色表现确实不是盖的
《四欧》化度中所装的敦煌本影件配了吴湖帆的大量注跋
而在当初中华书局影印时,敦煌本只是这样简单排装入册的,尚未题跋
最后补一张与二玄复制品快雪时晴帖的合影(上快雪下四欧)
(待续)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