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中的阴阳病辩证解秘

《黄帝内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暗藏无数奥秘。

中医阴阳辨证__阴阳中医

在远离太阳系的仙女座大星云中,一颗比太阳还大百倍的恒星燃尽了它内部最后一点能量,炽热的气体开始脱离引力向外膨胀,从远处看,它变成了一颗巨大的红巨星,吞噬了它所有的行星。突然,这颗红巨星发生了爆炸,它附近的行星也被巨大的爆炸撕成了碎片,不可思义的能量裹挟着星际物质,冲破它所在星系的引力,向四处传播。

不知过了多少年,地球上突然爆发了一场流感(也可能是其他传染病),许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病理学家将这些流感病毒取回化验,发现它们是一种很普通的流感病毒,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病毒会引发这样大的一场灾难。

凡是没有通过解剖形体,直接作用于藏象系统,从而引发的疾病都为阳病。藏象经络系统,负有直接从空间吸取宇宙精气的重任,当不正常的宇宙精气,直接作用于经络而引发的疾病,即为阳病。

感冒,在中医里就被称为阳病,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属于太阳病,其主要症状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等,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的背部,太阳经出了问题,就会头项强痛。凡是阳病者多有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藏象系统自我调节机制在起作用,阳气奋力将病邪驱逐出系统外,故而人会感到有热象。

不要认为我们上面假设的场景象科幻小说,其实它正是千百年来中医病因缺的一环。理解中医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地球系统,甚至是太阳系系统,而要有宇宙的眼光。

六气与六淫

中医认为,阳病都来自身体以外,即是指我们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故言“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指的就是天之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我们在“五运六气”一节中已经说明,这六气并非指地球气候的变化,而是指宇宙中的精气,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于我们人类藏象系统的五藏而言,有接收的好与坏。当接收好的时候,我们称它们为“六气”,当接收不好的时候,我们则称它们为“六淫”。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强调,“天之六气”绝对不是地球大气环流中的六种气候类型,而是宇宙精气的六种状态。

对精气本身而言,它由于来的时间、空间的不同,会呈现出对人有利或者有害的一面。

对藏象生命体不利的宇宙精气属于不正常的气,《内经》称“至而至者和(该来的气来了,称为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该来的气没有来,称为不及);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不该来的气却来了,称为有余)”我们将不正常的宇宙精气总结为下面三种:

①来的时间不正常的气,应该夏至来的气,偏偏推迟了节气;

②来的方位不正常的气,本应从东来,偏偏从东南来;

③来的多少不正常的气,来的多称为太过,来的少称为不及;

这些对人不利的宇宙精气(即没有被或者不能被第二生理系统加工过的宇宙精气),在病理上被称为邪气,或者称六淫气,它从每天开合的经络穴位进入第二生理系统中,也就是从体表进入体内。

《内经》将阳病统称为伤寒,因为伤寒都是由外感时邪引发的病症,《难经》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这五类病,基本与天之六气相应。后来张仲景将这一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最终写成了《伤寒论》一书。

人体五藏有盛衰之分,宇宙精气也有太过与不及之分。当六淫气(太过与不及之气)侵入藏象系统后,在本藏盛衰的先决条件之下,病一般发于衰藏,首当其冲是天刑之藏,其次是不和、小逆之藏。当然,六淫气入侵,是通过经络系统侵入五藏的,因此病首见于经络之疾病,然后渐次深入,侵入五藏。

同样,当我们大幅度改变自己的空间位置的时候,也可以影响到宇宙精气对人体的关系,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宇航员在进入轨道以后,相对于地表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改变了人与宇宙精气的相互关系,所以宇航员会患十分严重的空间运动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头痛、恶心、呕吐等。据调查,前苏联宇航员的空间运动病患病率在50%左右。

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是阳病,是因为我们自动改变了空间位置,也就改变了人与宇宙精气的关系,从而导致此种疾病的发生。目前西方一般采用胆碱药——东莨菪碱,其实这是一种中药,早在800年前宋代的《本草图经》内就有记载,它可以改变阴虚火旺等体能状态。航天工业是上个世纪的新生事物,中国古代人不太可能有失重状态下身体的各种反映经验,因此按道理中医学也不可能治疗由于航天引发的人体疾病。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中医临床学可以治疗这类疾病。因为此类疾病恰到好处好处于中医阳病因之下,符合中医的理论框架。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地球表面的某一点大幅度改变了某种物理环境,也可以影响到人与宇宙精气的关系,它产生的疾病同样可以划归阳病的范畴。例如,1945年8月,美国为了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为了实验新型原子弹的性能,在日本投下了二颗原子弹。

原子弹的物理性质属于核聚变反映,它能在瞬间产生强大的能量,在能量波及的范围内,宇宙的正常精气被改变,人也就患上了相应的辐射病。这也属于中医的阳病范畴,中医是能够治疗此类疾病的。事实证明,原子弹爆炸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严重影响了劫后余生人的健康,许多人得了白血病及其它源于强辐射的疾病。战后,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许多人开始用中医治疗,结果效果都不错。

中国古代人绝对没有航天飞行和原子弹,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古代人发明的中医却可以治疗这种新的疾病。因为中医不是单纯从肉体考虑健康,而是从第二生理系统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考察健康,航天飞行与原子弹都在某种程度改变了人体藏象与宇宙精气,恰好处于中医的理论框架之内。所以,中医的理论体系具有无限的伸缩性。

在目前的中医实践中,疗效不稳定、不确切是个大问题,它阻碍了中医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运气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许多中医师在讲述病因时,很少有人去考虑宇宙精气与人体疾病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舍去了一个中医病因,在治疗上必然会缺少一个途径,原本是藏象系统的疾病,被当成了生理解剖系统的疾病来治,这是中医疗效不稳定、不确定的原因之一。

清人吴菊通曾著《温病条辩》一书,被列为中医的四大名著之例。其实吴氏著此书完全没有必要。且不说本书论病无有创意,从中医的理论来说,无论病源自阳还是源自阴,结果都是藏象系统显示疾病,以六经统病也好,以三焦统病也罢,实质上并无差别,有仲景《伤寒论》足矣,用不着吴氏来画蛇添足。

阴阳病的辩证法

我们曾反复讲,全世界辩证法的老祖宗在中国,西方是没有辩证法的,像黑格尔之流的辩证法,只不过是炒炒中国的冷饭而已。比如说,中医里面就充满了辩证法,梢不留神,就会走向歪路上去。

我们上面讲过,阳病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阳病得之外,“得之风雨寒暑”,因为从经络的层次上看,阳经一般走头部,在人体的最外表,比如太阳经就是阳经最外面的经络,所以外来的病邪首先侵入的就是太阳经,然后才渐次深传;二是从症状上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是说,阳病大多数伴有热证。

但中医是辩证的,“阴病阳病”的分类只是基于人有两套生命这个大体系之下,因此我们绝不可能机械地将凡是外入的病邪都称为阳病。其实外来病邪侵入阳经后又可再分阴阳。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脉中有血有气,但经络中却只有气而没有血,而经络中的气是一分为二的,那就是阴气和阳气。举个例子,一个管道里有热水,水温不足100度,只有40度,刚摸着不烫手的温度。那么从理论上来说,热水和凉水就可以截然分开,比如热水36度,凉水4度,混合在一起是40度。在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络,不论是阴经还是阳经,它的经气构成都与水管中的热水相似。

因此当外邪侵入阳经的时候,并不是只侵害阳经中的阳气部分,它同样也侵害阳经中的阴气部分,不过在叫法上,我们将其统称为阳病而已。同样,当内邪侵入时,既可以发病于阴经中的阳气部分,也可发病于阴经中的阴气部分。

我们举个例子,“六淫”中有湿一症,它是属于一种体外而来的病症,如热汗当风时,湿气就有可能从外而入,首先侵害太阳经,发为阳病(其实是阳经中的阴病);但湿气同样也可以由内而入,比如脾湿症就是如此,它发为阴病(其实是阴经中的阴病)。

因此,阴病阳病的关键,要看最后病邪落在阴经或者阳经的那一部分,当落于阳气部分,不论在阴经还是阳经,都可称为阳病,而当落于阴气部分,不论在阴经还是阳经,都可称为阴病。故而,凡寒、湿、燥为阴邪,凡风、暑、火为阳邪。前者病在阴气部分,后者病在阳气部分。

阳病治阴与阴病治阳

理解中医学需要十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因为中医的理论毕竟离我们太远,当时人的语言习惯、思维特点与我们今天的人都不相同。而且我们怀疑,记载中医的那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对这套理论有认识偏差,为了便于后世的理解,当时人们使用了许多类比的手法,中医的“六淫”就是这样的手法。

我们在上面已经讲过,所谓的“六淫”其实就是进入藏象系统不正常的宇宙精气,但借用了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六种事物,一方面用来描述它们的性状,这就是寒、湿、燥、风、暑、火;一方面方便于分类,寒、湿、燥为阴邪,凡风、暑、火为阳邪。

中医讲得是阴阳平衡,主要指经络中阴气和阳气的和谐,这也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当然这种平衡不能理解为半斤八两,五五分帐。太阳经中,阳气多一点阴气少一点,少阳经中,阴气多一点阳气少一点,这才叫平衡。任何一方或多或少,也就是偏盛偏虚,都可以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确定了一条治疗原则“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为什么会这样呢?

藏象系统是一个高度的自稳定系统,它有强烈的自我调节倾向,而且这种调节是双向的,即阴调阳,阳调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就是利用藏象的这一特性,借力打力,“用阴和阳,用阳和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打个比方说,两个棋手下棋总会有输赢,但我们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要求每盘棋必须是和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会打破“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古训,看到甲方形势严重,就会给甲方支招,看到乙方处于下风,就会给乙方支招。

在这一总原则下,《伤寒论》中又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比如在“阳盛阴虚”的情况下,不可用桂枝汤,即不可发汗。为什么呢?“桂枝汤”有激发阳气逼邪外出的作用,此时本来就“阳盛而阴虚”,甲方已经占了主动,再去用桂枝汤帮助它,如火烧干锅,你不去撤火或者向锅里添水,反而要再加一把火,那就成了两个打一个,不是治病而是杀人。

同样,在“阴盛阳虚”的情况下,不可用承气汤。“承气汤”大下而伤阳,而此时内有实邪,灼津伤阳,这是落井下石,又成了两个打一个。

“伏气温病说”有道理吗?

《黄帝内经》之所以后世称为经典,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看不太懂!它的每一条经文,短短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后辈子孙争论个几千年,直到今天,许多经文我们还是在争论当中,即无法证明,也不敢轻易否定。

《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即藏象的许多疾病都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这股邪气潜伏下来引发的。《伤寒论》更是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为“伏寒化温说”,并引发了一场千年的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三个:伏邪温病是否存在?伏邪的性质是什么?伏邪的部位在哪里?关于这个观点,我们认为,否定它绝对是不明智的,因为我们的智力水平远远低于中医的发明者们。

理解这条经文,关键在一个时间的把握上。《内经》中给出的时间十分明确,那就是“冬”。只有冬天的外邪才可以潜伏下来,造成温病。但为什么是冬天呢?这还要从五运六气说起。

我们在以前曾介绍过五气图,在这张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宇宙中的“玄天之气”。此气从娄、胃而至翼、张,用现代天文学名词说,它在天蝎座——双子座之间。从时间上看,它横扫秋天至冬天的地球轨道,时间上处于下半年。

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它呢?

首先,玄天之气在横扫地球轨道时,与其它四气截然不同,它完全处于地球下半年的轨道上,而不涉及地球上半年的轨道。中医将宇宙精气的气头,一般叫司天之气,而将气尾称为在泉之气,如果上半年是阴司天,那么下半年必定阳在泉,如丑年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申年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这阴阳之间就有某种互补平衡。而玄天之气则不能阴阳互补,它完全处于地球下半年的轨道,故此气对藏象生命体可能有巨大的伤害,故《内经》才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其次,玄天之气为金气,在中国文化中,金有萧杀之意。从时间上看,此气大致在立秋到立冬之间,秋冬两季万物萧条,大地一派萧杀之象。故此气本为凶气,即易于侵入藏象,又很难被藏象化解,一旦潜伏下来,必为病根。

再者,肺属金,当对应玄天之气,故此气一旦发作,必先伤肺。而在临床上,温病首发也一般发于肺,《温病条辩》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

其实从广义而言,不光是“伏寒”可以潜伏下来,任何外来的病邪都可以在藏象系统中潜伏下来,故而此类病应该是“伏邪”更为确切,所以《内经》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藏。”但在所有的邪气中,“冬伤于寒”可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这与此气的走向有关,因此才特别受到重视。由于藏象是一个不断自我运行的系统,当病邪潜伏下来以后,随着系统的运行,它们也可以移动,或居于阳经,或居于阴经。因此,“伏邪”引发的病症有放射性特征,属于全身性的。

综合上述三个理由,“伏气温病说”确实成立,应该好好研究玄天之气运行的规律,而不应该轻易怀疑。可见《黄帝内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暗藏无数奥秘。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系李卫东先生通过多年解读《黄帝内经》,首创提出的建立在中医文化体系下的学说。李卫东:作家、历史学博士、史前文明研究专家、外星 生命 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国学,中医,梦学,生命科学多年。代表作有《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梦到底预言什么》、《人类曾经被毁灭》、《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素书》等图书。

一年360天跟随李卫东老师学习黄帝内经,最后一天接受报名!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