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良将系列之乐进(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乐进重要事件之四——河东大战
乐进虽然神勇无比,但在攻略河北的战斗中,也碰到过硬钉子。
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势力范围包括冀青幽并四州,分别让自己三个儿子各管一州,最后一个并州,则任命外甥高干担任刺史。当年袁尚、袁谭兄弟与曹操在黎阳大战之时,袁尚为缓解正面战场压力,开辟第二战场袭击曹操后方,曾派大将郭援与高干从并州向河东郡进攻。郭援高干与马腾等关中诸侯约定联合举兵,但马腾被守将钟繇派出的使者说服,转而支持曹操,最终郭援战死高干退回并州。邺城被攻破后,高干也顺势投降了曹操。
建安十年(205年),高干趁曹操北上幽州,举兵反叛,擒拿上党太守。曹操派乐进、李典带兵平叛,乐进领兵从北方迂回进入上党郡,打算对高干来个背后袭击,没想到高干反应迅速,带兵屯驻壶关口,守住关隘。乐进发起数次凶猛的进攻,连战连斩敌将,可高干军尽管损失惨重,但居然没有让乐进攻下壶口关,两军就此对峙很久。直到曹操亲自率大军前来,终于击败高干。
关于高干,也是一位名士,出身名门,并且是当年劝韩馥让位冀州牧给袁绍的说客团中成员。治理并州时间长达七年,后汉书中记载“才志弘邈,文武秀出。”又说其“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土,士多归附。” 高干在壶关孤军坚守七八个月之久,让先登王乐进都没能拿下,可见确实是名文武双全的人物,可惜跟错了主公。
这段时间的北方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并州这边刚平定,建安十一年(206年),青州那边有个叫管承的人聚起一支三千人的贼军,以淳于县为根据地,四处打家劫舍,霍乱周边。曹操八月份再次派出乐进李典组合,这次乐进面对贼军毫不客气,大破之,将管承追得逃到了海岛上。
北方终于平定下来,曹操将注意力转向南方的荆州,于是派乐进屯兵颍川阳翟县,准备向南方进军。
在乐进驻扎阳翟县期间,于禁屯兵在颍阴,张辽屯兵在长社,据三国志赵俨传载“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后世并称为五子良将的其中之三居然互相不合,谁也不买谁的账,闹到曹操安排了个叫赵俨的人做参军,负责协调监督各部,恩威并施,警告与教育双管齐下,好不容易才让三人团结起来。什么原因让三员大将互相赌气闹矛盾到惊动曹操,需要专门派人协调呢?史书未写明。笔者认为,三人俱为当世名将,不会因小事而致如此。可能因当初张辽追随吕布之时,于禁与乐进常为曹操军先锋,张辽为吕布军先锋,交手不在少数。一来这三人都是作战勇猛之人,冲锋在前,或许战场上曾经生死相搏,或许斩杀过对方好友,多年后还没解开心结,也未可知;二来张辽以降将身份后进,到此时级别却已追上于禁、乐进两名曹操军元老,二人或有些不服亦未可知。但话说回来,三人最终没有将矛盾激化,没有因私废公,将私人恩怨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以至于后来的合肥之战乐进与张辽共同抵御孙权,密切配合,也说明这三人并非睚眦必报之人,用曹操的话就是“质忠性一,守执节义”。
至于这个赵俨,也不是一般人。虽然三国演义中是个路人甲,但历史上是曹魏重臣。赵俨也是颍川名士之一,此人向来治军有方,上文提到协调三军,这还是小试身手,在曹操赤壁之战前还任命赵俨为都督护军,监督协调七路大军。关于此人今后将单开一篇,讲述他的精彩事迹。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志载“乐进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说的是荆州牧刘表死后刘琮继位,投降曹操,乐进随曹操来到当时荆州治所襄阳,并在此驻扎下来。正是这一年冬季,爆发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刘备孙权抓紧瓜分荆州,并且对荆州地面上的曹军发动了进攻。
建安十四年(209年),为将曹操势力从荆州腹地赶出去,周瑜大举进攻南郡,与曹仁展开激战。处于蜜月期的孙刘联盟协同作战,关羽带领一支两千人的小分队在江陵北方不断骚扰曹军,以阻止曹操派出支援曹仁的部队。驻守襄阳的乐进率军与关羽及东吴将领苏飞遭遇,乐进将关羽、苏飞的小股部队击退。本次战斗史料记载太过简略,综合三国志文聘传,可得知乐进是与文聘联合在寻口击退关羽军,阻止了关羽的进一步骚扰。
乐进击退关羽,使荆州北部地区从曹操赤壁战败的恐慌情绪中平定下来,不久,在乐进威名震慑下,就连南郡各县偏远山谷中的蛮夷都跑出来投降。于是乐进转守为攻,先后大破刘备任命的临沮县长杜普、施阳(笔者未查到该县,推测或南郡当阳县)县长梁大,将刘备势力赶出了南郡。
南郡攻防战时间长达一年,最终结果仍然是孙刘联盟获胜,曹仁败走。但乐进在赤壁之战后一片混乱的荆州局势中充当了灭火队长的角色,防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为稳住曹操军控制的荆州北部立下汗马功劳。孙刘联军付出巨大代价夺取南郡后,荆州被三家瓜分,曹操军与孙刘联军双方都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荆州地区进入了暂时的和平时期。
荆州局势南北相持不下,曹操转而寻求东线突破。
乐进重要事件之五——合肥大战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亲征孙权,双方在濡须口交战,互有胜负。
建安十八年(214年)七月,曹操再次亲征孙权,两军相持不下。对峙到当年十月,曹操见无机可趁便撤军。鉴于之前皖城曾被孙权攻下,于是将乐进李典留在合肥,与张辽共同把守。同时增加乐进的食邑五百户,加上之前获得的,总共达到一千二百户。
乐进获得假节时间?前文所述,曹操曾连续两次亲征孙权,但史书并无明确乐进假节是在哪次。根据有限的史料及逻辑分析,假节,是表示拥有代理君主掌管一方军政的权利。具体到乐进,就是单独领导一支方面军,拥有完全的临场决断权,甚至可以对部将先斩后奏。综合考虑,第二次南征之后曹操就将乐进留在了合肥,与张辽李典攻守一城。张辽此前已经获得假节,此时总兵力不过七千,城不过一座,没必要特意在此时给乐进假节的权利,这样只会让有矛盾的两人更生嫌隙。所以更加可能是第一次南征之前,曹操给乐进假节,派乐进单独带领一支方面军。在曹操走后,因守合肥事关重大,才将两名节将放在一城。可惜相关史料太少,没有给出直接答案。
曹操走时给合肥留下三员大将,却只给了七千士兵。这也是后来合肥大战张辽乐进李典以少胜多大破孙权的背景。至于为何会如此安排,笔者分析因与南方孙权连续作战无所建树,曹操打算西征张鲁,换个扩张方向,判断孙权也是连续作战,也需要休整,不会很快发动攻势,所以才将主力兵马撤回。
按照曹操的设想,孙权不会如此快地发动攻击,但本来孙刘两家在荆州呈剑拔弩张之势,在曹操西征后感到压力的刘备向孙权作出了让步,两家和解。孙权西线压力解除,得以迅速调集十万大军向合肥挺进。
此战的曹操军谁是主将?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笔者的答案是没有主将。后世人们很容易将功劳最大者想当然认为是指挥者,这是概念混淆。与于禁篇中曹仁于禁谁是襄樊之战主将略有不同,此次三员大将同在一城,总兵力不满万,是否就该天然有一名主将?非也。首先李典无假节,官职比不上乐张二将,不入选。乐进与张辽都假节,选谁好?笔者的答案:都不是。尽管张辽此战大发神威,与李典率领八百敢死队杀得东吴人仰马翻,但这是战场表现,与指挥权无关。实际上,曹军在合肥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据三国志张辽传“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里提到护军,也就是曹操派出的监军,名叫薛悌。与前文的赵俨一样,都是协调监督各部的作用。临场指挥,靠三位将军协商,而监督三人的,便是薛悌。曹操密函特意提到让薛悌不许出战,应是防止护军遭遇不测,无法协调各将军意见。所以,此战张辽功劳最大毫无疑问,但并不存在总指挥,而是一个“三加一”的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合肥守军。
关于合肥之战(又称逍遥津之战),乐进的戏份不多,曹操密函让他守城也是防止张辽李典二人互相猜忌,乐进虽与张辽不和,但相比李典对张辽的怨恨那是小巫见大巫。由于张辽这仗打的神乎其技,乐进的防守工作并非重点史书也就未详细记载。当然,乐进也不是一直守城未曾出战。在孙权开始撤军后,其他部队陆续从逍遥津撤至淝水南岸,孙权本阵尚未撤走,张辽、乐进、李典率领城中士兵齐出,杀得孙权损失惨重,差点连本人都交待了。战场上张辽还与乐进相遇,谈到差点抓到孙权之事,惹得曹军将士大呼遗憾。
作为张辽的巅峰之战,未来在张辽篇将重点介绍。说回乐进,论智谋,张辽李典略胜一筹;但论武勇,乐进绝对不比曹营任何武将差。曹操怎么就把素来每战先登的乐进安排守城了呢?除去安抚张辽李典的因素之外,很大可能曹操是有私心的。毕竟乐进是跟随自己多年的创业元老,现在曹操已经称霸北方,乐进也不是当年的愣头青小伙子,不需要乐进再不要命地冲锋。相比于降将张辽,对乐进感情更深吧。
合肥之战后,曹操封赏功臣,乐进凭借多次立功,获分食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又过了不久,乐进升迁为右将军。
乐进迁右将军具体为何时?参考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食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时间为216年,乐进应该是同时获封,两人分获左右将军,应为曹操有意为之,表彰两位元老级人物的多年功勋。此时四方将军只有左右,前后将军应为空缺。张辽至曹丕继位后才由征东将军转前将军,加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由此也可合理推断,相对于张辽曹操还是更偏爱乐进,当然这与才能无关,也再次说明战后功劳与战前指挥权无关。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乐进逝世,谥号为威侯。其子乐綝继承了乐进爵位。乐綝的性格继承了他的父亲,做事果敢刚毅,后来官至扬州刺史。再后来诸葛诞造反,掩袭杀死乐綝,朝廷下诏悼惜,追赠卫尉,谥曰愍侯。
乐进是五子良将中去世最早的,也是留下资料最少的。乐进本传中,在五子中篇幅最少,甚至通篇没留下任何对话。整篇传记无任何细节描写,除去封杂号将军的曹操表奏,基本都是与某年某地击某某,破之。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感叹“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而正因记载太过粗略,裴松之对乐进传竟无一字注记。
有人认为乐进的史料太少而推测是曹操的宣传策略将其捧起来,作为忠义典型来宣传,真实本事比不上其他四子。此种说法可谓无稽之谈,无非吸引眼球而已。首先乐进的每战先登是确凿无疑的,不能认为流传资料少而天然比不上其他战将。曹操向来唯才是举,曹营猛将如云,如果没有真本事断然不可能担任要职,更不用提右将军假节这等位置。当然,乐进是五子中唯一的从最开始就以曹操为主公,所以曹操更加偏爱也无可厚非。只可惜乐进战绩多在起兵初期,很多事迹缺少记载,使后人只能空留遗憾,根据存留不多的文字遥想当年那个骁勇善战的小个子将军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