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一)死期预测的理论特点

(一)死期预测的理论特点

死期预测对于临床上某些危重病证的积极抢救和预防性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从《内经》开始,至华佗、张仲景等后世医家,无不重视。

所谓死期,是指以死证出现到生命体征消失所需时间的统称。死期的预测,就是针对病情,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推测计算具体死亡的时间。其时限分为几年、几月、几日、几时以及立死(或卒死)五种。

死期预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祖国医学认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o就是说,人体正气的盛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预后和转归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正气虚弱是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胜邪却,疾病就向着好转或痊愈方向发展;正不胜邪,则病情就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正气盛衰存亡的变化,就成为预测死期的生理病理基础。

《内经》依据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点,总结出人体脏腑的机能的活动,随着天地阴阳四时日月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一年之中有四时寒暑的变化,人则五脏之气与之相通应,以“应四时各有收受。”。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表现出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的变化。月有圆缺,人体的正气随月之盈亏亦有盛衰变化。一般是月亏时正气较弱,贼邪易犯。一日中有昼夜之交替,人乏正气,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阳气,随昼夜交替而起伏。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所以,人体在患病的情况下,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就会对疾病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据此便可以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作出判断。正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谓: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o"

从以上说明人体正气在生理状态和病理情况下都存在随四时阴阳或一月一日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当天地间阳气衰弱时,人体卫气的抗邪能力也最低,阴寒之邪最猖厥。此时邪胜正衰,正不胜邪,有可能导致死亡。故明代张介宾说: “分阳未尽则不死。”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和一日中的日中、夜半、平旦、黄昏为阴阳之气交替之时,当人体病至阴阳极度失调时,外界阴阳的变化,寒暑的变迁,就有可能导致人体阴阳的离决,因此也是可能发生死亡的时间。由此可见,从“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出发所建立起来的预测死生的理论原则,正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理论特点。

(二)死测的方法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采用测天计时的方法推测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进而推断病危时日。总结历代医家的论述及临床所运用者,有以下五种:

1.五行生克预测法

祖国医学将人之五脏分属五行,各有主令和主时。如肝木主春主寅卯(甲乙),3~7时;心火主夏主巳午(丙丁),9~13时;肺金主秋主申酉(庚辛),15~19时;肾水主冬主亥子(壬癸),21—1时;脾土主四季主辰未戌丑(戊己),即辰7~9时,未13~15时,戌19~21时,丑1—3时。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相克的关系,不同脏腑的疾病,在四时阴阳的变化中受到不同的影响。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病在肝,愈亍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又说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这就是说,肝脏有病,在一年四时中,其变化规律是:愈于夏天;若至夏天不愈,到秋天病情就要加重;秋天如果没有死亡,至冬天病情呈相持状态,到了明年春天才能好转。如果以甲子纪日,肝脏有病,其变化规律是:痊愈当在丙丁日;丙丁日如果不好,到庚辛日病情就更加重,庚辛日没有死亡,至壬癸日呈相持状态,到了甲乙日才能好转。患肝病的人,在一日之中的变化规律是:在天刚亮时精神比较清爽,到了傍晚的时候,病情就比较重,到了半夜时候便安静了。

余脏皆仿此。下面举《藏气法时论》之文,逐一说明五脏病变在一日之中的变化规律。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故自得其位而慧,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静也。平旦乃木气生旺之时,故爽慧。下哺乃金旺之时,故病甚。夜半得母之生气,故安静。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日中乃火气生旺之时,心属火,自得其位,故慧;夜半乃水旺之时,故病甚;平旦得母之生气,故安静。

“脾病者,日帙慧,日出甚,下晡静。”,呋,日晨也。应长夏之时,故慧。日出乃木旺之时,故甚。下哺乃申酉之分,应秋金之令,故静。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下晡乃金旺之时,自得其位,故慧;日中乃火旺之时,故病甚;夜半应冬水之令,金水相生,故静。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四季,辰戌丑未时也。肾病者水旺则慧,土旺则甚,金旺则静。

《华佗神医秘传·五色脉论》云: “面青,无右关脉,脾绝,木克土;面赤,无右寸脉,肺绝,火克金;面白,无左关脉,肝绝,金克木;面黄,无左尺脉,肾绝,土克水;面黑,无左寸脉,心绝,水克火。五绝者死。凡五绝当时即死。非其时则半岁死耳。五色虽见,而五脉不见,即非死者矣o"

由此可见,在病理情况下,至其被克之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病情或甚或死。其死日即可由此而推测。推测时,将时支的属性与患病脏腑的属性按五行相克之理推算,便可测知死亡时刻。其总的要旨是“死于其所不胜”之时。

但必须指出,运用这种推测方法,必须熟知其常,而后达其变。换言之,必须先确定五脏的正常色、脉,然后才可以推论病症轻重时间,才能预决死生的日期。如《伤寒论·平脉法》云:“问日: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日: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又说: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日: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壅肿,为难治也。问日: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傲此。”

《脉决乳海-诊四时病五行相克脉》歌诀云: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辛申酉里;夏得冬脉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严冬诊得四季脉,戊巳辰戌还是厄;秋得夏脉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病应极;值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

2.阴阳盛衰推测法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一日与之相应。 “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一日十二时辰之子午卯酉,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二分、二至,是阴阳气交的枢机,为一日和一年最关键的时刻。人体疾病的阴阳属性受其影响,容易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可以以此来推测死亡的时刻。如阴病在冬至或夜半阴邪盛之时,阴邪得阴助,阳气更衰,可出现在阴无阳而死。同样道理,阳病在夏至或日中之时,阳邪得阳助,易导致阳盛阴竭,阳无所依而脱散,故也死。又如,心属火,病死多在“冬夜半,夏日中’’。其理明代名医张介宾阐述较详,他说: “冬月夜半,水旺之极也;夏月日中,火旺之极也。心火畏水,故冬则死于夜半,阳邪亢极,故夏则死于日中。盖衰极亦死,盛极亦死。有所偏盛,则有所偏绝也。”

《伤寒论·平脉法》也云: “师日: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日: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古今医统·久病期候》云: “久病反候,春沉夏微,秋洪冬浮,过时命终。尺脉上不至关,阴绝,死于春夏;寸脉下不至关,阳绝,死于秋冬。”

3.生成数推断法

生成数出自《河图》,是古人以数序表示阴阳盛衰,万物化生之道的。其与五脏相配的情况是:肝脏生于5成于8,心脏生于2成于7,肺脏生于4成于9,肾脏生于1成于6,脾生于5成于100

钛素脉秘诀》云: “假如诊心脉,得一数六数而止者,是水克火,遇丙辛及辰戌日时死也。” “肝脉诊得四数九数而止,是金克木,遇乙庚、卯酉日时死。” “脾脉诊得三数八数而止,是木克土,遇丁壬、巳亥日时死。" “肺脉诊得二数七数而止,是火克金,遇戊癸、子午日时死。” “肾脉诊得五数十数而止,是土克水,遇甲乙、丑末日时死。"

钛素脉秘诀·河图生成决生死秘诀》又说: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假如心脉诊得一动一止,六动一止,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一、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六动而止者,是水克火也。又遇丙辛、辰戌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肺脉诊得二动一止,七动一止,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三十二、三十七,四十二、四十七动而止者,是火来克金也。又遇戊癸、子午年月日时,必死也。”

“假如肝脉诊得四动一止,九动一止,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九,四十四、四十九动而止者,是金克木也。又遇乙庚、卯酉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脾脉诊得三动一止,八动一止,三十、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八动而止者,是木克土也。又遇丁壬、巳亥年月日时,死也。”

“假如肾脉诊得五动一止,十动一止,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动而止者,是土克水也。又遇甲己、丑未年月日时,死也。’

“脉运化气岁干先,前进四位是在泉,后位同上依般用,此法诊之作地仙。”

(一)死期预测的理论特点

4.卒死的预测

《灵枢·二十五人篇》中记有“火形之人……不寿暴死”的内容。可见,根据形体和情志等情况,可以预测。可资临床参考,现录于下: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删,脱(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

很枢·通天篇》云: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阴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无脱其阴而泻其阳者,阳为阴之固也。若阴气重脱,则为易狂,阴阳皆脱则为暴死,盖阳为阴之固,阴为阳之守,阳气生于阴中,阴重脱则阳亦脱矣。

《灵枢·五色篇》云: “雷公日: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日: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日: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日: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大气入脏者,外淫之邪人于脏腑,故不病而卒死。不病者,无在外之形证也。病小愈而卒死者,内因之病脏腑相乘也。赤色出两颧,黑色出于庭,即下文之所谓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盖赤者火之色,黑者水之色也。小愈者,水济其火也,卒死者,水淫而火灭也。盖五行之气制则生化,淫胜则绝灭矣。夫病在气者,其色散而不聚,乘于脉中者,其色聚而不散。大如拇指者,血脉之聚色也。肾脉注胸中上络心。赤色出两颧者,肾上乘心而心火之气外出也。黑色出于庭者,肾乘心而心先病,肾为应而亦随之外出,故色皆如是,言皆如拇指也。盖脏者藏也,五色之见于面者,五脏之气见于色也,聚色外见者,脏真之外泄也。故暴死。

另外,有些脏器在人体内居于特殊地位,一旦受邪,每每立刻即死。如作为“人身之大主”的“命门” (谓“死生之窦”),作为“君主之官”的心脏,一旦发生“误刺’’和“真心痛”等,每每死在旦夕。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伤寒论·平脉法》云: “师日:脉病人不病,名日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日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总之,死期预测理论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根据王氏报道,曾对《灵枢·经脉》所说: “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的死期,做出182例死亡病例的统计。其中出绝汗50例,其死时最短者40分钟,最长者4天,平均16.8小时。20小时以内者35例,占70%。王氏认为:在时间上与经旨略同。可见《内经》。有关死时的记录并非妄说。

关于死亡与季节、时辰的关系,见以下图表(图表甲),供参考。

(一)死期预测的理论特点

上图说明,死亡与季节的关系和死亡与时辰的关系之间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曲线与“旦慧昼夜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基本相符。关于这方面情况古代论述极其丰富,今摘其精要者于后,供参考。

《脉经-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云:三部脉调而和者生。三部脉废者死。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涩,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三部脉实而大,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实而缓亦生;实而紧亦生;实而紧急癫痫可治。三部脉僵,非称其人,病便死。三部脉赢,非其人(一作脉)得之死。三部脉赢,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三部脉大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三部脉软(一作濡),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浮而滑,长病亦死;浮而数,长病风,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毒病必死;数而软,蛊毒病得之死。三部脉澈澈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连连如蜘蛛丝,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如霹雳,长病得之死,三十日死。三部脉如弓弦,长病得之死。三部脉累累如贯珠,长病得之死。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一云如水淹者,长病七十日死,如水不流者,长病不治自愈。)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日死o (《千金》云十四日死)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千金方·扁鹊诊诸反道死脉要诀》云:扁鹊日: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开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又《内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脉有表无里者死。 《内经》名日结去即死。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日结,去死近也。

脉五来不复增减者死, 《内经》名日代。何为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坐一夕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日代,正死不疑。 《内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具知也!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急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反得沉细微者死。病若腹大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谓也!《内经》言形脉与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头痛目痛,脉反短涩者死。病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病若腹满而喘,脉反滑利而沉者死。病若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病若耳聋,脉反浮大而涩者死。病若目疏疏,脉反大,而缓者死。左有病而右痛,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为逆,逆者,死不可治。脉来沉之绝,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脉来微细而绝者,人病当死,人病脉不病者生,脉病人不病者死。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脉当大反小者死。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赢人得躁脉者死。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人身小而脉来往大者死。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尺脉上应寸口大迟者,半日死。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

5.据真脏脉见以测死期

根据脉证以断死期,是指在一些典型死证出现时可预测死期,其中尤以真脏脉的出现,更能较准确地推断死之时日。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 “大骨枯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大骨,两臂两腿之骨,大肉,两臂两腿之肉。盖肾主骨而脾胃主肌肉四肢也。夫胃气之资养于五脏者,宗气也。宗气积于胸中,从虚里之大络,贯于十二经脉,经脉逆行,是从胸中气满,阳明气厥,。故喘息不便也。其气动形者,心病而欲传之于肺,肺主气,故气盛而呼吸动形也。期以六月死者,令心始传之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传之肾而后死,故有六月之久也。真脏脉见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予之期日者,当死于壬癸日之中夜也。

“大骨枯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

此言肝病至肺而死也。内痛者,肺受其伤。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项也。肝病而已传及于所胜之脏,故当期本月之内而死也。真脏脉见,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予之期日,当死于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日之内死。”

肺病,故痛引肩背,传于心,故身热。夫心主血而生于肾脏之精。血气盛则充肤热肉,心肾伤而精血衰,故日脱肉破肠。胴,肉之标也。真脏脉见,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病传于心,故期以十日之内死。盖心不受邪故死之速。

“大骨枯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脾病而津液不行,故肩髓先内消也。肩髓者,大椎之骨髓上会于脑,是以项骨倾者,死不治也。脾主四肢,脾病则四肢懈惰,故动作益衰。真脏来见者,如水之流,如鸟之啄,脾土主于四时,脾气灌于四脏,故虽有真脏来见。尚期有一岁之久。盖以四时五脏之气终而后死也。期死之月,见其真脏之乍数乍疏,乃与之期日谓当死于甲乙之昧旦也。

“大骨枯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胭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本经》日:肾病者,大小腹痛。肾传之心,故心中不便。心传之肺,肺传之肝,故肩项身热。肝传之脾,故目眶陷也。真脏脉见,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如目不见人,肾之精气已绝,故立死。其见人者,余气未尽,至所不胜之时而死,谓当死于日昃。肾为生气之原,生气绝于下,故死之更速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如循刀刃,如按琴瑟弦,肝木之象也。如薏苡子,如弹石,心肾之象也。皆坚劲之极而无柔和之气也。乍数乍疏,欲灌不能,脾气欲绝之象也。如羽毛中人肤,肺气虚散之象也。盖坚劲虚散,皆不得胃气之中和,人无胃气则死矣。色青白不泽,赤黑不泽.皆兼克贼所胜之色。色生于血脉,气将绝故不泽也。夫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后行气于脏腑,是脏腑之气欲绝而毛必折焦也。 《灵枢经》日: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又日:经脉空虚,血气弱枯。肠胃俯辟,皮肤薄著。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是皮毛夭折者,血气先绝也。

综上所述,死期预测的诊断方法,是在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以天干地支、五行生克为演绎方法,同时又融合了古代医家的实践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测天计时的诊断方法,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对危急病证的预测推算,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呆板的公式,而是有一定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作基础的。所以它的实用价值有一定可取之处,值得探讨与研究。当然,在实际运用时,尚应根据具体病情,通常达变,灵活运用,而不要受其公式的约束,始为得法。

365篇" alt="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365篇">

365篇" alt="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365篇">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