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对课改的理性思考(教学反思)

我从2006年开始接触课改,实践课改,学过很多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现在又学许市中学的“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使用导学案,在学习它们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伏口中学创建了“五环式教学”的课堂模式:练习反馈、自学讨论、展示提升、梳理巩固、达标抽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改确实很好。总的来说,有如下之优点: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习兴趣提高。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一节课讲解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是学生做主,自学讨论、展示提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绝大部分同学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合作讨论、展示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再把学习当做苦差事。所以,上课睡觉的没有了,讲小话的很少了,开小差的也寥寥无几了。

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每节课都要自学讨论,上台展示,所以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大大提高,在课改中长大的孩子不再是高分低能,这可以说是课改的精髓所在。

三、学生心里阳光,大方自信。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就会充满自信地表现自己,不再自卑,不再胆小,课堂上,能大胆地质疑、解惑、点评;课余,会礼貌大方地向老师问好。大方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四、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成绩提高,又会让学生更自信,又会更促进学习进步,如此良性循环,一个学年之后,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

正因为有这么多优点,所以教育家极力提倡课改,或许只有课改,才能拯救中国的教育。但也有部分教育家或学校校长,认为课改是“万能”的,能解决传统教育中所有的问题,或者认为课改就是百分之百的好。我是历史老师,我倡导教育工作者还是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其实,课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或者说现在中国的课改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去解决。

一、固定的课堂模式不能长久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感到很新鲜,就会产生兴趣,但久而久之,兴趣就会降低。特别是如果每位科任老师都一成不变地用一种课堂模式,学生可能厌烦。另外,由于限制老师的讲授时间,老师没有时间补充课外的有趣的知识,不能注入很多“新鲜的血液”,学生兴趣也不会持久。我举例来说,以前我上历史课,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要讲一个历史名人故事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给学生听,学生爱听故事,每次都坐得端端正正,听得津津有味。先不说那些故事能给学生多少熏陶与教育,但至少让学生觉得历史课有趣,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我的历史课,甚至期盼上我的历史课。可现在,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的话语权不多,哪里还有时间去讲故事呢?我也曾尝试让学生讲,可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面不广,搜集资料能力不强,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讲,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学讨论、展示提升很耗时,根本没有时间可以讲故事。

二、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非常有限。因为老师点拨时间有限,一般都没有拓展课外知识,或者拓展得很少。而学生一般也是照本宣科,掌握知识的范围就局限在教科书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如井底之蛙,掌握的知识不丰富。另外,有些知识必须通过老师详细、系统的讲授,才能让学生明白得透彻,如果只简单点拨,学生还是停留在表面,掌握的只是粗浅的东西。就拿我们历史学科来说,九年级学生要学会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有些历史本质很难探究出来,所以老师要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可课改中的老师的主导地位不是很强,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就很难做到。例如,曾有一个这样的展示提升题:从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进入到血腥残酷的奴隶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很多同学只看表面现象: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奴隶社会血腥残酷,由此得出答案是倒退。却不明白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更不明白判别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进步,如果老师要让同学们明白,或许这个问题就要花上十分钟,那完全没有时间点拨其它内容了,所以部分历史老师就放弃深入点拨,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依然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三、强调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部分学生的依赖性格。这主要表现在潜能生上,每次的对子帮扶,都是好同学帮助他们,尝到了甜头的他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做反正有人告诉我的,我没必要去动脑筋。于是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惰性化,遇到任何问题都希望好同学代为作答。

在以后的课改中,我会努力探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希望我校的课改之花越开越盛!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