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告诉你:牵正散治面瘫,散剂还是汤剂好

牵正治面瘫,散剂优于汤

面瘫一症,习医者皆知牵正散为其主治之方。笔者认为,运用散剂似乎效果更佳。方者,药方也;剂者,调剂也。“方”和“剂”连用之根本含义在于群药相并、调和所宜。由于方剂药物构成及相互之间反应的复杂性,组方相同、剂型不同的药,效果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临床上时有用方相类,剂型不同而疗效相差悬殊的情况。

故《圣济经》云:“治内者,自内以达外,汤醴丸散之类,治外者,由外而通内,膏熨蒸浴粉之类。”临床工作中剂型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因病而设,因证而别”,果能如此,则屡能中的。

现代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宜散方采用散剂,以超乎寻常的偏小剂量可以取得与全量汤剂相当的临床疗效,特别是有些宜散方采用散剂具有同方汤剂不可替代的临床功效。

李东垣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神农本草经·序录》就已经明确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中药剂型选择必须遵循中药药性的根本原则。

名医蒲辅周认为近代以来,散剂这一传统治疗方法,被许多临床医师忽视,许多疗效卓著的宜散方,如玉屏风散、异功散等,也改为大剂量汤剂煎服,实在大非所宜。在当前生药紧缺的情况下,使用散剂可比同一处方下的汤剂节约药材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也为病患减少不少费用。前人之所以创制散剂这一剂型,是由于反复实践的结果,是前贤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笔者曾治一张姓小女,12岁,2009年9月2日就诊。初时,家属发现其儿谈笑时嘴角歪向一侧,遂于当地医院诊治。医院查体示右侧眼睑不能完全闭拢,额纹及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吹口哨,刷牙漏水,咀嚼不便。追问病史,患儿2周前曾患“感冒”。遂诊断为“特发性面瘫”。予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一周未有寸效,遂加用糖皮质激素继续治疗一周仍罔效。期间同时以针刺治疗七八日,因患儿年幼惧怕针刺后遂告停。

患儿家属担心病情,遂转诊于当地老中医治疗,处以牵正散加防风、秦艽、白蒺藜、黄芪、太子参、当归之属祛风通络扶正之法,同时嘱鲜黄鳝血每日涂敷于患处,治疗半月余,仍未显效。无奈之下欲转诊于省级医院。家属无意间与余谈及,余遂曰:“可取处方一睹否?”阅罢予以四诊,患儿面证如前,纳寐佳,舌淡紫苔薄白,脉浮细。

问:“愿意再试中药否?”

答:“再试当否?”

余对曰:“可试三五日。”

散剂处方:白附子12g,白僵蚕15g,全蝎9g,蜈蚣1条。共研粉,早晚各服3g,以汤药送服。

汤剂处方:桂枝9g,赤芍6g,炙草5g,川芎6g,白芷5g,葛根12g,升麻6g,羌活6g,大枣12枚,生姜3片。5剂,水煎服,日一剂。

患儿家属三日后喜而来告,面证已愈大半,遂嘱继续原方服药。一周后竟获全效。[中医书友会(微信号)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投稿: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