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左升右降理论”在针灸中的应用

“小葫芦智慧医学系列之思考针灸”

肝为刚脏而主舒泄,以升为常;肺为娇脏而主宣肃,以降为顺。肝居下焦,从左而升,肺居上焦,从右而降。肝升肺降,如此周转运行,方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行,从而维持人体的左右乃至上下平衡。正如《类经附翼》云:“左主升而右主降”。在临床上充分运用这一规律,疗效是很好。现就此谈一些体会。

1、左升在临床上的运用

肝气升发调畅,人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若肝气失调则可引起疏泄不及和疏泄太过两个极端,疏泄不及表现为胸胁胀满,多愁善感,郁闷不乐,月经不调,甚者虚证眩晕,惊悸害怕。

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用补左侧的方法帮助左升,帮助恢复肝的疏泄正常。具体取穴左侧悬钟、足三里用补法。

“左升右降理论”在针灸中的应用

例1:张某,女,60岁,主诉术后眩晕3月,动则加重,坐起即晕。舌质淡苔白脉沉。为虚证眩晕,针刺左侧足三里,用补法,并引经气上行。针后眩晕即消失,又针加灸治5次,得以巩固。《四圣心源》云:“脾升则肝肾也升”脾经与胃经相连,为表里经,脾升胃降,相反相成。胃经气得上升必然加强脾经气的上升。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左侧为阳主升,故补左侧足三里可帮助左升。

例2:李某某,男,30岁。惊悸害怕心烦失眠间断性3年,常年服西药,舌质淡苔白脉濡缓,治时针左侧阳陵泉用补法,针后惊悸害怕即消失。胆壮气行则已,胆怯气滞则病。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经升胆经降,相反相成,补左侧胆经的合穴阳陵泉必然帮助肝胆气的升发,从而可治惊悸害怕。

2、右降在临床上的应用

其实历代名医临证多辨左右,分气血,理升降,朱丹溪在谈自己治疗半身不遂的经验时,曾指出:病若在左者,四物汤加桃红竹沥姜汁;在右者,二陈汤四君子等加竹沥姜汁。明代大医家李中梓更提倡“偏头痛,左为血虚,右为气虚”。古名医程文囿根据肺从右降理论用瓜蒌一枚、甘草6g(二钱)、红花1.5g(5分),治愈右胁痛等都是左升右降理论的具体运用。

“左升右降理论”在针灸中的应用

3、左升右降在治疗偏瘫中的应用

中风的左右侧偏瘫在治疗中有什么不同,左为升、右为降,气血流注有从左至右的关系。左侧偏瘫若一味地引气下行,如针刺左侧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行间等穴,会影响左升,破坏左右的平衡和气血流通。病人虽然能做两步,但会出现身体尤其是左侧身体沉重憋胀。但若不针刺左侧的穴位,不引经气下行,偏瘫又不易恢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笔者体会取大椎穴和面部的一个经验穴对恢复从左至右的气血流注有着较好的作用。这个经验穴的位置是在面右侧鼻孔旁开(平行)3寸颧骨下。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属督脉。有宣通诸阳之作用。能舒调太阳之气,为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尤其是大椎穴有通经络和气血散寒消滞之作用,笔者体会除了以上作用外,大椎对恢复左升右降、从左至右的气血流注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左侧上肢偏瘫效果更明显,具体方法:在针左侧偏瘫上肢或下肢的体针穴位时,同时真大椎穴或右侧面部的经验穴,这样对治疗左侧偏瘫恢复左升右降有着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右侧偏瘫中,因为右为降。故针刺右侧穴位引气下行治疗偏瘫是顺气人体的自然。故效果本身就好,不必用大椎和经验穴。治右侧偏瘫相对于左侧来说较容易。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左为阳、右为阴、左升右降。单纯每一侧来说,又都有阴经阳经,治疗偏瘫的过程就是恢复这些左右阴阳平衡的过程。

综上所述,运用左升右降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管是中药还是针灸。尤其是在治疗偏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