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之动,才是站桩的不动之动;很多人都从相关理论中看到类似的话。
学拳不是学拳的外形,不是照搬别人的观点,是学、练过来人经历过的练拳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谓站桩形式下的“蠕动之动”,必须具备至少三个条件。
其一,全身高度的放松。
高度放松是个前提条件,不是让你站在那松着劲一动也不敢动。
什么叫“松开松透”?
松开,指的是站桩者的关节筋腱,由开始的单纯支撑,受本身重力的影响,筋腱变得适度拉长,关节的接骨处变得开缝,因此骨节有了运动空间,此谓站桩要松开。
这就是我们练习站桩,要一直练到深度疲劳的原因,不疲劳,你很难筋腱拉开,关节是紧的。
松透,指的是由肌肤到深层肌肉,似乎到骨头里,站桩者能够感受到通透的放松,整体性的神经传导异常敏感,脚一蹬力,“嗖”的一下手马上就有力的感应。
意到力到,指的是运动神经的传导之迅捷,意之所趋,力之所指,超过任何单纯形体的速度。
“松开松透”,是有标准的,达到站桩这个标准,才能满足站桩之“蠕动”的第一个条件。
其二,身体对外界的皮肤感应。
人们对于“蠕动”的理解,一般来自于槐虫行进或者蛇进退的动作。
蠕动,不要理解成肌肉里面一拱一拱的松紧变化,它首先是皮肤上具有松紧伸缩的能力,很细微。
理解蠕动,非得理解皮肤某处与外界接触点的静点摩擦。
大家都知道槐虫或蛇行走,没有其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根本不能形成什么蠕动之动。
此类动物没有腿,全靠身体前面贴着地面的部分,保持身体前面跟地面的静点摩擦,带动后面拱起身形或者左右迂回,前带后,后推动前,形成所谓的蠕动。
所以,站桩要静心培养自身皮肤与外界的接触感,所用之力不大也不小,能借着劲就行。
什么叫按、拉着劲前行,什么叫顶着劲横转……种种种种都是在讲怎么实现发力中静点摩擦的借劲。
敌我小臂接触,我上敌下,我按、拉的劲,无疑就会在敌我接触点形成静力摩擦,劲儿大了小了都形不成,利用这种摩擦力,我的波浪力前涌就有了,这就是所谓的蠕动之动。
顶着劲横转,也是这个意思,其它的言之太烦,在此略过。
没有自身皮肤对外界的接触感应,枉自夸夸其谈大成拳的蠕动之动,不动之动,岂非开自己和别人的玩笑。
其三,身体内部的波浪力传导。
培养所谓的波浪力,要尽量控制身体外形的动作,体内肌肉越松,关节筋腱越长,越能实现体内波浪力的松紧传导。
松紧波浪式的传导,有其特殊的站桩锻炼。
站桩练功时,身体的松紧不是全身性的,要一节一节来。
紧脚、紧小腿、紧大腿、紧躯干、紧肩、紧大臂直至紧手指,紧一处必松其余全身,一节一节紧。
世人皆知松的高妙,而鲜知紧的作为,力由紧中求,松出速度,紧出力量。
不练一节一节的紧,哪来的节节贯穿,不得传授的人云亦云,是为习拳大病也。
总而言之,站桩的蠕动之动,包含着肌肉放松、筋腱拉长、外界借点、体内松紧涌动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外形微动或者不动,方为站桩上乘之功,非三年两载所能实现,要有长久吃苦的准备。
下一篇
学校护学岗制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