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从百合病管窥仲景辨治内伤杂病思路


文/王雷,等 ‖ 来源:中医药导报

导 读:通过分析仲景辨治百合病症、证、理、法、方、药、煎服方法等各个方面,探讨医圣张仲景辨治内伤杂病的思路,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百合病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书中仲景论述百合病之条文仅有9条,但涉及辨治的各个方面,症、证、理、法、方、药、煎服方法等齐全,思维缜密,环环紧扣,示人以规矩,给人以启迪。本文通过探讨仲景百合病之辨治特点,以管窥仲景辨治内伤杂病之思路,为临床辨治内伤杂病提供参考。

1 谨察症证机理,求真去粗取精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1]”。细酌条文,不难发现,百合病的某些症状表面上看是前后矛盾和怪异的,如:意欲食,而又复不能食;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常默默,而又烦躁欲卧不得卧;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正如尤怡言“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皆为百合病或见之证。于纷繁杂乱的症状之中,仲景指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一语中的,所有症状就都豁然明了。

何言如此,百脉一宗,皆朝于肺,而心主血脉,故其病位应在心肺。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治节而朝百脉,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脉皆得其养,人即安和;如因热病之后,或情志所伤等导致心肺阴虚,百脉失养,热邪散乱于经脉之中无所定处以致神志不清,病症错杂,则症状百出。百合病者,因百合一味而疗此疾,因而名百合病,拷百合甘辛润肺清心之力,不难推出此病当属心肺阴虚。且详其证,并以方测证,可知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当属百合病常见之症,是心肺阴虚内热之客观征象,为辨证治疗的关键点。若辨证不及,则可能因症状“恍惚去来”而对出现的这些怪异症状对症下药,误施汗、吐、下等法,以至于“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故仲景在解读症状时,见微知著地分析出百合病之根源,体现出仲景谨察症证机理,去粗取精,治病求本的辨治思路。

2 法以阴阳互根,治以阴阳互用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1]”。百合病以心肺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故治当滋补心肺之阴,以调整阳之偏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为“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阴中寓阳,阳中含阴,阴阳互根互用,阴虚之甚者,阴损及阳,兼见畏寒、神疲、懒动等症,养阴之中辅以扶阳之品,一是为补虚损之阳,二是为阳中求阴,即为“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此不仅为百合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思路,亦适用于其他阴虚内热疾病。

3 方药精简轻灵,内潜氤氲深义

3.1 巧妙组方,以轻去实,轻举缓图 纵观仲景治疗百合病,使用了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洗方、栝楼牡蛎散、百合滑石散7张方,仅使用了百合、地黄、知母、鸡子黄、栝楼根、牡蛎、代赭石、滑石8味药物。7张方剂中有6张方剂均使用了百合,除滑石代赭汤由3味药物组成,百合洗方仅由1味药物组成,其余5张方均由2味药物组成,其中有4张方还以泉水煎药。栝楼牡蛎散方中虽没有百合,但需配合内服百合地黄汤、外用百合洗方,故言其方中实含百合亦不为过。

据《神农本草经》[2]载百合“味甘,平。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可见百合既补虚滋养,又可清利去邪,切合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之病机,故为仲景百合病诸方所用。傅坤生等[3]认为“此病(百合病)虚多邪少,身形如和,一般预后较好,不必过虑。但用药不能太杂,可用可不用的均不用,这也体现了经方的特点。如果所用药物过于庞杂,难以直达病所,既浪费了药材,又影响疗效”。

针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者,仲景处以百合地黄汤,以百合之甘寒清气分之郁热、润养心肺耗伤之阴津;配以生地黄汁之甘润泄血分之伏热;再以泉水之甘凉导其邪于小便出矣。此方取阴柔之品以化阳刚,为泄热救阴之法;若对百合病误用汗法,汗则伤阴,且汗为心液,心阴耗损,血分伏藏之邪热无处寄留而蒸腾于气分,故此时去生地黄汁,以知母入肺金,益其水源以救其阴。若对百合病误用下法,下之则热必陷,热陷则伤下焦之阴,故除用百合清心润肺外,加滑石顺势导热从下而去,用代赭石者,用其镇摄下陷之热防其上灼已伤之阴,亦用其潜降欲上逆之胃气。从此三方可窥探仲景制方选药宗“有是证,用是药”之旨,其余诸方亦妙趣如此。

王维广等[4]认为百合病的治疗难点主要是“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而仲景选百合、地黄之类皆味甘性平之品,汤药之味必刺激性小而易于被患者接受,且去滓再煎,浓缩药量,轻举缓图,故不必顾虑“得药则剧吐利”之弊。小结上述,可见仲景治疗百合病之方剂,用药无不精简细致,以泉水煎药,以轻去实,同时结合百合病“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的疾病特征,可知仲景又暗示后辈用药有轻举缓图之法。

3.2 运动观之,动静结合,重势而治 唯物辩证法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中医学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5]。整体观与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两大根本特征,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

医贵重势,是谓医家必须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属于三因学说的内容。运动观之,主要是从时间纵轴而言之;重势而治,主要是从特定时点而言之,两者相辅相成,临床需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指导具体的辨证施治。仲景辨治百合病,就体现了运动观之,重势而治的辨治思路。百合病,病形如初者,仲景处以百合地黄汤;发汗后者,处以百合知母汤;下之后者,处以滑石代赭汤;吐之后者,处以百合鸡子汤;一月不解,变成渴者,处以百合洗方;渴不差者,处以栝楼牡蛎散;变发热者,处以百合滑石散。

仲景给出的这7张方中有6张方都使用了百合,并将其作为君药,百合既能补虚滋养,又可清利去邪,贴合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之主要病机。而在具体治疗时仲景又根据百合病不同的病理表现分而治之,病形如初者,处以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经汗、吐、下误治后,在主方基础上适当变更,施以不同方剂;百合病失治,经久不愈变渴、变热者,亦在主方基础上分别而治之。这都体现了仲景运动观之,动静结合,重势而治之思想。整个治疗思路全面而又不失细节,诚为后世医家良好示范。

3.3 整体观之,不拘一格,内外兼施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1]”。肺主皮毛,百合入肺,百合病变渴,在内服百合地黄汤基础上辅以百合洗方以洗身,洗其外以通其内,内外兼施,共奏清热养阴之功,且可避免“得药则剧吐利”。可见,在治疗疾病时,眼光必须放宽,不拘一格,在辨证论治原则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多途径合理使用中医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此处虽云内服外洗,但这只是列举,临床上还多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灵活选用针灸、推拿、敷贴、导引等其他外治法以配合治疗。同时,仲景还暗示后辈应注重中药特殊给药途径的研究,除此处涉及之洗浴法是经皮肤给药的方法,临床上还可据证选择舌窍给药法、鼻窍给药法、擦牙给药法、耳内给药法、滴眼给药法、阴道给药法、肛门给药法等。

3.4 重视脾胃,气血阴阳,生化有源 百合病本为心肺阴虚内热之疾,治当注重滋补心肺之阴。然药液入胃,全赖脾胃运化、脾气散精于全身而起到相应疗效,脾胃健则效愈佳。滋阴药大多滋腻碍脾,故历代医家常于滋阴药中辅以运脾行气之品。统观百合病系列方剂,诸方方简药精,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基本上都只使用两三味药物,强调“中病,无更服”“当微利者,止服,余热除”,且百合病七方有六方皆用百合,并将其作为君药以补脾肺之虚,既贴合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之主要病机,又兼顾脾胃之虚,通过补益脾胃用意大概有三,一是直接补益脾胃使虚得所补,二是培土生金间接治肺,三是顾护脾胃以行药力增强疗效。

由此可见百合适合病后脾虚不能耐受药物攻伐或需要药补的患者,仲景用之充分考虑患者病后脾胃虚弱的病机[6]。然仲景于百合病诊治中顾护脾胃思想不仅体现于此,在百合鸡子汤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黄元御药解》[7]云:“鸡子黄,味甘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补脾经而益胃液,伤寒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以补其脾而润燥者也;金匮百合鸡子黄汤,以其涤胃而降逆也;排脓散,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百合病吐后中气更伤遂用百合鸡子汤。

3.5 药偏食和,药食并用,宜忌有道 药恒性偏,是谓药物具有某种特殊的偏性,而疾病的治疗正是利用药物的这种偏性来纠人体阴阳之偏盛;食贵味和,是云食物的性味较为平和,阴阳之偏性并不像药物那样突出,但将药食合理搭配,能够产生很好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在百合病误用吐法之后,仲景处以百合鸡子黄汤,使用百合7枚,鸡子黄1枚,先将百合煎汤去滓,搅入鸡子黄再稍煎,五成熟即可,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是为药食同伍,发挥了协同作用。

于百合洗方后仲景亦言“洗已,食煮饼,无以盐豉也”。之所以食煮饼、忌盐豉,是因为煮饼主要由小麦粉制作而成,小麦粉有益气养阴之功,能够协同百合地黄汤和百合洗方共奏滋阴清热之功,而盐豉味咸,咸味耗津增渴,不利于疾病向愈。由此可见,仲景在疗疾之时,还注重药食同疗与饮食宜忌,暗示后世医家药食并用,宜忌有道,所以医家在开完处方后,还应详细给患者交代饮食宜忌。然此处虽云利用药食发挥协同作用来治疗疾病,但临床上亦可将两者进行合理配伍,以发挥饮食对药物偏性的拮抗作用,例如临床使用龙胆泻肝汤时,就可嘱患者食用顾护脾胃之山药陈皮粥以防龙胆泻肝汤苦寒败胃。这也警示后世,食疗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食疗不仅疗效没有保证,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4 煎煮炮制有道,服药疗效有时

4.1 精选细制,煎而有方,煮而有法,保证疗效 仲景交代:百合地黄汤,以泉水二升先煮百合,煎取一升,再去滓纳地黄汁一升,煎取一升五合;百合知母汤,百合、知母各以泉水二升,各煎取一升,再将两药去滓合和,煎取一升五合;滑石代赭汤,百合以泉水二升,滑石、代赭石以泉水二升,各煎取一升,再去滓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百合鸡子黄汤,以泉水二升先煮百合,煎取一升,再去滓搅入鸡子黄,煎五分。此四方百合均为百合鲜品,并以水渍之一宿,然后再入药;而百合滑石散,所用百合为炙百合,是经炒、烘、晒后之品,使焦躁易于研末使用,可见仲景在药物的选择和炮制方面特别讲究。百合病系列方剂除百合洗方外,其他方煎煮法都相似,基本都是分别煎取,然后去滓合和再煎,可见仲景对中药的煎煮方法亦十分重视。

其中之奥妙,试取百合地黄汤为例以证之:百合以泉水先煎,去滓然后纳入地黄汁再煎,这种分煎合汁再煎法减少了药物之间的相互牵制,百合入肺滋阴清热,地黄入血归心滋阴凉血,泉水直达膀胱导热外出,三药各达其所,各司其能,各尽其用,正如刘馨雁等[8]言“这种方法,更似浓煎茶,强调用泉水,泉水可下热气利小便、滋阴效果更强;而且辅药的原料不与主药同煎,从而保存主药百合的药性、味道少受影响”。由上可知,治疗能否取得显著疗效,除了保证方证相对外,药物质量的好坏与药物炮制、煎煮得法与否亦是重要环节。

4.2 服药有法,药后反应,细细叮嘱,顺势期待 百合地黄汤方后煎服法中提到“中病,无更服”,此处“无更服”历代医家理解有二:一是指效不更方,此时“更”作“更改”、“变化”之意,如全亚萍[9]云“百合病使用百合地黄加味汤(百合地黄汤合温胆汤加减化裁而成)有一服中病,停服后而有病情复发者……故在中病后应适当守方为宜”,并言“若在守方过程中发现患者有泻利现象,应减少地黄用量,或根据具体病证加减药物,以求最佳”;二是指中病即止,此时“更”作“再”讲,如刘馨雁等[8]云“百合地黄汤是用于未经损伤阴津的汗、吐、下三法治疗的百合病,津液损伤小,但因为未驱邪治疗,所以可能有余邪传至或留滞于营血、心经、肾经、肝经,生地黄善清营血分热邪同时甘寒养阴生津,还能清心除烦治疗热病后的夜热早凉、心烦口干等,取汁东汉一升(相当于现在200 mL),因其性寒驱邪故强调中病即止,并指出由于药物作用会使大便色黑”。笔者则认为“无更服”意虽有二,但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结合百合病的病证特征,可知百合病应该是一种慢性虚证,属于久病范畴,如果服用百合地黄汤有效,症状减轻,故治疗当效不更方,久病徐治,适当加减,继续服用之,然当服用一定疗程后,正气恢复十之八九,正气有力祛邪外出,此时就当随即停药,顺势期待疾病痊愈。

5 病程细察于心,预后成竹在胸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1]”。此处仲景察小便辨病程,引人深思。察小便内涵丰富,如连增林等[10]就全面总结了仲景察小便诊病法,强调了察小便的重要性,指出从小便色、质、量、气味的变化来诊察疾病并推断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与疾病的病性、病位、病程及预后转归,为开拓疾病诊治思路提供了新的方法。仲景于此病以小便时的症状表现判断百合病气津损伤程度,推知病情轻重和预后,是为疗疾之时,总览疾病全程,胸中已有沟壑。如是,医者总揽病程,全面掌握病情,临证不乱;医患沟通,加强精神治疗,合作求之,患者可详知疾病疗程,增强重视程度,提高依从性,增强疗效。

综上所述,仲景百合病辨治,思维缜密,处方用药严谨,理法方药各环节都体现有高明之处。通观百合病辨治过程,仲景首重解读症状以识病立纲,其次倡导用药精简、内外兼施、动静结合、顾护脾胃、饮食宜忌、重视药物炮制煎煮方法等以增强治疗效果,最后警示医者应该擅辨预后,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医患沟通,建立互相信任、关系融洽的医患关系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虽言百合病辨治思路,然由此及彼,诚为后世医家辨治他疾提供了思想指导,值得后辈医家学习。

参考文献

[1] 汉·张仲景,晋·王叔和.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14.

[2] 邱浩.神农本草经辑校[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06.

[3] 傅坤生,王晓.百合病初探[J].江西中医药,1996,(S2):10,11.

[4] 王维广,李成卫,王庆国.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百合病诊治思路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10):774-776.

[5] 邱隆树,彭波.浅谈中医学的运动观[J].河南中医,2009,29(3):246,247.

[6] 焦克德.百合病浅解[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9):664,665.

[7] 清·黄元御.黄元御药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2-53.

[8] 刘馨雁,齐文升.从百合病的组方及分量浅议热病后遗症的调治[J].北京中医药,2010,29(7):522-524.

[9] 全亚萍.百合病临床探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8):71.

[10] 连增林,卞兆祥.略述仲景察小便诊病法[J].河南中医,1991,11(2):10-11.

(收稿日期:2014-12-10 编辑:罗英姣)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