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开放思想和限定思想走的是两条道路,各有逻辑

先以事例或现象来区别。如果追求士兵按标准动作达成整齐划一的效果,不思想的士兵执行起来更符合要求更到位,因为不思想才不怀疑质疑,进而全身心去执行和落实。如果追求士兵机智灵活,也就是战场上最大限度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必须遵重个性鼓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个区别或差异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热烈讨论过,所谓平时“捣蛋兵”战时更善战。此道理可以推及全社会。

要不要开放思想与所选择发展道路有关,也就是统治集团更倾向且更想发挥哪种力量或哪方面的效用。如上所言,要想民众更听话更易于管理,实现万众一心,万人同言,步调一致,就必须放弃个人思想和独立思考,将精气神集中到共同思想或既定思想上来。换句话说,只有去除既定思想之外的思想,才能避免不同思想交汇而来的碰撞和质疑,才能更有效的集中力量和统一行动。如果追求文化与科学创造就必须开放思想,因为思想被禁锢便无创新创造之可能,只有放飞思想才能激发潜能和智慧,这一点早为人类文明史所证明。当然,集中力量也会带来特殊效果,这就是原创能力不足但复制移植能力大增。

要不要开放思想与国家或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有关。如果国家在世界行列中尚处于追随阶段,或者工作重点尚处在解决吃饭问题,民众不思想更利于达成国家和社会目标。或者说安于享用或嫁接别人思想与科学成果,自己专注于财富创造,也不失为一种可接受的选择,至少是一种不坏的自我定位。如果进入或将要进入引领阶段,不思想便无法创造公共产品,故无法赢得追随者。再者,有了饭吃的民众无思想空间便产生痛苦感,这样下来受制于价值实现与精神归宿,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很难提高。

要不要思想与民族人文传统和人文性格有关。善于思想的民族在大多历史阶段表现为持续创造思想,这种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甚至融入骨子里,激荡在精神血脉中,化作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特征,无法去除,更难限制。上升到这样一个层面,便与是否解决吃饭问题关系不是特别大。而另有一些民族历来少有思想,且对思想并不感兴趣,别说限制思想,就是调动和激发都要花大力气,因为人们更关心的是吃好喝好玩好,较少精神层面的追求。简言之,有的民族属于思想民族,有的民族是劳作民族,差异在文化基因及其代代统治者的强化,如果是二者叠加,便被格式化,再难改变。

上述之外,有一点是肯定的,越不思想越无思想,进而越远离思想。又因为思想土壤贫脊而无产生大思想家之可能,无大思想家引领的民族注定陷入低层次循环。更悲摧的是大众普遍以粗俗为荣时,便形成特有人文生态或社会环境,这时便走向扼杀思想和思想者的道路,因为思想者面前无思想者因相形见绌而自惭形秽,唯去除思想者而后快。到这时,社会只能走向堕落。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