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PS:恩师蔡长福临证上非常重视“葛根汤”,他代表的是“三阳开泰”法中第一大法----发汗解表。蔡师临床上运用葛根汤泛应百病,加减进退自如,效如桴鼓。他从《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里头特地摘录这四句歌诀并作了专题报告,在六经辨证的思维层次上全面总结葛根汤的临床运用。
何谓“葛根浮长表阳明”?葛根指的是葛根汤,浮长指的是脉象,就是右手脉一搭,脉象长,而且手轻轻一搭就能摸到脉,这一句话“理、法、方、药”都有了——“浮长”代表阳明脉是浮而长的,“表”就是表证,表证一摸就知道了。
何谓表证?有的人搞不清楚了:什么叫表,什么叫里?人感冒了手一沾皮就摸到脉,沾皮即得这就是外感病,一搭手就知道了,表证《滨湖脉诀》有歌诀: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你看这个浮脉几句口诀一背马上就知道了。还有,三个浮还不一样:寸浮头疼弦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便不流通。通常三脉都浮,那是三阳感冒脉浮,阳明本脉它有寸脉浮、关脉浮、尺浮:寸浮头疼弦生风。一摸到关脉浮,就知道这个人头疼,头晕,这是受风了,这是独有寸脉浮,或有风痰聚在胸,这个人头疼,胸中有痰,一咳嗽就大口痰往外吐。
“关上脾虚肝气旺”:关脉浮,肯定是脾虚而肝气旺。这种脉在时方派叫“知肝传脾”。但《伤寒论》不是这样讲的:关脉浮就是胃感冒了,阳明经感冒,肝气太旺,脾太虚了才出现这种脉。“尺中溲便不流通”,这个人尺脉一浮他肯定小便不好,尿不净,尿半天,甚至尿不下来。脉一搭就知道,浮脉就是表证。你们记住这几句歌子,手一搭脉,脉在上面就知道感冒了,不论发烧与否都按感冒处理,葛根汤随证加减是不会错的。
“缘缘面赤”就是脸上欲红不红的,这种人多,也不发烧,平常也不耽误吃也不耽误喝,难道就没有病了吗?“面赤”是脸大红,红的像斗牛的眼睛,脸烫,耳朵烫,额头这个地方闷闷的,不舒服,不是太红,额头疼——这个地方难过。
葛根汤证反应的症状就在脸上,根据经络循行,大家都知道脸的变化是随着胃和脾变化的,你就奔着太阴阳明这条路:化热你就加清热的,化寒就加温里的,大便不通了你就加攻下的,汗多的去掉麻黄,口渴的加石膏加知母。所有的表证,身上的疤,身上的疙瘩,扁平疣,长刺猴的,脸上长疙瘩、长痘痘,老年斑,性病梅毒,葛根加减都能治的好。
葛根汤证无处不在,人人身上都有携带。如果脸上长痘痘了,身上大汗淋漓,就用桂枝汤加葛根。口渴加知母石膏,口苦加柴胡黄芩,大便不好加小承气。慢慢地脏腑和了,表也和了,脸上也好看了。
如果身上无汗,葛根汤原方不要动;背要怕冷常年不出汗加麻附辛。表解一身轻,汗解精神爽。所以表解开了人就有精神,大便解开了人就有劲了,如果这些病症长期携带在身上就很难过了。
“发热恶寒而无汗”,这种感冒有时发烧有时不发烧,怕冷不淌汗。
“目痛鼻干卧不宁”,感冒时间长了,眼眶胀眼眶疼,见风流泪。有的好长时间治不好,早上起来不能见太阳,太阳一照就害怕,怕电灯,这是胃感冒时间长了,阳明经化热他就不能见太阳。太阳是紫外线,本身阳明经主热,紫外线一照眼就发胀发疼,看到这种病人就知道这个病人就是胃感冒了。你看多么简单!我们治病连头都抓不住,你怎么诊断,怎么开方子?!
何谓“卧不宁”?那就是上床后翻来覆去入睡难,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外面老猫跳一下马上又醒了,为什么?阳明是敏感之腑,经热烧时间长了,他就怕惊、怕响声、怕动,一惊就睡不着了,这是阳明经气化热造成的。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你看你把这四句口诀记住了,胃感冒不就知道了吗?何必去用那个体温表在那里甩来甩去有什么用?!有的发烧你知道,但是这种病就不发烧,就是难过。
歌诀上虽讲发热,实际上不发热者居多。如果长期表证不解,化经热,就有可能出现发热。
为什么大部分病人不发烧?阳明经虚,没有能力作烧。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其气上冲,口噤不得语,作为刚痉来论治,多数病人不发烧。脸上的疾患,皮肤的疾患,多有葛根证。脸上起痘痘,身上皮肤病,辨清寒热,以葛根汤任意加减。
阳明证有身热、身痒的症状。皮肤的疾患,化热者,白虎汤加减;口苦者,小柴胡汤加减;皮肤病长期不解者,桂枝茯苓丸加升麻;如果肚子常常感觉胀,大便不通畅,小承气汤加减。阳明经脾虚则化寒,饭后腹胀者,中阳不健,理中汤加减;如果左脉沉细者,按照两感论治,加上麻附辛。
分享医案一则:武某,男,49岁。西医诊断甲状腺毛细血管结节出血半年,现局部有酸胀感。平素不容易烦躁,发火。不怕热不怕冷,容易出汗,口不渴,喝水量正常,无明显的口苦、口干。容易拉肚子,肛门没有灼热感。大便经常不规律,是硬时溏,颜色暗,略臭。放屁不多。小便不利,有时黄,有泡末,臭味稍重。有时中午吃过饭后就会感觉肚子胀,偶尔饿了有心慌四肢发软的感觉。10年以前得过胆囊炎,乙肝病毒阳性。吃冷的没有不适感,胃纳可,颈椎略微有点不适。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双脉沉细软无力,右脉浮缓、长,关脉按之无根,左脉弦软无力。
处方:
方一:葛根。麻黄。桂枝。白芍。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知母。石膏。
黄连。干姜。天花粉。龙骨。牡蛎。生姜。大枣。
3剂6天
方二: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炙甘草。桂枝。柴胡。白芍。厚朴。枳实。
大黄。槟榔。茵陈。栀子。蒲公英。连翘。生甘草。葛根。生姜。大枣。
3剂6天
方一、方二交替服用。
一名成熟的中医应该有这样的体悟:胸中有大道,笔下无死方。葛根汤之所以在蔡师的手里是一把无往不胜降服病魔的宝剑,是因为他把葛根汤融进六经大道里头。三阳在外以为周身繁荣之用,三阴里虚则三阳本能败,三阳败则三阳不和谐,少阳调柔能力不足,阳明经气外走受阻,外在太阳能量不到位,则变证寒热虚实蜂起。葛根汤一到位,马上补充周身能量,直走太阳阳明,阳气充足,表气一打开,三阴三阳复位,身体自然慢慢恢复健康。临证上根据脉证,把握生命的演变,观察患者三阴三阳的走向,随证加减运用,药到病除的案例不计其数。看到很多人临证老是在纠缠麻黄该不该用?有汗就应该不用麻黄吧?是不是太燥了,需不需要加点滋润的药物?......等等这些迟疑的背后就是还没有进六经大道之门!思维不到位,浅在的知识再多也只是一种负担。蔡师常常讲,风寒二气常在,专袭虚弱人,风则用桂枝,寒则用麻黄,临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方定量,这才是一名好中医!拿方去找病,这种医生不能当!
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医成长,需要明师指导,更需要时间。饭要一口一口吃,小孩子也不是吃几碗饭就立马变成大人。听过一句话,很有道理:慢慢来,比较快。不急不躁,安心于经典,落实于临床,慢慢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毛主席写过这么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啊,正道无捷径,每一步都在时间里头细细打磨,就像老火汤,需要的是慢慢的煲。中医之为业,责任重如泰山,为苍生司命,岂容一丝焦躁?!
上一篇
堆量形态选牛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