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中文虚词“而”字的用法与对点专练

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

一、表承接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①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

①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

动作间的承接。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事理间的承接。

②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关系不是非常明确,但仔细体会,它也还是一种承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种一种放进去理解,最合情理的一般就是正确的。

③穷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全句译成“爬到山的顶峰才停止”,停止这个行为发生在爬到山顶之后,理解为修饰、转折、并列、因果都不对。

二、表修饰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

①客喜而笑。(《赤壁赋》)

译为“朋友开心地笑了”。

②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成“慢慢地行走,随意地游览”,表动作发生时人物的情态。

三、表转折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转折关系就是“而”字后的意思没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翻译成“但是”。

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前面说天色渐渐昏暗,天色昏暗理论上应该下山回家,但是作者说不想回,这就构成转折关系了。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成“借助车马,没有使脚步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既然脚步没有加快,正常情况就不可能到达千里之外,但后面没有顺着前面这一层意思说,而是说到达千里之外,所以是转折关系。

四、表并列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并列与承接比较容易混淆,并列关系前后可以调换,而承接是先后关系不可以调换。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这个“而”就是并列,第一句话只是说明蟹有六着脚两只螯,至于先说二螯还是六跪,不影响蟹的形状和功能,也不影响后面要表达的意思。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译成“更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这里只表示人与鱼虾和麋鹿为朋友,至于哪个先说哪个后说,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是并列关系。

③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

两个“而”字都是承接关系,草遭遇了秋霜就色变,叶遭遇秋霜就凋零,前后是非常明显的先后关系。

五、表递进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递进关系的本质就是后一层比前一层要在程度范围等上要进一层,一般译作“而且”“更”。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明智的人呢”,连最愚昧无知的人都知道“根不固却想要树木茂盛”是不可能的道理,更何况聪明人呢,后一层比前一层要进一层。

六、表因果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因果关系即“而”字前是原因,后是结果,一般译作“所以”“因而”等。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译成“贿赂秦国所以国力受损,这是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七、表假设

方法

示例

含义与解析

“而”字前后构成假设关系,一般译作“如果”。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译作“雕刻如果放弃,腐烂的木头也不会折断;雕刻如果不放弃,金石也可被雕刻。”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翻译成“人如果连信用也没有,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办成什么事”。

答案与详解    
     

一、根据所学,分析并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字的用法。

1.冰,水为之而(表转折)寒于水。(《劝学》)

译句: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表递进)行无过矣。(《劝学》)

译句: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人非生而(表承接)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译句: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表转折)耻学于师。(《师说》)

译句: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爱其子,择师而(相当于“以”,表目的)教之。(《师说》)

译句: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6.小学而(表转折)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译句: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7.群聚而(表修饰)笑之。(《师说》)

译句: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表转折)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译句: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

9.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表承接)登仙。(《赤壁赋》)

译句: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表修饰)歌之。(《赤壁赋》)

译句: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11.下江陵,顺流而(表修饰)东也。(《赤壁赋》)

译句:夺得江陵,沿长江向东进军。

12.盈虚者如彼,而(表转折)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译句: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13.耳得之而(表承接)成色,目遇之而(表承接)成色。(《赤壁赋》)

译句: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

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表并列)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译句: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5.觉而(表承接)起,起而(表承接)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句: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16.到则披草而(表承接)坐,倾壶而(表承接)醉。(《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句: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

17.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表转折)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句: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18.攀援而(表修饰)登,箕踞而(表修饰)遨。(《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句: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

19.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表转折)莫得其涯。(《始得西山宴游记》)

译句: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20.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表修饰)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译句: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2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表并列)三胜。(《六国论》)

译句: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22.惜其用武而(表转折)不终也。(《六国论》)

译句: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3.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表因果)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译句: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24.下而(表承接或假设)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六国论》)

译句: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25.骊山北构而(表承接)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译句: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6.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表转折)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译句:一天之中,一宫之内,气候却不相同。

2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表转折)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译句: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28.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表因果)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

译句: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29.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表转折)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译句: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

30.予之生也幸,而(表转折)幸生也何为?(《<指南录>后序》)

译句: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3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表修饰,因果?)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译句:(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

32.其疾病而(表修饰)死,死而(表承接)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译句: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

3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表修饰)相逐。(《五人墓碑记》)

译句: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

34.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表修饰)詈之。(《五人墓碑记》)

译句: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

35.大阉之乱,缙绅而(表转折)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译句: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国家,能有几个人呢?

36.待圣人之出而(表承接)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译句: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37.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表并列)又有剪发杜门。(《五人墓碑记》)

译句: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3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表因果,承接也通)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译句: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

39.今急而(表承接,译作“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句: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40.夜,缒而(表修饰)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

译句: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

41.若亡郑而(表承接)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译句: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42.因人之力而(表转折)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译句: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43.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表转折)不足,何也?(《谏太宗十思疏》)

译句: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4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表转折)不怀仁,貌恭而(表转折)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译句: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45.宏兹九德,简能而(表承接)任之,择善而(表承接)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译句: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46.鸣琴垂拱,不言而(从语意的准确性来看,表转折更妥当,单从句意看,表承接也可)化。(《谏太宗十思疏》)

译句: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47.其势必不敢留君,而(表递进)束君归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48.秦强而(表并列)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49.秦以城求璧而(表转折)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

50.城入赵而(表承接,译作“那么”)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

51.今以秦之强而(表假设)先割十五者予赵,赵岂敢留璧而(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

5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表修饰)嘻。(《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

53.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表转折)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

5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表承接)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句: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55.今人有大功而(表转折)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译句: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56.臣与将军戮力而(表修饰)攻秦。(《鸿门宴》)

译句: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

57.项王按剑而(表修饰)跽。(《鸿门宴》)

译句:项王握着剑挺起身。

58.哙拜谢,起,立而(表修饰)饮之。(《鸿门宴》)

译句: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59.劳苦而(表递进)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译句: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

6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表并列)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译句:而且我还曾听说认为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和轻视伯夷的节义的话语。

6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表修饰)叹。(《秋水》)

译句: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

62.邦分崩离析,而(表转折)不能守也;而(译为“反而”,兼有转折和递进之意)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译句: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

63.弃甲曳兵而(表修饰)走,或百步而(表承接)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译句: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64.然而(表转折)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句: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二、选择题

1.B【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B

臂非加长也,而(连词,表转折)见者远。

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君子博学而(连词,表递进)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错误项

A

自其不变者而(连词,表修饰)观之。

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

施施而行,漫漫而(连词,表修饰)游。

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C

蟹六跪而(连词,表并列)二螯。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侣鱼虾而(连词,表并列)友麋鹿。

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D

披草而(连词,表承接)坐,倾壶而醉。

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正襟危坐,而(连词,表承接)问客曰。

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

2.D【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D

至无所见而(连词,表转折)犹不欲归。

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逝者如斯,而(连词,表转折)未尝往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

错误项

A

青,取之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穷山之高而(连词,表条件,才)止。

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B

锲而(连词,表假设)舍之,朽木不折。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倚歌而(连词,表修饰)和之。

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C

觉而起,起而(连词,表承接)归。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攀援而登,箕踞而(连词,表修饰)遨。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

3.C【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C

缇骑按剑而(表修饰关系)前。

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

夜,缒而(连词,表修饰)出。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

错误项

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表因果关系)得者。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

故不战而(可是,表示转折)强弱胜负已判矣。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B

二败而(表并列关系)三胜。

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缙绅而(表转折关系)能不易其志者。

却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D

今急而(连词,才,表顺承)求子。

现在由于情况危急才求您。

因人之力而(连词,表转折)敝之。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4.C【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C

渔父莞尔而(修饰)笑。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

处涸辙而(却)相欢。

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却也是欢乐无比。

错误项

A

渔父见而(承接)问之曰。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

何不淈其泥而(承接)扬其波。

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

B

何不餔其糟而(并列)歠其醨?

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天柱高而(并列)北辰远。

天柱高不可攀,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

D

而(却)用流俗人之言。

却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

古者富贵而(却)名摩灭。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

5.D【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D

鼓枻而(修饰)去。

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化而(承接)为鸟。

鲲变化成为鸟。

错误项

A

摇尾而(修饰)求食。

就只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

怒而(修饰)飞。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

B

盖文王拘而(却)演《周易》。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

酌贪泉而(却)觉爽。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却仍觉着神清气爽。

C

抟扶摇而(修饰)上者九万里。

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我腾跃而(修饰)上。

我一跳就飞起来。

6.A【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A

爽籁发而(承接)清风生。

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

鄙陋没世而(承接)文采不表于后也。

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错误项

B

怀帝阍而(却)不见。

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

我决起而(修饰)飞。

我们奋力而飞。

C

地势极而(并列)南溟深。

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

而(却)宋荣子犹然笑之。

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却加以嘲笑。

D

纤歌凝而(承接)白云遏。

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水浅而(并列)舟大也。

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7.B【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B

而(并列\递进)征一国者。

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

夫列子御风而(修饰)行。

列子乘风而行。

错误项

A

烟光凝而(并列)暮山紫。

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而(并列)御六气之辩。

驾驭着六气的变化。

C

旬有五日而(承接)后反。

十五天以后返回。

而(承接)后乃今培风。

这时候才凭借着风力。

D

而(承接)控于地而已矣。

接着就落在地上。

背负青天而(承接)莫之夭阏者。

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

8.B【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B

奚以之九万里而(承接)南为。

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三餐而(承接)反。

需准备一日之粮就回来。

错误项

A

潦水尽而(并列)寒潭清。

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

不过数仞而(承接)下。

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

C

穷睇眄于(向)中天。

向天空中极目远眺。

游于(在)江潭。

游荡于江边。

D

屈贾谊于(在)长沙。

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

圣人不凝滞于(被)物。

圣人不被外物所束缚。

9.C【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C

寡人之(取独)于国也。

我对于国家。

也。

我对于国家。

无如寡人之(取独)用心者。

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错误项

A

弃甲曳兵而(修饰)走。

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或百步而(承接)后止。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B

季氏将有事于(对)颛臾。

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龟玉毁于(在)椟中。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

D

以(用)尔车来。

你用车来迎娶。

以(把)我贿迁。

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10.B【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B

季氏将有事于(对)颛臾。

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龟玉毁于(在)椟中。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

错误项

A

危而(转折)不持。

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

颠而(转折)不扶。

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

C

固而(并列)近于费。

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

不患寡而(并列)患不均。

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

D

不在颛臾而(并列)在萧墙之内也。

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不患贫而(并列)患不安。

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11.D【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D

猥以(凭借)微贱。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

臣具以(用)表闻。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

错误项

A

不在颛臾而(并列)在萧墙之内也。

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不患贫而(并列)患不安。

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B

臣以(因为)险衅。

我因命运不好。

臣以(因为)供养无主。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C

鸡栖于(在)庭。

鸡在厅堂里栖息。

尝居于(在)此。

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12.C【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C

谨拜表以(来,表目的)闻。

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以(来,表目的)当南日。

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错误项

A

思垂空文以(表目的,来 )自见。

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能以(凭借)足音辨人。

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B

是以(“是以”固定翻译,因此)区区不能废远。

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臣无祖母,无以(“无以”固定翻译,没有用来……的办法)至今日。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

D

呱呱而(修饰)泣。

呱呱地哭泣。

客逾庖而(承接)宴。

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


三、洪迈《容斋随笔》

1. A【解析】吝惜,舍不得。

选项

例句

译句

A

官人疑策爱也

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

B

今何靳

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

C

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

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

D

妻子饥寒不恤也

妻子儿女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2. C【解析】

选项

答案

例句

译句

正确项

C

不忍移之(它)他人。

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

以炫贾之(它)。

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

错误项

A

故为(替)公验之。

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何欺寒人为(表示反洁、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

B

有质钱而(表承接)没者。

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

而(表转折)不果行。

可是没有成行。

D

其子与(介词,“和”“跟”)猾驵计。

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

叔卿与(动词,给予)之。

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

3. D【解析】不是怕北方有灾荒,而是知道北方刚刚发生灾荒。

4.叔卿日/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每错3处扣1分)

5.(1)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嫁”1分,“病”1分,语言通顺1分)

(2)(危整)说:“你只是想要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何……为'1分,“寒认”1分,语言通顺1分)

【译文】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有一个叫危整的,他买鲍鱼,那个市场经纪人玩弄秤锤,暗中多给危整称鲍鱼。卖鲍鱼的人离开,他自己留在危整身边,请求说:“您买的仅是五斤,我已经为您秘密地加倍称进了鲍鱼,愿您给我酒吃。”危整一听很吃惊,追赶卖鲍鱼的人(出去)几里地让他回来,把多得的鲍鱼的钱付给了他。危整又请那个市场经纪人喝好酒,说:“你只是想要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经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说:“不行,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我不用这些陶器前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不应该告知您,以致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其实,曾叔卿家里很贫苦,妻子儿女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