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当工作越来越没意义,要不要离职

·7小时前
漫长的职业生涯遭遇职业倦怠在所难免,所以比起离职和怨念,不如努力让自己快乐一点。

每当12月凛冬将至的时候,办公室的气氛也随着气温低迷起来,有经验的hr会从空气里嗅到离职潮到来的信号。

好像到了年底,打工人对工作的容忍度越发稀薄了起来,有的打工人看起来慈眉善目地坐在工位上,实则愤然辞职的念头在心里汹涌澎湃。

没有人喜欢上班,但最近几年厌班情绪逐渐成为主流。

一项基于上万名打工人的数据报告显示,超过70%的打工人不喜欢工作,至少是不喜欢正在做的工作。

“收到”刷屏的十人工作群,都有至少7个人在屏幕后暗中计划离职。

Part.1讨厌工作?可能是到了职业倦怠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开始流传这样的故事:

追热点的编辑辞职之后,到庙里过上了清静修心的日子;立志要看世界之大的艺术青年,去房租低廉的城市试住“探店”;还有辞职之后到新疆散心两个半月,打算骑马回家的当代游侠……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离职的原因千千万,但离职的冲动却在一瞬间——“天冷了,我烦了,这份工作不干了”,下份工作看眼缘,开心躺平过完年,好像不用工作之后工作的烦恼顷化为乌有,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

不过,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辞职来解决。

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想到要工作就在心里播放《二泉映月》,觉得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除了谋生混社保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很可能不是讨厌工作,只是到了职业倦怠期。

MBI- GS职业倦怠量表,大家可以自测看看

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8e2b11e5ce

职业倦怠期的学名burnt-out,最初用来形容医生在工作压力下身心俱疲、心力交瘁、“蜡炬成灰”、干涸枯萎的精神状态,首次出现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中。

1974年,美国精神医师Herbert Freudenberger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社会服务人员、精神健康人员、司法相关人员、医护人员、教师等相关职业,会在工作中出现损耗的感觉,甚至逐渐厌倦工作,于是在他的著作《倦怠:高成就的高成本》中,借用burnt-out来命名职业倦怠。

当你确定自己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时候,别着急离职。

毕竟,离婚有冷静期,离职没有。

Part.2职业倦怠,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疾病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现象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第11修订版,并把职业倦怠定义为“由长期工作压力造成的职业综合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hristina Maslach,将职业倦怠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种是情绪衰竭。情绪衰竭是最容易被察觉到的职业倦怠,也被认为是判定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失眠、难以集中精力、对工作失去热情、习惯性疲倦……都是情绪衰竭的表现。

虽然情绪衰竭症状明显,但却很容易混着毒鸡汤蒙混过关。“生活都是这样”、“没有不辛苦的工作”这些话,听起来虽然很理,实则完全掌握了废话文学精要。

别瞎劝自己,工作不开心不是正常状态,而是情绪衰竭的表现。

职业倦怠的第二种表现是去人格化或愤世嫉俗。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你感觉到自己的共情能力有所下降,经常以消极、冷漠、嘲讽等负面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经常抱怨和责怪他人,并且主动和同事保持距离、抗拒社交,这些都属于去人格化的表现。

职业倦怠的最后一种,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对工作失去兴趣、觉得工作毫无意义、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产生消极评价……都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表现,因为无法从工作中正面的反馈,也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

总而言之,当代打工人早C(coffee 咖啡)晚A(alcohol 酒精)、动辄进入贤者时间、每天精神性辞职、扮演职场摸鱼人等一系列21世纪生活习惯,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

Part.3职业倦怠,自己和公司都有责任

职业倦怠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但是脱离了现在的工作就能解决问题倒也不一定。

2016年苏黎世大学心理学和莱比锡大学社学系学者的一份研究指出,工作可以被分为两种内在动机,分别是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

权力动机通常描述为工作中可以带来的自我满足,比如话语权和控制力;而亲和动机则更重视人际关系,从工作环境中感受到友善、温暖和归属感。

当打工人的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背道而驰,职业倦怠就更容易发生,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动机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换一份工作也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除了自己的工作动机与实际情况不符之外,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还有很多。

自身职业生涯停滞不前、因薪酬绩效等原因产生攀比心理等主观原因,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和公司管理层面存在的遗留问题等客观原因,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Part.4积极改变,努力做个快乐的打工人

职业倦怠很普遍,不代表我们就能容忍它作威作福几十年。在厌班离职之前,试试看挣扎一下努力改善。市面上摆脱职业倦怠的方法五花八门,归根结底无外乎设立目标和自我激励两大类。

一旦经历职业倦怠期就意味着很难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这时候就需要自己设置目标实现一些刺激。一方面设立目标本身可以将工作成果量化,另一方面完成目标也可以带来一些及时的反馈。

怎么通过设立工作目标摆脱职业倦怠?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拆解工作,发现乐趣。

拆解工作的过程本身也是审视自己的好机会,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精力分配和兴趣。当你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就可以重新分配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把它们放在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效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二种思路,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发现手上的工作并不喜欢,不要马上离职进行下一份工作,而是在现有的工作中寻找更多机会,做好改变行业或工种的准备。

比如从单纯的运营工作中寻找和客户沟通的机会,从平平无奇的社畜工作中积累一些做喜剧的素材等。当你的心态从可有可无的业务螺丝钉,变成行业卧底尖兵时,工作就好了。

第三种思路,向优秀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佩服的同事、服气的领导,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吸引你的人工作的同时,再打不起精神的人也会变得活力四射。

自我激励主要是在重复的工作中给予自己一些正面回应以改善情绪。通过微小改变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或者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都会让人重新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济于事,那就考虑换份工作重新来过吧!

大部分人都渴富自由提前退休,但比起英年躺平的人来说,更多人都需要用大半生的时间工作。

漫长的职业生涯遭遇职业倦怠在所难免,所以比起离职和怨念,不如努力让自己快乐一点。

本文来自公众号 ,作者:能,责编:王十四 ,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