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跟诊的学芹师姐,在门诊结束的时候。
问:林老师,柴胡剂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怎么样鉴别呢?
我这段时间,看见你用的比较多的四逆散。
我说:这几首方子,在柴胡剂里面,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
学习方子的运用,可以从六经,方证,方机,来学习,这样会映象比较深刻。
同时,结合跟诊时具体病人的不同来思考,这样会有比较大的收获,理论与临床还是有一段比较长的距离。
四逆散,这首方子吧,这段时间,我运用的比较多,它是少阳证的一个方子。
主要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但是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其包含了3个方根:
柴胡、甘草;
芍药、甘草;
枳实、芍药;
柴胡、甘草:和解少阳,推陈出新。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解痉挛。
枳实,芍药:《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
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
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
四逆散:脉有力,胸胁烦满,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小柴胡汤你比较熟悉了。
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
药虽至简,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少阳病机。
方中参、草、大枣,益气扶胃,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合之使阳明充实、气机畅达,即可扶正以达邪,更可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不易传里。
亦即《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
又如柴胡合黄芩以解少阳之邪;
柴胡疏少阳之表,黄芩清少阳之里。
使内外俱解、表里具宁。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从这条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参姜枣草的作用,通过扶正来祛邪。
小柴胡汤运用广泛,今天就不一一举例。
大柴胡汤大家实际上是非常熟悉的,它是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生姜、大枣、大黄所组成。
在《伤寒论》跟《金匮要略》里面都有出现,比如说《伤寒论》的第103条、136条、165条。
还有《金匮要略》里面的“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从六经的角度来说,它是属于少阳跟阳明合病的一首方,临床中只要出现有少阳病,又有阳明热证的,那么就可以使用大柴胡汤。
主要是一些热证、实证、一些胆胃综合征。
比如说我们现代人,这种体质的因素,多肉、多酒、熬夜、体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月经失调这些,在临床中都会见的比较多。
大柴胡汤在胡希恕先生讲里面主要常见于呕不止、心下急、微烦、热结在里,汗出的话呢,表是不解的,有心下的痞硬、呕吐、下利,舌苔是黄的。
那么临床中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比如说郁热、淤血、脑系精神病、胃炎、淤滞、呕吐、下痢、小儿积食等。
大柴胡汤在临床中往往和什么方合用呢,在我们脑病科里面,实际上用的最多的是桂枝茯苓丸,也是胡希恕先生最常用的。
还有就是我们科门诊里面有一部分病人失眠跟精神障碍,左少腹有压痛的,在做复诊的时候。
你可以尝试一下合桃核承气汤,特别是急性的,不过如果你不是专科的话,可能看的比较少,我们在门诊中有挺多这类疾病的,效果很好。
那么大柴胡汤在胡希恕先生里面,他经常加的,比如说热重、口干燥、口苦、舌苔黄、舌质红、舌苔黄腻的,他一般就加石膏;
如果是湿热明显的,那么就合茵陈蒿汤;
如果是说腹痛明显,右下腹疼痛明显,有一些阑尾炎、胆囊炎,往往合的是大黄牡丹汤。
你通过以上比较会发现,这三首方,有自己彼此的影子。
我们做个排列:
小柴胡汤,四逆散,大柴胡汤。
会发现四逆散,处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之间,没有小柴胡汤的善于正虚一面,又没有进入到阳明在里的层面,处于两者之间。
对于少阳证,偏于以气机不畅的,我会可能多以四逆散为主。
进入到少阳阳明层面的,腑病的,我可能多以大柴胡汤为主。
小柴胡汤偏于正虚体弱为主,再加上前面三个方子的组成,分析,整体基本上可以在临床可以鉴别运用了。
可以通过读以下文章来加深理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