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著者高降衡先生。此书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拳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现把《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手抄本录出,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爱好者研究!
国术一道,由来已久。虽代有名流,然其教多属口传,且尝授艺不授意,攻斯术者,若无专书以考,每抱向隅之叹!近夫国民精神蒌糜不振,西人称为东亚病夫!先知觉者,为保存国粹,复兴民族计,感武术之需要,诚教国之药石,于是竭尽其力,以倡导之。向不轻视于人之拳谱精义,亦多见诸著述,公示于人耳。余友高君殿卿,酷好斯道,精天形意拳,每工作之暇,必同二三知己,悉心研究,偶然兴高采烈,通宵达旦,未见有情容。乙亥之春,君将其所学编定成书,定名为《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其练法,必先从基本着手,首站丹田次练六合,使丹田之气灵活无滞,再将心神意气,手眼身法步,贯注一气,不有空隙,则内外六合成功。其次本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以究劈钻崩炮横五拳,精而后再习,形象暨各种器具,务要仲缩自如,纵联敏捷,一发而人不及避,且此拳势虽单纯,不若花着可以悦人耳目,然一拳精,而后习以他拳,不令学者有贪多不确之弊,亦斯拳之所长也,若能彼此基础练法纯功习练,左右互易,进退连环。须由熟而求精,尤以实用为贵,如此沿可适其极也。是年,余流学并院,适君长院会计,时欲将其手著问世,询诸余志,余以此拳诚有裨益于社会,然个人于此道向无研究,可谓寡闻浅见,故不敢忘言,就管见所及,而弃于书站,聊作介绍可耳。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 古陶李乡亭敬叙于太原并州学院
自序
余幼时最喜运动,读书之暇,尝习国术以自娱,然以派别悬殊,无所适从。十五岁时,有乡人贾翁大俊者,好道貌岸然学,精形意拳,声望素著,远近闻名,余仰其道,以师事之,赖翁耳提面命,历十数寒暑,而行功未敢可断,其所讲之理论及应用,至理名言,所谓集思广益,精通艺术者也。其后游学苏州,得遇长隆镖局左炳兴君(晋文水人),时蒙君指导之,余于是益信国术之精奥玄妙,绝非旦夕可立待而成,是以益不敢自信,而愈觉不足。乙亥之春游并门,正值本省盛倡国术之际,务以发扬武德,健身强国为目的,各地各流,一时云集,诚可谓武术中兴,千载佳会,硕宿高隐,献艺社会,绝不敢饶舌以误世,然慨世之国术名家,偶有心得,必珍藏之陋习相演,今古皆然,而衣钵于是失真传焉。余有感于斯,就余师所传之形意拳基本行功之方法,及各路姿势之原意,和盘托出,间有参以已意者,亦为实际上所应有,断乎不 度 察也。愿作初学者入门之途径,及研究期巡者之一参考书可耳。何受海内外方家以指正,实所企章。
第一编
第一章 绪言
形意拳之基础功夫,在乎锻炼丹田六合以及五行十二形各式。得其全者可以祛病延年,安国保民;得其一总者,亦可壮胆、涨力、护体、击敌,效用至广也。然而抄袭相传,残缺难全,置丹田而不论者有之,弃六合而不究者有之,欲成大道,不亦难乎?余不揣浅陋,就吾师所传原势,绘图著说,并将用气、周天、得真等秘法,以及斯拳之各要诀付印问世。通斯拳者固可作为参考,而初学者亦可藉以升堂入室矣。
第二章 溯源
形意拳相传为宋人周通所发明,武穆得其传者,仅岳武穆一人。武穆名飞,字鹏举,河南洛阳人。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负节气,足智多谋,自得周翁拳法,便殷勤行持。陕西牛皋闻名往访,至则周翁已死,遂与武穆为莫逆至交,尽得斯拳之奥妙。后金兵侵境,武穆等大破之,于是诚震遐迩。世常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其武功为如何矣!异乎金元数代,鲜究斯技,以至几迭流传。降及明末清初,薄州姬隆风访师终南,得武拳谱,归而依法精练,斯拳乃得重兴,后传继武。继武苦学十二载,功方成,康臣癸酉。联甲三元,钦全为陕西大 远总都督。后告归籍,传河南马学礼。学礼与戴龙邦交索笃。邦祁县小韩村人,善技击,广交游,时开广盛店(河南十家店),故以武拳谱授之,时乾隆末年也。迨道光十八年,龙邦子文量(大闾)、文薰(二闾)及妻侄郭维汉皆至十家店邦执旅店业,兼讲学武艺(俗传李政曾为三人之教师)。道光二十一年间,有陕西牛希贤者来店就食。贤固牛之后,而精通斯拳者也。闻龙邦好友尚义,故来访究竟,而邦不知也。后以贤之举动异于常人,卒为龙邦所发觉。贤被洁无奈,乃俱道所以。文量、文薰、维汉等三人自此遂以师礼事之。某夕,雷声叠作,大雨倾盆,贤忽仰天而叹,良久不语,时家屋残败,适逢大雨,想已倾圯矣,故不乐。文量等交相劝慰,并杂以他言,后亦渐安。嘉宾数日天晴,文量等达龙邦之意,暗差店伙携款人陕,代贤大兴土木,历一载有半,屣方成。隔数年,贤思归,龙邦父子留之不听,及还其庄,见屋已变,心怪之,而不敢虐人,询著邻人,始知颇末,于是大为感动,据有间,复至广盛店,尽传奇所知。阙后李洛能摹技往访,至则希贤已就术矣。文量等以其远道访师,行端情诚,遂与之相友善,于是四人日究斯技,行功弗辍。威丰间,捻睡眠作乱,清帝派兵征伐,随之就禽,四人皆有功焉,龙以文薰为最,故匪平之后,赦赐黄马褂以表其功,光绪初,文量等以年老归里,戴五昌、戴梁栋、朱氏、温老六、贾大俊因得其传,余事贾翁有年,聆其述传如此。
第三章
形意拳之要诀
一、十六本
(一) 冲:冲是步也,凡前进后跟之步,谓之冲步。
(二) 剪:剪是腿也。
(三) 蹦:蹦是体也,凡练习各势及站定时,头、臂、腰、股、足。皆须合于法度。如头宜上顶,肩宜下垂,身宜中正等,惧蹦法也。
(四) 就:束身之谓也。
(五) 夹:如剪之加也。
(六) 合:合是六合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膀合,肘与膝合,谓之外三合。
(七) 疾:疾是也,凡击拳不疾则不足以制敌,人比我疾,则人胜;我比人疾则我胜。
(八) 正:正是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
(九) 胫:拳谱云:胫者,手摩内五行也。
(十) 惊:惊起四悄也。血悄、肉悄,筋悄、骨悄,谓之四悄。言心机一动,四悄已备应敌也(发为血悄,舌为肉悄,齿为古、骨悄,甲为筋悄)。
(十一) 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必如水之翻波。
(十二) 进退:进是前进,退是后退。进步宜低,退步欲高,进退须相机而行。语云:进退不当枉习艺,学者宜三复斯言。
(十三) 阴阳:出手为阳,收手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开展为阳,敛束为阴,诸如此类,指不胜屈,要须阴阳合节,始能制敌。
(十四) 五行:内五行者,心肝脾肺肾也;五行拳者,横劈钻崩炮也:内五行动,外五行须随。
(十五) 动静:变易物体之位置,谭之动;保存或维物体之位置,谓之静。常静以观其窍,常动以应敌变。
(十六) 虚实:虚是灵,实是精,运劲之时,使神气精灵,贯注全身,进而示以退,退而适以进,上却下之,下却上之,令敌下可捉摸,则虚实之妙得矣。
二、十六劲
踩 、斩、胯、截、顶、、扑、挑、按、肘、撞、拔、裁、靠、云、顶。
三、用气法
目视鼻,鼻对脐,处处行持不可移;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布在眉。
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气归根矣。
拳经歌曰:静养灵根气养神,行功养道见天真,丹田成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四、周天法
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古、骨节枕难逾。目视鼎来到丹田,意存消息气后旋。往前又是鹊桥路,十二时中隆下池,锁住心拴意马,要到丹田海底基。一时快乐无穷尽。还本返原心自知,久练自成金钢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五、得真法
浑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心合真形,真形合来有真法,真诀合道得澈灵。
第二编
第一章丹田
一、丹田之意义丹田有三,皆穴名也,一在头顶,曰上丹田,藏神者也;一在中腕,曰中丹田,蓄气都民;一在脐下三寸,曰下丹田,藏精者也。本章所述站、奔之法,皆指下丹田而言。
第二编
第一章丹田
一、丹田之意义丹田有三,皆穴名也,一在头顶,曰上丹田,藏神者也;一在中腕,曰中丹田,蓄气都民;一在脐下三寸,曰下丹田,藏精者也。本章所述站、奔之法,皆指下丹田而言。
戴氏心意拳为清朝乾隆年间祁县小韩村人戴隆邦(1720—1809)所创。戴氏为祁县名门望族,明朝历代为官,族人文化深厚,多为文武全才。而戴隆邦则是族人中之俊杰,武林中之精英,是开创中华武术历史先河的拳学名家。是他将心意拳发扬光大,继往开来,经过家传和友传两支源流而创编了风格独特的“戴家拳”(后定名为戴氏心意拳)。
心意拳古称意拳,据古拳谱记载,此拳首创于宋朝民族英雄岳飞,雏型拳法为为数不多的象形拳,后经历代传人完善提高,从而逐步形成现代拳法风貌。从历史分析,弘扬发展心意拳的两代宗师皆为明朝人,一为明代中叶祁县戴家先祖戴伯苗(1527—1625),一为明末清初永济县的姬隆丰(1602—1680)。
据古拳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牛皋的后裔牛庆离秦赴豫,在河南开封结识了贸易东京的戴伯苗,伯苗以武交友,以商养武,从牛庆与焦鹏手中学到岳飞所创之意拳,同时戚继光之好友唐荆川还授于他枪法。伯苗得其意拳之后,传于族人明代进士戴运昌,运昌再传次子戴廷木式,廷木式传于族侄戴环、戴玖,环、玖兄弟传于聪颖绝顶的戴隆邦。就在家传意拳之际,还有一支溪流将岳氏意拳传于戴隆邦之手。明末清初,姬隆丰在终南山得到岳氏意拳,为钻研斯拳,不惜十年功夫在少林寺精心磨砺,终成“神枪”,其间,他单枪独闯大清兵营,在潼关搭救出明总兵郑万元;康熙初年他二人暗渡祁县丹枫阁,参与过反清复明大行动;反清失败离祁之后,姬隆丰寿终正寝,郑万元则隐名郑氏代师传艺,终将意拳授于靖远总领大都督曹继武。乾隆五年,曹于池州将所学之意拳传于戴隆邦。乾隆中晚期,戴隆邦离晋赴豫在河南佘旗镇(今社旗县)开设广盛镖局,以镖护商,以武交友,又吸收了河南意拳、山东螳螂拳以及牛皋的后裔牛希贤的岳氏意拳,同时又将先祖戴伯苗沿传下来的武当导引功——浑元桩(即蹲猴势),定型为意拳的桩功,形成了有起有落、有吞有吐、有斜有正、有横有顺的与别的拳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拳种。
戴隆邦在改进、提高意拳的同时,又新编了充盈五行相生相克的五行拳法(劈崩钻炮横),处处孕育阴阳哲理,势势反映生克衍变,终于独创了风行全国的四大名拳之首的心意拳。
心意拳形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传拳宥于戴家一门,戴隆邦传子文良(大闾)、文熊(二闾)、郭维汉(妻侄),文熊传子五昌、女花奴、族人戴良栋,良栋传子戴奎,后传侄戴宏勋,戴奎一生闹嗜毫(抽大烟土),娶妻三房未曾生育,直到清末明初,他才传拳于祁县籍外姓人,后到呼和浩特及包头,收徒传艺。外姓弟子主要有:岳蕴忠、高升祯、马二牛、王国安、段锡福、原德胜、任大华、赵万跃、田九元、王映海、王步昌、高树声、程连风、王德胜、李玉秀、马士龙、程象山、李耀仙、柳焕英、张玉宸、郭云田、史雄霸、段仙、范生、孔繁新、渠本源。
戴氏心意拳外传之初,由郭维汉传于祁县籍外姓人,后又传河北深州人士李洛能,传李斯拳时,郭以“象形取意”为理论根据,改心意为形,取名叫“形意拳”。郭维汉门下弟子主要有贾大俊、温老六、刘锦林、程大、程二、吕海根、李洛能等。贾大俊传高降衡。
戴氏心意拳源于祁县,根深蒂固,蕴藏着浓郁的祁县文化,其内容和特点是:
(1)五行拳: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克之自然现象,五行拳则对应自然生发为劈、崩、钻、炮、横之拳法径道。
(2)十大形:十大形是象形取意之拳法,意采猛兽之敌斗动作而创编出十大形,这就是:龙、虎、蛇、猴、马、鹰、鹞、鸡、燕、熊。
(3)七小形;也属象形拳法,但从性能相比则不可与十大形匹敌,故为七小形,它们是豹、猫、牛、鹿、鹤、鹊、鲐。皆为动物,不含昆虫。
(4)七炮:戴氏心意拳属爆发性极强的内功拳,尽管有“把把是炮”之说,但冠名“炮”字的拳法是七炮,它们是追风炮、通天炮、捉边炮、摸边炮、斩手炮、连珠炮、掘地炮。
(5)七膀:膀为上肢之根,在贴身近战时有重型炸弹之威,名曰“鹞入林膀、犁行膀、裹风膀、云磨膀、押磨膀、人字膀、坡落膀”,以上是戴氏心意拳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若干散手和点穴法。
2、步法方面有:车轮步、地盘步、转轮步、箭步、串子步、疾步、快步、蛇行步、龙行步、鸡行步、倒撤步、熊行步、四平步、寸步、马步、拗步、侧风步。
3、套路方面有:交际四把(头把横拳、二把挑顶、三把鹰抓、四把斩手炮),闸势归宗,五趟闸势,心意少林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