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太冲、太溪穴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输穴;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输穴。二穴皆系特定穴中的五输穴与原穴。笔者在临床上常以二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总结于下:

1 头痛

应某,女,56岁,头胀头痛近10年,加重一年余。头痛以两额及巅顶为甚,伴口干目涩。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此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所致。治拟滋阴补肾,平肝熄风。

处方:补太溪、泻太冲、百会、太阳,得气后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三次后头痛减轻。继治七次头痛消失。二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水能涵木,母实则子壮;水亏木旺,木火偏亢则见头痛头胀诸症。法为“虚则补其母,”故针补肾之原穴太溪以滋肾水涵肝木。始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实则泻其子”。泻太冲以清泻肝火。百会为百脉之所会,太阳为经外奇穴,泻之能平肝熄风止头痛。标本兼治故收效满意。

2 不寐

陈某,女,51岁,就诊主诉:不寐两月余。患者因疲劳过度而致精神疲乏。烦燥,神志恍惚而彻夜不眠,有时只能假寐片刻,并伴头晕而重,耳若蝉鸣,舌质红,少津,脉弦细。此系心肝火亢,治拟滋阴泻火,宁心安神。

处方:补太溪、三阴交,泻太冲或风池,太阳、神门。得气后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治疗一疗程后症状好转。三疗程后症状消失,睡眠正常。

按:“肾水不足、肝木失养,肝体阴而用阳,肝阳上亢上扰心神。”法当:肝肾同治。取肾经原穴太溪用补法,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一补一泻滋阴泻火。取风池穴有调整少阳枢机作用。取心经原穴神门配三阴交能平心安神,诸穴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平心安神之效。

3 眩晕

夏某,男,60岁。主诉:头晕三天,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病史。三天前开始头晕目眩,自感走路时上重下轻,头重足浮,步履不稳,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咽干燥,面色萎黄,唇色淡。苔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苔黄腻,脉弦细。证属:肝肾阴虚,虚阴上越,治拟育阴潜阳。

处方:太溪、太冲、三阴交。针法:补太溪、三阴交;泻太冲。治疗三天后诸恙悉减,经两周治疗而愈。

按:本例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以治虚为主,上病而下取之,泻太冲以平肝潜阳。补太溪即可滋肾阴涵养肝木,亦可强腰膝。补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可助太溪育阴潜阳。

4 闭经

龚某,女,21岁,未婚,主诉:闭经近三月。患者19岁初潮,平素月经40余天一行,经色淡紫,量少,伴腰酸膝软,头昏耳鸣,小腹作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证属:精血不足,冲任失养。治拟补益肝肾,温养冲任。

处方:太溪、太冲,关元,肝俞、肾俞、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补法,关元加温和灸;三阴交、太溪、太冲平补平泻。隔日治疗一次,七次为一疗程,针刺三次后月经来潮,量少色淡。继治疗两个月后腰酸头晕诸症减,月经按期而行,经色转为正常。

按: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为血之所聚,肝肾之气旺盛则精血自充。遵循“肝肾同源”理论取二经原穴太溪、太冲,配俞穴肝俞、肾俞以滋补肝肾而生精血。针加灸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关元以补下焦真元而助精血生化;取肝脾肾之会穴三阴交调肝理冲任。诸穴配合化生精血,温养冲任而闭经得愈。

·

· 版权声明: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