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阴缩、阳强奇症一例治验

[关键词]阴缩证;阳强证;

患者董某,男,40岁,2003年7月18日诊:阴茎阴囊受寒则缩入腹内,睡觉时阴茎勃起坚硬,性交后阴茎仍勃起不倒10年,曾在本省及浙江、上海等多家省市大医院诊治未效。

10年前,正值天冷,因睡懒觉受父责打,时仅穿短裤,寒、恕之极,遂阴部冰冷而挛缩入内,因民间有“缩阴入腹立死”之说,故忙用手抓紧而转县某医院治疗好转出院。以后天冷时常发生阴缩,近两年来天热时略受凉亦发作。发作阴缩时阴部冰冷,伴胸闷。但晚上睡觉则阴茎博起不倒.性欲一直较频,但每次交媾时间极短插入不久即排精,交媾后阴茎却一直勃起而不痿,如平时睡觉后阴茎也一直勃起,白天则痿软如线.近一年来,排尿时尿道口有刺痛,每食“发物”则口舌起泡。不敢洗头、洗燥,稍遇冷即发作阴缩。同时伴腰痠膝软,头昏耳鸣。

家居河边,素嗜好打鱼,发病后一直在布类拖鞋厂打工。家族中无类似病人发作史,否认不洁性交史,否认肝炎、心脏病、血吸虫史,17岁患疟疾,当时已治愈。患者及家属无精神病史。20岁结婚,婚后性生活较频,生一男一女,均健康。喜饮酒,量2两~1斤不等,无锡壶盛洒史,发病后已戒酒,不吸烟。无中毒史,无外伤史。

查体:T36、、6℃,P69次/分,R21次/分,BP115/,慢性病容,精神欠佳,神志清,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顶及前额毛发部分脱落稀疏,呈老年性脱发貌。皮肤无黄染及皮疹。口唇无紫绀,咽喉无充血,咽桃体无肿大。颈软,无静脉怒张,无甲状腺肿大。胸廊无畸型,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9次/分,律齐,P2>A2,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胆、脾未扪及,无腹水。阴毛男性分布,阴茎下坠状,捏之较松软,长13cm,阴茎体部周长8cm,龟头微露,龟头无充血,尿道口无分泌物。包皮内无积垢,双睾丸及附睾大小正常,精索无畸型,阴囊无积液,阴茎及阴囊温度略有冰凉感,腹部、阴茎、阴囊、大腿部痛觉、冷、热温度觉正常,提睾反射存在。双下肢无浮肿,双腹股部、腘部、足背动脉博动正常。

上级医院协助实验室检查及参考以前各大医院辅助检查:WBC 8×109/L,RBC5、4×1012/L,HGB 114g/L,N 80%,PLT 198×109/L,COL淡黄色,尿PH 5、5,SG 1、010,尿红细胞2/HP,白细胞<3HP,上皮细胞0/HP。HBSAG-,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胆固醇均正常。胸片双肺、心、膈均无异常。B超心、肝、胆、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睾丸均无异常。CT、多普勒示脑结构无异常。

西医诊断:精神性缩阴,精神性阴茎勃起。

中医诊断:症如前,舌略紫暗,苔薄白,脉虚细,两尺沉迟无力。诊断:阴缩、阳强。证属肝肾亏损,寒凝经脉,虚火内扰之寒热虚实错杂证。

拟治:补命门,散寒凝,通经起痿,佐舒肝泻火法。

拟麻黄附子细辛汤、肾着汤、吴茱萸汤合方加减。

处方:炙麻黄10g、制附子10g、细辛10g、干姜10g、甘草10g、炒白术10g、桂枝10g、肉桂2g(后下)、川牛膝30g、巴戟天10g、青皮6g、柴胡3g、蜈蚣(研未冲)2条、炒吴茱萸10g每日一剂,一剂煎三次,头二次混合分二次冷服,第三次加3L水煎后趁热熏洗阴部待温坐浴。并告诉患者,保证服药三剂,病将可去八成,十剂药到病除——暗示。

7月21日复诊,患者欣喜地说,诸症十去八、九,药即中肯綮,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

7月26日三诊,诸症若失,再进桂附地黄丸一月以巩固。并告诉,洗澡水由热逐渐过度到冷水。

今年正月初三,患者特携妻来拜年,告知自服药后,一直未再发作阴缩,性功能正常,性交后阴茎萎软,睡眠后阴茎不再勃起,阴部不感到冰冷,温度稍高时,已能用冷水洗澡。

体会:该患者,病情复杂,久治不效,多方查无阳性体症,故可诊断为精神性性功能障碍,这类疾病暗示疗效较好,上方的应用,即有暗示作用,同时有运用祖国传统医学优势,辩证论治,将10年顽疾,一举治愈。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此由素喜打鱼,寒湿内浸,性交过频,肾虚于内,复感暴寒,寒凝经脉所致。阴器为至阴之处,寒性收引,故阴器内收。暴恕致极,郁火内生而内扰,故性交频而交后及睡后阳强不倒。腰痠膝软为肾虚之候。上方由麻黄附子细辛汤、肾着汤、吴茱萸汤三方合方加减化裁而成。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治伤寒病“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其治“真寒入肾”,即助阳作用较好,现代被称为中医的“伟哥”;肾着汤,尤在泾在《金匮心典》中说“然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吴茱萸汤,吴昆在《医方考》中说“少阴犯真寒……此方主之”。加桂枝以温通经脉,加肉桂者以引火归元,加川牛膝一活血化瘀,二引药下行,加柴胡、青皮一理气疏肝、二反佐,加巴戟天以以补督脉,加蜈蚣通经络。热药冷服,亦是反佐之义。药煎熏洗阴部及坐浴,宗“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使药直达病所。上药大热且多有毒,因用药如用兵,强寇须重兵,且“治下者取之重”之义。诸药合用,药证相拍,十年顽疾,一举得除。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