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9-67

贝母《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解释可以和半夏对比一下,半夏是通阴阳,可以把一些痰水吸收掉,比如说小青龙汤;贝母是可以分清浊,把异类排出去,比如贝母和白芷的结构可以排脓,贝母和连翘的结构可以治疗瘰疬。推扩用法:三母散:贝母加牡蛎、知母打粉配猪蹄炖汤可以下奶。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各120克)。上药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10丸,每日2次,米汤送服。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可以治疗孕妇的小便不利。保生无忧散:当归(酒洗)1钱5分,川贝母1钱,黄耆8分,白芍(酒炒)1钱2分(冬月用1钱),菟丝子1钱4分,厚朴(姜汁炒)7分,艾叶7分,荆芥穗8分,枳实(面炒)6分,川芎1钱3分,羌活5分,甘草5分可以治疗难产。乳房上的肿块是阴疽的,可以用阳和汤加土贝母,浙贝母比川贝母寒,土贝母比浙贝母寒,在这里用土贝母可以消毒消肿。太少并病太阳经往少阳经传变的过程叫太少并病,如果是合病的话是同时发作在两条经上。今天主要说的是太少并病。如果是表七里三(太阳经邪气有七分,转归到少阳的邪气有三分,以此类推)可以用柴胡桂枝汤。

表五里五用小柴胡汤(就比如说以前学过的太阳证中出现少阳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如果是表三里七的话就需要针刺穴位,不能用汗法或者下法了。以下两条就是对表三里七的描述。桂林本伤寒论8.21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言严)语,脉弦大,五日(言严)语不止,当刺期门。桂林本伤寒论8.4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解释同时有太阳经的后脑勺僵硬,还有少阳经的眩晕、心下痞硬的症状,因为这个转归是偏向热性发展,不能用汗法或者下法,会导致人体的津液更不足,出现抽搐或者热化。应当针刺大椎、肺腧、肝腧穴,从太阳,少阳同时治疗。如果热化后容易与血结合,出现热入血室症状,会有谵语、脉弦,是不是特别像妇女经期感冒的热入血室?这是少阳感冒的特点,容易与血结合。柴胡桂枝汤刚刚提到的表七里三的太少并病可以用;其次是肾受风邪;小孩子的感冒从少阳入手用柴胡桂枝汤效果也很好。以下两条就是从太少并病和肾受风邪来解释。桂林本伤寒论8.2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挂枝汤方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解释这一条和结胸就有点像了,但是结胸有压痛,太少并病是痞证,塞塞的感觉。桂林本伤寒论5.45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解释肾受风邪,会面目浮肿,太阳经也会受影响,就会感觉站不直,性器官也不舒服,甚至严重的会走不动路。因为是风气,所以脉偏弦。这里的思路亮点是从少阳入手治疗肾,因为三焦也出于命门,用桂枝汤疏通膀胱经,用柴胡汤从少阳区块拔,就可以把风邪拔掉。同样的思路有傅青主治疗肾受风邪的腰痛,用逍遥散加防己。桂林本伤寒论8.26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括萎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解释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与柴胡桂枝汤比较相似,但是用药思路却不相同。

柴胡桂枝汤仍然是治疗表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却是疏肝健脾的重要方剂,可以治疗脂肪肝、肝气窜痛、疟疾。可以说这一类病是少阳病包太阴,肝胆之气郁结,导致水道不通、口干,同时又有脾虚冷。类似的思路有实脾饮、逍遥散等。桂林本伤寒论8.27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小柴胡汤见前)解释这一条是少阴病和少阳病的区别,表面看起来像阴证,但其实是少阳区块不通,阳气不能舒展,导致手脚发凉,所以这个思路还是很重要的。以前也学习过通少阳是通大便的重要思路。最后少阴病不会出汗,没有表证。桂林本伤寒论8.28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见前)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最后把柴胡汤证、结胸证、痞证放在一起对比一下。柴胡汤证误下后还可以用小柴胡汤,与之前桂枝汤证同理,不过是可能会出现冥眩反应。如果出现心下硬痛的结胸,用大陷胸汤。如果只有痞满不痛是痞证,用泻心汤。以上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因为本身的能力水平局限,如果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另外,因为公众号目前没有留言功能,可以**我哦~谢谢大家支持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