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腧穴功能八门详解(精华)

对于穴性的理解,古代医书中曾有分门取穴之说,对于某个腧穴的功能、特点叙述简明扼要,便于临床应用。其分类方法,有似中药或方剂的按门归类。历年来参阅多种中医文献书籍颇受启发,并深得其要旨。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心得体会,并拟定分门取穴简要表格,目的是便于记忆和为临床教学提供方便。 所用腧穴共分八门:有气门、血门、虚门、实门、寒门、热门、风门、湿门等。 1.气门:以调气、利气、行气、理气为主,共计32穴。其功能为治疗气病所用。 2.血门:以理血、调血、活血、破血为主,共计20穴。其功能为治疗血病所用。 3.虚门:以补脏腑气血功能为主,共计30穴。 4.实门:以泻脏腑之实邪为主,共计36穴。 5.寒门:以温中、温阳、散寒为主,共计24穴。 6.热门:以清热、泻火为主,共计43穴。 7.风门:以搜风、祛风为主,共计28穴。 8.湿门:以祛湿、化湿、燥湿、利湿为主,共计29穴。

以上八门共有242穴,由于在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的差异,所使用的补泻手法不同。虽然在分门时,同为一穴,但是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这就是针灸所谓的“双向性”。以下将分八讲,再作进一步探讨。


01 PART 气门

理气法是气门的主要治疗措施。理气法是疏畅气机,调理气分的治法。适用于治疗气机阻滞或气机逆乱的证候。

人体一切活动,无不依赖于气的推动。人体正气源于中焦,为肺所主,外护于表,内行于里,升降出入,周流全身。一旦运行失常,就会产生各种疾病,概括起来不外气滞、气逆、气虚下陷几种情况。

1.行气法:行气法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胸痞、胃脘痛等病症。具有调整胃肠功能,解痉止痛,健胃止呕的作用。

2.降气法:降气法适用于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嗳气、呕吐、呃逆症和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有止呕、止呃逆、止咳、定喘、镇静等作用。

总之,气门以理气法(调气、理气)为纲,行气法,降气法(利气)为目。共计32穴,其功能为治疗气病所用。


02 PART 血门

理血法是血门的主要治疗措施。理血法是畅通血液,消散瘀血及止血的一种治法。

血液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循环于全身,周而复始。假使由于某种原因以致血行不畅,瘀滞内停,或为痛证,或为闭经证皆当祛瘀。瘀血轻者应活血祛瘀,瘀血重者则当攻逐血瘀。基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道理,故活血化瘀时,都应辅以理气法。

“血行脉中”这是正常现象,但有时因病致变,亦能使血溢脉外,发生衄血、咯血、便血、尿血、血崩等各种出血症。

1.活血祛瘀法:多用于治疗痛经、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绞痛等疾病。具有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平滑肌起调整作用,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与内脏功能。

2.止血法:适用于吐血、咯血、鼻衄、便血、产后出血、月经过多等疾病。具有增加凝血功能的作用。

总之,血门以理血法(理血、调血)为纲,活血祛瘀法(活血、破血)、止血法为目。共计20穴,其功能为治疗血病所用。


03 PART 虚门

补法是虚门的主要治疗措施。补法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方法。适用于治疗虚弱的证候。但是临床应用时,还应辨清证候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补法。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阴虚当滋阴,阳虚当助阳。

1.补气法:补气法是治疗气虚的方法。适用于倦怠无力,呼吸少气,动则气喘,面色白,食欲不振,懒于言语,肠鸣便溏,脉弱或虚大等症。若气虚更甚,中气下陷而致声低气短,动则气往下坠,脱肛或子宫下垂的病症,治宜益气升陷法。

2.补血法:补血法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适用于头昏眼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症。

3.补阴法:补阴法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适用于身体消瘦,口干喉燥,虚烦不寐,便燥溲赤,甚则骨蒸盗汗,呛咳,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4.补阳法:补阳法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所谓阳虚,主要是指肾阳虚而言。肾阳虚弱见腰膝酸痛,下肢软弱,阳痿早泄,溺后余沥,或小便频数等症。

5.在应用补法时,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补气、补血虽各有重点,但不能截然划分。血是水谷之精气,经过气化转变而成,故血的生成与脾胃关系密切。总之,应根据气虚、血虚的具体情况,分清主次,予以补气、补血或气血两补。

(2)由于阴阳互根,“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所以补阴或补阳之时,应该将阴阳看成一个整体。补阴、补阳、阴阳两补都应从整体出发,不能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3)补法尚有峻补、平补之分。对病势急迫,如暴脱之证,宜用峻补,急救危亡;若对一般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的虚弱证,宜用平补。至于平补法,在补益之中,又宜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之法,以体现补正不忘祛邪,填补又兼理气的原则。

总之,虚门以补脏腑气血及阴阳之作用为主,共计30穴,其功能以扶正为重点。


04 PART 实门

清泻实邪法是实门的主要治疗措施。清泻实邪法包括通下法、消法、泻脏腑法。

1.通下法:通下法是指通调腑气,泻下大便,以排除肠内积滞,荡涤实热,攻逐体内积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里实证。由于里实证的不同,因此下法分为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四种。

(1)寒下法:适用于肠中实热便秘之证。

(2)温下法:适用于肠中寒凝积滞之证。

(3)润下法:适用于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等证。

(4)峻下逐水法:适用于重证水肿,胸腹积水等症。

2.消法:消法是消导食滞或者消散积滞包块的方法。消法应用比较广泛,凡饮食积滞、气血积聚、癥瘕、痃癖等症,均可使用。

(1)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饮食太过,以致脾胃失运,消化呆滞引起的嗳腐吞酸、痞胀恶食等症。

(2)消癥化积法:适用于气血痰瘀,逐渐结成的癥瘕积滞等症。这类病症,大都为虚中夹实之证,攻之则正不支,补之则邪益盛,故宜采用渐消缓散之法,使之逐渐消散,最为妥当。

3.泻脏腑法:主要用于某一脏腑在某一方面有偏盛之现象,即采用泻的方法调整之。如肝经取行间、太冲;心经取通里、少冲;脾经取商丘、公孙;肺经取尺泽、少商;肾经取然谷、太溪;心包经取曲泽、中冲。

总之,实门以泻脏腑之实邪为主,共计36穴。


05 PART 寒门

温法是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的方法。适用于治疗里寒证。里寒证的成因,有因外寒直入于里,有因药误治损伤阳气,或因元阳不足,寒从内生。临床根据里寒证情况程度的不同,将温法分为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两种。

1.温中祛寒法: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脾胃位处中焦,职司运化。若脾胃虚寒,就会出现肢体倦怠、食欲不振、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

2.回阳救逆法:适用于治疗阴盛阳衰,阳气将亡之证。当疾病发展到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出现四肢逆冷、恶寒蜷卧、呕吐下利,脉沉微等情况时,可用灸法重剂治之。

总之,寒门以温中、温阳、散寒、救逆为主,共计24穴。


06 PART 热门

清法是热门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清除热邪的方法。清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尤其是治疗温热疾病更为常用。但具体应用时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脏腑热及清虚热等法的不同,各适用于不同的热性证候。

1.清气分热法:主要用以治疗热在气分的病。如热在气分,热炽津伤,可选用清热、养阴的方法治疗。

2.清营凉血法:主要用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的证候。临床应用时,又有清营透热和凉血散血之分。前者适用于热入营血,后者用于热邪深入血分。

3.清脏腑热法:主要用于热邪过盛表现在某一脏腑的病症。如治心火旺盛者可用少府、神门、通里等腧穴;泻肝火者可取行间、阳陵泉等腧穴。

总之,热门以清热、凉血、泻火为主,共计43穴。


07 PART 风门

祛风通络法是风门的主要治疗措施。祛风通络法是疏风解表、祛风散邪治疗外风的方法;养血息风是治疗内风的方法。两者既有脏腑病,又有经络病,是临床最常使用的大法之一。

1.疏风解表法:该法是一种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初起,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出一系列的病症,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汗或有汗等证候。

2.祛风散邪法:该法主要针对痹证而论。若营卫空虚,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至,客于经络,筋脉而生痹证。其风胜者为行痹,法当祛风散邪外出。

3.养血息风法:外风宜祛,内风宜息,二者不能混淆。但在外风引动内风的情况下,祛风与息风这两种对立的治法,又可以同时并用,不能截然划分。养血息风法主要讨论的是由于阴虚肝旺,血虚血不荣筋而出现的四肢抽搐、痉挛等一派内风的证候,也是所谓的肝风内动,旁走四肢。临床多选择曲池、水沟、阳陵泉、三阴交等腧穴调治。

总之,风门以祛风、搜风、息风为主,共计28穴。


08 PART 湿门

祛湿法是湿门的主要治疗措施。祛湿法是祛除湿邪的一种治法。湿邪为患,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因久居潮湿之处,或淋雨涉水,以致体表感受湿邪所引起。临床常见有寒热起伏,头痛重胀如裹,肢体疼痛沉重,或身面浮肿等症。内湿多因长期嗜酒好茶,或过食生冷,以致中阳不振所致。症见胸痞腹痛,食不消化,泄痢癃闭,甚则水肿。临床根据湿邪病变部位、症状,以及兼夹因素的不同,将祛湿法又分为疏表祛湿、燥湿化浊、清热除湿、利水渗湿、攻逐水湿等法。

1.疏表祛湿法:主治湿在肤表的病症,如委中、曲池穴。

2.燥湿化浊法:适用于湿滞中焦,胸脘痞闷,食欲不振等症。临床常取中脘、然谷、曲骨、中极等腧穴,均有燥湿化浊之功效。

3.清热除湿法:适用于治疗湿热两盛或湿从热化,以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一些病症,如湿温、黄疸、热淋、血淋等症。临床常取胃俞、足三里、阴陵泉、阴市、脾俞等腧穴都有治疗作用。

4.利水渗湿法:适用于治疗水湿壅盛,小便不利,或水肿,心腹胀满,癃闭等症。临床常选择中极、石门、上廉、下廉等腧穴调治。

总之,湿门以祛湿、化湿、燥湿、利湿为主,共计29穴。

▶ 注:本文 ▶ 注:本文摘自《金针王乐亭》,作者:王乐亭,由培医教育(tcmedu)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