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背腧穴之大功

背腧穴之大功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与五脏六腑有特殊联系,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距离脊柱1.5寸的那条线上,可以称为膀胱经背俞穴段,大体上依据脏腑在体内所处位置的高低而由上向下排列。有歌诀云:
自此挟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治,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
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

  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在临床上能反映脏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条索状物,压痛、陷下、丘疹等往往能够反映相关脏腑的异常,因此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的疾患,同时背俞穴也是很好的调整脏腑虚实的穴位,如肺俞穴治疗咳嗽、哮喘、外感寒热等,手太阴肺经以肺为中心,将许多脏腑器官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疾病也可以用肺俞穴来治疗。其他背俞穴作用类似。相对来说,背俞穴对于脏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对于腑的治疗以募穴治疗更好,如前面所讲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对大肠各种疾患都具有诊断治疗作用。募穴在后面还会相继谈到。在临床上经常用背俞穴和募穴配合起来治疗相关脏腑的病证,称为“俞募配穴法”。

  背俞穴的取法:

  从歌诀中可以看出,背俞穴都是在不同的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其中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心俞穴在第五椎下;膈俞穴在第七椎下;肝俞穴在第九椎下;胆俞穴在第十椎下;脾俞穴在第十一椎下;胃俞穴在十二椎下;三焦俞在十三椎下,肾俞穴在十四椎下,气海俞在第十五椎下;大肠俞在十六椎下,小肠俞在十八椎下,膀胱俞在十九椎下。
  现代解剖学将脊椎分成颈椎、腰椎、骶椎、尾椎,幼年时一共有32块或者33块椎骨,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长合成一块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一块尾骨。在成年骶骨前面(朝向腹部的一面)的中部可以看到4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留下来的痕迹,横线的两端有4对骶前孔,在骶骨的后面(朝向背部的一面)正中线上有凸起的骶正中嵴,相当于骶椎的棘突,骶正中嵴下外侧有4对骶后孔,由上而下中医称为第一、二、三、四骶后孔。
  第七颈椎下为大椎穴,第一椎指的是第一胸椎,第十三椎则与第一腰椎相对,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椎则分别对应第二、三、四、五腰椎,第十八椎与骶骨正中线上第一骶正中嵴相对,第十八椎下则与第一骶后孔相平,依次类推,第十九椎下与第二骶后孔相平,第二十椎下与第三地后孔相平,第二十一椎下与第四骶后孔相平。



  如果从上到下一椎一椎的数下来的确很困难,有几个可以迅速确定第几椎体的方法需掌握。
  第七颈椎:正坐低头,从颈部正中向下摸到最高的骨头,即是第七颈椎棘突,再向下摸一椎,为第一胸椎,以下依次类推。
  第七胸椎:两侧肩胛骨的下角平对第七胸椎棘突。
  第四腰椎: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缝隙。身体两侧的胯部可以摸到以较大的骨骼,最高点之间的连线通过第四腰椎下,也就是第十六椎下,旁开一寸五分,便是大肠俞。
  因此在取穴的时候,上半身的背俞穴可以先确定第一胸椎或者第七胸椎,然后再定穴,下半身的背俞穴则先确定第四腰椎(第十六椎),然后再定穴。
中医中有“背薄如纸”之说,是因为背部下有许多重要的脏器,针刺不宜深,深则有刺伤脏器的危险,危险之可以要人性命,因此,很多没有正规学习过针灸,却又认为针灸很安全的胆大者,需注意。

 

  背俞穴治疗作用现代研究举例

  肺俞穴: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调节呼吸功能。靠近肺俞穴的大杼和风门也有类似作用。
  心俞穴:可治疗关心病、多眠症等,可配合厥阴俞。
  肝俞穴:用于胆石症、胃脘痛等。
  胆俞穴:主治胆道疾患,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胃俞穴: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肾俞穴:肾绞痛、遗尿,改善肾功能等。
  大肠俞: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等
  膀胱俞: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可用说膀胱经背俞穴段对整个体腔内的脏器都具有功能调整的作用,因此有很强的保健作用,但是背部的穴位自我操作比较困难,用不上力,因此可用一按摩锤,利用敲打的方式进行刺激,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或者同样的力量敲打,哪儿酸痛明显哪儿就多敲敲。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