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24苏州中考作文解析 范文点评

《悟透喻义深藏,紧扣中心不放》

导语

2024年苏州中考作文基本保持去年命题的风格,在给材料,定任务,提要求以外,命题形式做了一些调整,如去年比今年提供的材料多了一则,并且由去年的命题,(依据已有材料)自由命题二选一变为今年自拟题目,考生的自主权更大一些。此外,去年还允许“联想,思考,完成写作”,也是今年没有的。若要写好今年的中考作文,重点在于审题时,准确领悟诗中“石头”的喻义,并在写作时,将这一喻义合理巧妙融入作文中去,本期中考作文真题将为您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真题在线]

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里写道:“横亘石头的地方/是绕道而行的地方/是跪拜祈祷的地方/是排石开路的地方。”

诗中的“石头”有什么喻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作文。

任务一:根据你的见闻或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联系生活现象,表达你的思考与看法,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 求:(1)自拟标题;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审题立意

根据题设内容,考生应该关注的是诗歌后面紧连着几个问题,—— 诗中的“石头”有什么喻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诗歌中的“石头”显然有两层含义,①指自然界的石头。②比喻义,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挑战,挫折,委屈,阻力……一切阻挠我们成长,成材,进步,发展,取得成功,获得胜利等的因素,均可以比作石头。这个石头,既可以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障碍,阻力,困难,也可以指一个人内心的胆怯,自私,贪婪,逃避等等。

第二个问题,——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不同的应对方式,诗人方政在诗歌中已经交代了,基本上是三种方式,其应对的结果,对应的也是三种。

绕道而行者,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不与“石头”硬刚,而是目标不易,仅改变行进路线,迂回前进,直至达到自己的目的,取得胜利。

跪拜祈祷者,丧失了奋斗的意志,没了前进的目标,结果自然在“石头”面前甘拜下风,与成长,成材,成功等渐行渐远。

排石开路者,体现出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勇气,毅力,斗志,其结局自然是柳暗花明,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人生目标。

第三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不必多言,因为绝大多数考生还是会选择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前进路上各种障碍。

但是,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意者,文之帅也。”考生作文立意,应该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立意不对,努力白费。作为考场作文,不建议考生写逃避,放弃,跪拜祈祷之类的题材。

在选材方面,应该说题材广泛,考生最终会写什么,取决于平时生活的观察,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校园生活里找素材,成绩退步,遇到难题,参加运动会,艺术节,学科竞赛,同学误解,考试,……

2、从父母亲情,家庭生活中找素材,学做饭,一个人学做家务,一个人出远门,一个人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学骑车,照顾父母家人,做志愿者,……应该说,可以写的题材十分分丰富,关键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怎样裁剪题材,取决于考生的审美眼光,立意高下,文笔功夫。

[学生佳作]

《直面石头 》

江苏无锡江阴一考生

盛夏归家的道旁,乌雀呼晴,高树婆娑,天光自上而下从枝叶间倾泄下来,也把时光的剪影刻印进青春的记忆,使我想起那次的坚持,面对困难,不退缩,如此,我冲破那道枷锁,推开了阻挡在我前进路上的大石。

(环境描写,触发回忆,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那年,夏天……(回忆正式开始,省略号用得巧。)

迎着那毒辣的阳光,我看向身后,映射着我长长的影子,不,还有那早已被花儿抛弃,如今只剩光秃秃枝干的老梅树,我望向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还能够嗅到她的芳香,顿觉心旷神怡,仿佛赋予了我勇气,鼓舞着我骑车,向前,奋进!我套上手套,整装出发,车穿过一个又一个身影,调皮的风儿,裹挟凉意,吹得皮肤阵阵战栗。(上学路上环境描写,语言形象,心情大好。)

上学的路上总少不了一些阻碍,比方说那座桥,在我的必经之路上,初一至初二,让我厌烦的便是我每次都骑不上去,只因那桥陡得过分,没什么经验的人靠蛮劲,却只换来摔伤或跌跤。我早已见识过摔得是怎样惨烈,出于本能,我对这座桥没什么好感。(引出本文的重点,上学必经之路——桥,写我对桥的厌烦,没有好感,为后文蓄势。)

望着桥和来往的行人,我的思绪飘回从前,我是如何在它面前停下,左右为难,最后绕道而行或狼狈地一下一下推着笨重的车儿上去,每每因它浪费了时间,可今天,我想直面这块石头,我要骑上去!……(我要直面困难,骑上这座桥,第二次点题,自然而然。)

下定决心就在一瞬间,于是我奋力一蹬,车儿就像有生命一般,在配合着我的动作,风儿也乖顺得像知道我心思一般,推着我前进,蝉儿的鸣叫也像在为我加油助威。终到桥边,开始上坡,此时我才发觉脚上像灌了铅,只略微抬高一点,便叫你费尽力气。(环境描写,生动传神,也表现出作者必胜的信念。)

到了半途,我眼前开始朦胧,脚下开始虚浮,车像是快要侧翻过去。我稳了稳心神,“志在顶峰的人绝不在半坡留恋,加油,你可以的”。脑中一闪而现的话,给予了我莫大的力量,那股力量温和而又强大,融入我的血脉,使我整个人充盈起来。恍惚间,我望见了老梅树的身影,她是多么挺拔,多么有傲气,即使严冬,她依然盛放,即使酷暑,她毫不屈服,硬是要与毒辣的阳光作斗争……(精彩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的引用,老梅树的形象再次出现,呼应前文,也展现了作者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斗志!)

“呼——呼——”粗重的喘息和疾驰而过的风声在耳边响起……多年以后,日子还是这样,平淡的过着,我或许早已忘记那年枯燥的蝉鸣,斑驳的树影,可那次的坚持,不会忘记。因为坚持,我实现了目标,因为坚持,我克服困难,因为坚持,我成功的排开了阻挡在我面前的巨石。(一次坚持,一次成长,阐释这件事对于我的重要影响,有对比,有排比,首尾呼应,紧扣中心,水到渠成。)

点评: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通顺流畅,综合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铺垫,对比,排比,首尾呼应等,全方位再现了作者战胜困难,骑车上桥的过程。事情虽小,作者却写得如此“惊心动魄”,紧扣题目,中心明确,十分难得。指导老师:江苏江阴市长寿中学,余勇

(注:本文拟发《语文报》,已获编辑允许,在本号发表。)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