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腧穴组合
一、附体:外七龙和内七龙 食用外七龙穴和内七龙穴的历史可追随到孙思邈(公元6-7世纪)之试用13鬼穴,甚至还可能源于更早的年代(参阅《沿着黄帝的足迹》,213-214页)。 把诊断和治疗“附体”纳入治疗大法,是华思礼教授在传授五行针灸时,对“巫”的某种传承。承认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一个人看来被自己所不能驾驭的某种能量控制。 在病人身上,“附体”没有任何“玄”的意味!相反,它是构成病人的天然保护机制的一部分,保护他免受更深的精神伤害。严重时,病人可能的确感到自己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不过我们最好把它看成是人失去自我控制,而不是一种外力的强加。 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患者是“附体”之极端例证。在不太典型情况下,病人仅有一些奇怪的表现或者轻微行为一场,只有最敏锐的观察者才能发现“附体”的存在。此时我们感到自己不能真正接近这个(有“附体”的)人,当我们试图与之接近时,会有一种空洞之感,不像与正常人的接触。 清除“附体”是五行针灸最有益、最有效的疗法之一。施治者着急内七龙穴或者外七龙穴来帮助驱赶邪灵。用更现代语言表达——针刺七龙穴可起重新沟通心神的作用:使病人的“神”从它的防卫屏障后重新显现。当针刺发挥作用时,“附体”得以清除的信号是病人跟我们能有眼神交流,而眼神空洞无神正是“附体”之特征。 为什么会出现“附体”? “附体”的出现,一定是病人已经长期经受持续或极端打击,它如此严重以至超出一个人的正常承受能力。为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痛苦,我们会缩回到自己创造的一个内心世界中寻求安全。某种程度上,“附体”类似一个人一直处于受惊状态,他人可能对此毫无知觉,而一旦到了非常程度才被人注意。任何大的创伤、打击或持续的精神压力,诸如吸毒、酗酒、性虐待或身体摧残等都可导致“附体”。一些沉重事件,如童年遭遇父母突然死亡,都可以是“附体”的成因。 一个有“附体”的人,常常是那些身体和意识显然能正常运行的人,但它们受到损伤的“神”已经躲到屏障之后。这个人因此还能抱住他的工作,只有最敏感的观察者会注意到他的异常。当情况恶化,身体与意识也会受到损伤,此时身心已异常。病人失去正常运转的能力,到一定程度,大家都意识到他显然已严重失常。 那些被“附体”的人,常常感到自己失去方向,似乎不能肯定周围究竟是怎么回事,其“神”陷入困惑之中,把他拉入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正常的行为规则见见不复存在。此时我们可能听不懂病人再说什么,因为语言能反映这种异常。在极端病例中,病人自己会说被其他力量左右。被“附体”的人常会说:“我身体内有种东西主宰了我……”一病人曾说:“我脑袋里的恶魔告诉我该做什么。” 怎样发现“附体” 唯一确定“附体”是否存在的方法是注视病人双眼,试图以己之神会彼之神。眼睛乃心灵之窗,它能反映病人有神、无神。要求病人注视你的一只眼,你对视病人的眼,专注于病人与你对视的那只眼,用你的凝视力与病人的神取得联系。如没有“附体”,在这样直接的凝视下病人会感觉不安,会眨眼或微微躲开视线;而一个有“附体”的人,他不会有任何反应,你感到自己面对一片空白,或有如临深渊之感。 随着不断实践,我们将学会辨认病人有神无神。起初不易把握,因此所有治疗者都应查看每个病人的眼神,作为诊断的一部分。 治疗 治疗又称放出七条龙以祛邪,使用“内七龙”与“外七龙”两组腧穴。在我的实践中,发现区分这两种失调很不容易。在一个可认为是外因造成“附体”的情况,如长期受虐待,使用“内七龙”可清除“附体”;而有时明显属内因造成,如酗酒,可能需要外七龙来治疗。 治疗一定从使用“内七龙开始”,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即“内七龙”尚不足以祛除“附体”时,才使用“外七龙”。无论内、外七龙,都先用泻法(龙先平息邪魔),然后予补法(龙祛除邪魔)。 每条龙各有七个腧穴,要求每个穴位必须得气,以确保治疗成功。如同开密码锁,每个插销都要对准才能解开密码。 清除“附体”之后,紧接着一定要监测有无“邪气”并治疗。即使以前曾做过“祛邪”治疗,也必须重复,因为“附体”可掩盖“邪气”。 使用内七龙的步骤如果你肯定在内七龙/外七龙治疗后,“附体”仍未清除,不要进行“祛邪”治疗,而以病人五行所属原穴结束治疗。嘱病人下次再来,重复以上整个步骤。第一次治疗时,如果你很专注并肯定所有穴位都已得气,“附体”不能清除的情形较少见。不过可能在有些情况下, “附体”非常顽固,甚至需要两次才得以清除。
三、邪气
五行针灸中“邪气”(aggressive energy,AE)这个概念是指人体内的一种浊气(《沿着黄帝的足迹》,19页),可认为是邪气的另一个称谓。其他形式的浊气还包括“附体”和“夫妻不和”。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针灸师拉维尔首先提出“邪气”(AE)这一概念,他是华思礼教授的针灸老师之一。据拉氏观念,有两种方法可清除人体的浊气(邪气):
如火受“邪”,它不会把浊气传给其子土,而传其孙金。如果“邪”太盛,而金难受之,则金再将“邪”传给其孙木,依次类推。
据五行针灸理论,当“邪气”沿着相克顺序进行破坏性传递,致五行皆受此浊气,人体内将五足够正气维持生命,死亡便是最终结果。如“邪气”从木传到土,然后土到水,从水到火,直至五行全部失守,这相当于西医所谓肾衰竭(水行紊乱),继而导致心衰(火行紊乱)。
“邪气”只见于五脏。六腑因其中空之性,能自行祛邪于外。
邪气的成因
将针刺入分布于膀胱经第一线的五脏背俞穴,双侧皆针,穴位如下:
只有在发现心包俞有“邪气”时,才针心俞。这与五行针灸所强调的原则一致,即尽量避免针刺与心有关的腧穴。在刺心俞时,须格外谨慎,勿进针过深。如果“邪气”已波及心脏,过深进针必令“邪”深陷,极其危险,慎之!
针刺入所有五脏背俞穴后,等待5-10分钟,观察有无圆形红斑出现于任何针刺部位。为确定红斑非皮肤对针刺之过敏反应,在背俞穴附近,非腧穴位置,刺入几针对照。如对照针有红斑出现,应待此处红斑消退后,才能判定背俞区之红斑是否属“邪气”反应。
在背俞区针孔周围,“邪气”可表现为深浅不等的红斑,直径为0.5-2cm。如“邪气”之出现于一侧背俞区,应调整另一侧的针,很可能这些针位置不准,因为“邪气”很少仅出现于单侧。
待针孔周围红斑退尽后才可出针,可能需要20分钟至2小时以上。条件允许时,应留出充足时间,以确保一次治疗将“邪气”祛尽。因此安排首次治疗时,不妨准备两小时。如果下以病人已在候诊,而前一病人时间不够,仍可出针,但勿闭针孔,最后以病人的护持一行原穴结束治疗。并嘱其尽快返回,下次继续行祛邪治疗。
如病人离开仍有邪气表现(红斑未退尽),出针后它会通过针孔继续向外排,因此病人下次来时,可能已无“邪气”表现。不过,为确保祛邪彻底,仍应再次针背俞穴检查。
我们可把这些针想象为一根根避雷针,将邪气引出体外。
怎样判断何时应该出针
帮助提示
祛邪治疗举例
夫妻法则表示左手脉力应略强于右手脉力。左脉成为“夫”脉,右脉为“妻”脉。
在一个传统社会中, 一般认为夫主外而妻主内。每人自身亦有夫妻两面,即阳刚一面和阴柔一面。无论男女,其夫面,包含君主之官——心。正常情况下,左手夫脉应略强于右侧妻脉,表示君当其位。反之,则心失主宅,生命危矣。
病人有夫妻不和脉之特征表现为另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反映于脉象为左手三部脉甚虚,而右手脉象十分有力。此时病人的语言常能证明此脉象,它们会说:“我坚持不下去了”,“我想放弃”,“我看不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夫妻不和乃由某种创伤、打击造成,尤其来源于人与人的冲突、不愉快(此时心难主宅局面),使各官(脏腑)承受相当压力。例如,一男或一女可能感到自己是双方感情中受害一方(妻子一方越权),或认为对方对自己要求过分(丈夫一方不得不接管大权,而妻不情愿)。
切记:两侧脉象不同不一定表现出显著差异,即妻侧正常(+),而夫侧甚弱(-2),脉象之差别往往是相对的。夫妻不和脉最重要标志是心和小肠之脉严重不足,因为它们正挣扎求生存。另一标志是右手三部脉出人意料有力,而病人给我们以绝望、无可奈何之感。
治疗
治疗十分特殊:
根本上说,纠正夫妻不和之治疗是极尽简单,却具有起死回生之深刻效力。如此不合未得纠正,君主之官可能因不堪重负而行将倒下,最终导致生命终结。一旦诊断确定,夫妻不和必须立即予以治疗。如不予处理,将危及生命。
治疗步骤
最后由补君主之官心来收功,恢复其主宅:
夫妻不和脉是心脏承受巨大压力的表现。因此应要求病人几日后返回做进一步治疗并检查此不和是否已纠正,如果仍存在,要重复治疗直到它消除。
四、出入阻滞
经气在十二官之间循环往复运转,我们称此为卫气的循行,相对于五行之间气机的生克转化来说,卫气循行更浅表。在卫分阶段,经气由心传递到小肠,由小肠传给膀胱,再传到肾,如此沿十二官顺序循环传递(始于心最后又回到心)。
经气在卫分上流转可能在前一官末端至后一官始处受阻。果如此,则经气积聚于前一条经脉,而不能像正常状态下流动到下一条经脉,此即为出入阻滞。这些阻滞一定只能通过脉象诊断,也可能表现为颜色、声音或者情志方面的失调,或者在阻滞周围出现一些身体症状。
任、督二脉之间也可有出入阻滞,成为任督不通。这是所有出入阻滞中最严重一种,阻止这两大经脉对十二经的气血供应。任督不通在脉象上表现为双手三部脉皆虚(十二官脉皆为-2,三部脉沉取皆无),病人表现为气血衰竭。只有任督不通得以纠正后,病情才会出现转机。
阻滞主要出现在五行中两行交接之处,如木之末与金之始处。同一行之间很少出现阻滞,如胆和肝之间,因为同属一行之阴阳二官会尽量均分气血。不过,有时也会出现阻滞,脉象上成为分裂脉,通过针补气虚一官之络穴调整二者经气。
如木和金之间有阻滞,脉象上会出现肝胆之脉(木所主)相对盛大,而经气在卫分流经下一站,大肠与肺脉(金所主)相对虚弱。好像是肝经在其经气出口期门穴受阻,使经气不能由肺经入口中府穴传入肺,我们称此为肝/肺阻滞。脉象会显示肝胆之脉实而紧,而肺、大肠之脉显空虚。可能还有其他感官信号的改变,提示该阻滞存在,比如易受激怒,易生气动怒,胸部发紧、疼痛,或面带白色(肝或肺失调的表现)。
何时出现出入阻滞
尽管出入阻滞可能一开始就已存在,它们常于治疗数周后出现。如在几次治疗后出现,表示气血状况在深一层改善,是疾病由里出表的佳兆。由于它会暂时引发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症状,因此很有必要告诉病人此乃病愈之象,不必担心。
大的阻滞如任/督不通,则是另一回事,它如闸门切断整个经络之气血流通,造成十二官虚损。任/督不通常见于童年手术之后,剖腹产手术后难以康复亦与此有关。所有伴有严重及长期疲倦症状的疾病,或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逐渐退化的情况,诸如多发性硬化症(MS)等,都应考虑任督不通。
出入阻滞长期存在,表示经气只能从一官缓慢流动至下一官,这可能正是所有疾病之根源。如在妇女,肾、心包阻滞或脾、心阻滞可引起,或至少加重乳房囊肿,因为正常时循行至胸部之气血此时不再顺利流通。
如一病人就诊,既往胸部有问题,尽管不能从脉象上肯定是否有以上出入阻滞,作为一预防性措施,考虑其存在之可能并予以治疗总是十分重要。
由于会阴穴所处位置,治疗者往往下意识情愿没有任督不通。因此切记提醒自己,为避免这一治疗,我们可能下意识说服自己:病人脉象比实际强。此类情况发生频率极高,而疏通任督的效果令人惊叹。
一旦发现出入阻滞,应立即解决,否则将阻碍整个治疗。不像任督不通,这些阻滞不一定表现为两个脏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表现在脉象上:位于经气出口处的脏器脉带一点紧象或硬,而与之相接脏器脉象显得弱一些。任督不通将阻滞病人的任何改善,其他阻滞对病情没有如此大影响,但会有些令人不适的短暂副作用。
除任督不通,任何一出入阻滞的出现皆表示气机在卫分循环受阻。一定应让病人和你自己安心,此通常为佳兆,至少气血正有力地通过原本日益闭塞之通道。
出入阻滞治疗(任督不通除外)
治疗极其简单而效宏
在上例中,需先补肝经之期门释放堆积于肝经之尾之经气,后补肺经入口中府,将所释放之肝气引至肺
疏通出入阻滞时不灸。因为此时并不打算温暖该穴,只为疏通其停滞之气。
任督不通治疗
由于会阴、长强二穴位置的特殊性,应让病人能选择同性治疗者针刺以上穴位。如病人更愿意由原来的针灸师,而他与其性别相异,治疗时应有与病人同性之另一人在场。
出入阻滞穴位列表
入口穴位一定是每条经脉之首穴,但大肠经除外,其入口为合谷。对女性,心包经第二腧穴天泉为入口穴,因妇女禁针心包第一穴:旁开乳头之天池。各经出口穴各补相同。
出入阻滞穴位表
------------------------------------------------------------------------------------------------------------------
入口 出口
------------------------------------------------------------------------------------------------------------------
心极泉 少冲
小肠 少泽听宫
膀胱睛明至阴
肾 涌泉步廊
心包 天池(女性:天泉)劳宫
三焦关冲耳和口
胆瞳子髎足临泣
肝 大敦期门
肺 中府列缺
大肠 合谷 迎香
胃承泣 冲阳
脾隐白 大包
任会阴承浆
督 长强龈交
------------------------------------------------------------------------------------------------------------------
五、瘢痕导致的阻滞
手术后形成的瘢痕组织或者人受伤后,可能阻碍经气运行的通路。经气会在瘢痕周围或通过瘢痕另寻通路,但在伤痕严重而深大之处,很难建立另外通路。如治疗陷入僵局,可能因为经气难以通过有瘢痕一边,不能像流经身体其他部位那样通畅无阻。
此情况常见于曾经历重大手术的病人,如子宫切除术,剖腹产术等,此时手术切口划过任脉和其他一些经脉。
治疗
治疗极其简单
上一篇
《寿世保元》补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