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桂枝汤去掉了桂枝,再加茯苓白术当如何?

导读:在《伤寒论》中,桂枝汤加减变化,奥秘无穷,桂枝汤加减系列方剂,也被称之为桂枝类方,从仲景的角度来看,每一类方,都是自成体系的。在桂枝汤类方中,把桂枝汤的桂枝去掉了,再加茯苓和白术,这中间有什么奥秘呢?且看下文: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一,这一条乍一看很矛盾,也有争议,但是实际上,这条所言很对。

二,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注意“仍”字,证明没有服药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先看症状,应该是个葛根汤证,反正不能单纯用桂枝汤,但是往后再看,同时还有心下满,微痛和小便不利,这六个症状和在一起,就不是桂枝汤证,也不是葛根汤证了,单单从字面说,无汗发热得用到麻黄,小便不利得用白术茯苓。可以参考金匮里的麻黄加术汤。但是这里已经用过桂枝汤,还有下法了,没用。这里为何前医要用到桂枝汤,因为看到似乎有表证的症状,而为何又用到下法,是看到了心下的不适,想当然的以为有里热证需要下。实际上,这都是不正确的治法,古代医生包括现在的一些中医,对伤寒论运用的比较机械,有些时候不明情况,先汗,看还不好,就再下,治病处方不搞清楚内在情况就乱用,即便碰巧治好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三,实际用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患者,发烧了,感冒了,但是解表不管用,可能脉也根本不浮,而且如果解表了,头会更不舒服,还会影响到耳朵,觉得耳朵里头不舒服,疼,听力有时候也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小便怎么样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了,这里也在提醒大家,中医问诊,大小便的重要性,一定要详细的问清楚才行。

四,这里的根源,其实就是下头气化不利,出了问题,直接通利小便就是了,而且解表和通利小便之间是有联系的,解表后外边通畅了,大小便都会受到影响,反过来,如果小便不利,也会湿阻而导致阳郁,从而发热,这个时候通利小便即可通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么说吧,你用个塑料袋子,装水,之后系一下,提着,放到你们家厨房的水池上头,水池里一般都有塞子,按下去能存水,提上来能放水,现在的问题是,想让这个袋子里的水从水池里的孔流进去,怎么办?无非就是在上,在袋子上捅个洞,水自然就留下来了,在下呢,把水池里的塞子提上来,自然流下来的水就顺着下水道流走了,目的就达到了。而这个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就是上头水下来了,但是塞子没提起来,是下头的问题,因此提塞子就行了,也就是加强气化,通利小便,水就出去了,反应到人体就是小便就利了,而往后会讲到的五苓散的情况是不仅下头塞子是闭塞的,而且上头的盛水的袋子,也没有扎孔,水下不来,下头还堵,是这么一个情况,因此用的方子里既有通利小便的药,也有治上解表的药。

而后世的叶天士曾说过,“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后世温病学中论及湿温以及相关治法,其实也是对伤寒论这里以及往后的五苓散,猪苓汤等的一个发挥延伸,是很有意义的。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