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性格由我们的成长经历所决定(改变生活的心理学常识2)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在性格上的种种不足,大都可以在童年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有一对恋人,他们相处多年,感情很深。有一天,男方决定向女方求婚了,女方对男方也很有好感,但她犹豫了再三,最终却选择了拒绝。男方感到很意外,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们的感情不是很好吗?”她对他说:“你的确很好,但除非你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否则我不能嫁给你。”

  然后她列举了他性格上的种种不足:

  他很少交流,不会说话,像一块木头疙瘩一样。平时最主要的娱乐就是打电脑游戏,一打就是一整天,连饭都不知道吃。偶尔被她拉着一起上街买东西,让他紧跟着她,他都能走丢了!经常逛着逛着身边就不见了人,回头一看,他在老远处自己在那儿发呆呢!

  他太软弱,唯唯诺诺,没有主张。大事小情自己拿不了主意还要她做主,没有一点男人的样子。他的一个亲戚结婚,向他借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其实那只是一个很远的亲戚,很少来往,完全没有必要借,或者只借一点就可以了。他明明不想借,却下不了这个决心说出这句话,然后他就问她:“我该不该借这笔钱?”她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知道他没勇气拒绝,就斥责他:“你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做吗?”可是当她这样说的时候,他却又反驳说:“吵什么吵,帮帮亲戚有什么不对吗?”

  他人太傻,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分轻重。她父亲过生日,带他去祝寿。她严肃地警告他,不要喝酒,因为他平时一句话都不说,一旦喝醉酒就会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乱说个不停,把谁都当成亲人。谁知道那天,他还是禁不住劝,喝了个酩酊大醉。她父亲给他倒了几回酒,喝醉了以后他突然跪在她父亲面前,一个劲地说:“你就是我亲爸爸。”

  男方被拒绝了,感到很委屈,为自己辩解说:“难道我没有努力去改变自己吗?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种性格,你让我改到哪里去呢?”

  原来,他自小就生长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父母都在外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就把他一个人锁在房间里。那时候,他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和自己玩,他把玩具拆开、再装好、再拆开、再装好……没有人交流、没有人玩耍,使他自小就养成了内向封闭的性格。由于从小缺乏与别人相处的经验,长大以后他便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在他看来,与其花费心思去想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算计,还不如与世无争,爱怎样就怎样。他没有任何心计,简单得像张白纸一样。从小形成的孤独性格,使他遇到一个稍微对他友好的人,就会忍不住付出全部的热情,不管别人能否接受。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女孩子的不满,但也不得不对男方的遭遇深表同情。的确,每一个成年人的性格都是形成已久,自童年就已经萌芽,就好像在铁轨上前进的火车,一旦加速就会有巨大的惯性,很难改变它的方向。

  心理学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在成年时的种种性格上的缺陷,其实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它的种子。在童年时代,由于我们的心灵处于未发育完全的状态,因此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亲近的长辈的态度,还有我们成长的环境,都很容易对我们产生影响。一个人在他的童年时代具有最强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从小成长在一个健康、快乐、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快乐的人。但如果他自小就受到忽视、缺乏关照、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那么在长大以后,他就可能脾气暴躁、性格古怪,难以与别人相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只放出的风筝,风筝顺风升起,越来越高,但无论它飞到哪里,都会受到它身上那根线的牵制和操纵。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是那根线,会制约他一生发展的轨迹。

  童年时代的记忆,虽然遥远而又模糊,似乎已经被我们忘记了,但实际上,它们只是隐藏在记忆深处的某一个隐蔽角落。并且时刻在对我们的现在产生着影响。正所谓“过去并没有过去,因为它在现在留下了它的足迹”。无论你是一个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你是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你现在的性格,不管是开朗大方、积极乐观,还是内向封闭、消极悲观,都是在你的成长岁月中形成的。

  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海伦,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报社做记者。在从事这份职业后,她总是不自觉地与人发生争执,尤其是与年长的男同事争吵,不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她很苦恼。但实际上,同事们对这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子都很关照,大多数的争执都是由她而起,但她自己却丝毫没有觉察到,相反,即使是善意的意见,也会被她视为是对自己的无端干涉。

  她不得不调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工作,然而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有人提醒她:“你为什么总要与人争吵?为什么不试着与他们友好相处呢?”海伦本质上是善良的,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她也开始反思:“我到底怎么了?”

  聪明的她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答案就在她的父亲那里。在她的童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是一名飞行员,长年不在家,对她很少有关心。母亲很爱她,但这并不能够补偿父爱的缺失。在父亲探亲回家的时候,幼小的她很想能够与这位被称为“父亲”的陌生人亲近一些。然而,父亲军人的本性使他每当见到自己的女儿,不但没有微笑,反而是板起脸,教训一番。

  就这样,父女之间不但没有建立亲密的感情,反而产生了隔阂。她不喜欢父亲,凡是父亲说的话,她都要反抗;凡是父亲想让她做的事,她偏要不做。她以自己叛逆的行为来宣泄对父亲的不满。而父亲则以为这个小丫头天生就顽劣异常,难以管束,对她更加严厉起来,父女的关系愈发紧张。这种情况一直沿续到她成年,在工作当中,她总是不自觉地把那些年长的男同事与父亲联系起来,难以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后来,海伦把这段经历写在自己的小说中,她还写道:“谁能想到,童年时代与父亲的经历,竟然会影响到长大以后我的生活呢?”

  童年时代就像是一块白纸,在上面写下什么,就会记下什么,然后影响到我们的一生。但是,虽然在我们的心灵尚属孱弱时就已经被埋下了不足的种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终身受其影响,事实上,许多有创造力、做出惊人成就的人,正是在超越了自己性格上的种种不足之后才取得了成功。所以,无论你现在的性格怎样,都要记住一点:性格是可以重新塑造的,而塑造性格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去面对它,并且付出努力去改变它!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